后唐的建立可追溯到唐末的庞勋之乱,庞勋在唐懿宗咸通年间起事反唐,被沙陀将领朱邪赤心所平定。

朱邪赤心平乱有功,被赐名李国昌,成为唐朝宗室。其子李克用协助平定黄巢之乱,被封为河东节度使和晋王。

李克用与朱温结怨,后者篡唐建立后梁,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位,屡败梁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改元同光,灭后梁,定都洛阳,成为后唐庄宗。后唐不承认后梁为正统,恢复唐朝的“土德”。

原文赏析:

晋发愤仇雠,既克燕孽,遂剪贼梁,改晋称唐。
都邑考:庄宗初即位,因以魏州为兴唐府,建东京,又于太原府建西京,以镇州为真定府,建北都。 灭梁后迁都, 复以京兆为西都,太原为北京,而汴州仍曰宣武军,北都复曰成德军。 同光三年诏以洛京为东都,兴唐府为邺都。 天成四年邺都还为魏州。

【译文】前晋充满复仇的愤怒,攻克燕国的残余势力后,又剪除后梁的贼寇,将前晋改名为后唐。

《都邑考》记载:唐庄宗李存勖刚即位时(923年),将魏州(河北邯郸大名县)改名为兴唐府,建立了东京;又在太原府建立了西京,作为北都。

消灭后梁之后,迁都洛阳,再次将京兆府改名为西都,太原府改为北京,而汴州仍然称为宣武军,北都恢复为成德军。

同光三年(925年),唐庄宗下诏将洛京改为东都,兴唐府改为邺都。天成四年(929年),邺都又恢复为魏州。

史略:初存勖嗣位,破梁兵于夹寨,解潞州之围。 会梁人谋吞镇、定两镇,乃求援于晋,推晋王为盟主。 晋王因东下井陉, 军赵州,大败梁人于柏乡, 引兵南至黎阳在北直浚县,见前,略梁河北诸州县。 时刘守光强横,晋诸将曰:「云、代与燕接境,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亦腹心患也,不如先取之,然后专意南讨。 」

【译文】《史略》记载:李存勖继承帝位后,在夹寨(山西境内)击败了后梁军队,解除了后梁对潞州的围攻。

当时后梁计划吞并镇州和定州,因此控制镇州的王镕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向前晋求援,推举晋王李存勗为盟主。

李存勗就向东进发,经过井陉,驻军赵州,在柏乡大败后梁军队,然后向南进军到黎阳,攻占后梁在河北的各县。

当时刘守光势力强大且蛮横,前晋将领们认为云州、代州与燕国接壤,如果燕国骚扰前晋城邑,将会动摇人心,成为心腹大患。

因此他们建议李存勗先攻取云州、代州,然后再专心向南征战。

未几守光僭称帝,发兵侵易定,晋王因命周德威等东伐燕,遂取瀛、莫以北诸州,寻取幽州,悉定燕地。 时温已为其子友珪所弑,于是魏博军乱,去梁来归。 晋王引兵入魏,梁河北诸州,次第悉入于晋,惟黎阳犹为梁守,遂渡河拔杨刘,又败梁人于胡柳陂, 进拔濮阳, 筑德胜南北两城而守之。 梁朱友谦复以河中诸州及同州来附,又取成德,收易定。 晋王寻称帝,仍国号曰唐。

【译文】不久刘守光僭称帝位,发兵侵犯易州和定州。李存勗命令周德威等人向东讨伐燕国,攻取了瀛州、莫州以北各州,接着攻了幽州,完全平定燕地。

当时朱温已被其子朱友珪所杀,魏博军发生叛乱,离开后梁归附前晋。

李存勗率兵进入魏州,后梁在河北的各州,陆续都归入前晋,只有黎阳仍由后梁守备。

李存勗就渡过黄河攻占杨刘,在胡柳陂击败了后梁军队,接着攻占濮阳,在那里筑造德胜南北两城进行防守。

后梁朱友谦带着河中各州以及同州来归附,李存勗又攻取了成德,收复了易州和定州。

不久,李存勗称帝,仍然使用唐朝的国号(史称后唐)。

时梁军犹盛, 唐主以为忧。 会梁郓州将卢顺密来奔,言郓州无备,可袭取也。 唐主因曰:「梁人志在泽潞,不备东方,若得东平,则溃其心腹矣。 」遂遣李嗣源袭郓州据之。 梁军犹掠澶、相之境,与晋相持。

【译文】此时的后梁军队仍然强大,后唐皇帝李存勗感到担忧。

正好后梁郓州的将领卢顺密前来投奔后唐,说郓州防备空虚,可以趁机袭取。

李存勗认为后梁军队志在夺取泽州和潞州,不会防备东方,如果能够得到东平(郓州管辖),就可以摧毁后梁的心腹之地。

于是李存勗派遣李嗣源袭取郓州并占据该地;后梁军队仍在澶州、相州一带掠夺,与后唐军队相持不下。

郭崇韬曰:「梁以精兵据我南鄙,又决河自固,谓我猝不能渡,汴州必无备。 若留兵守魏,固保杨刘,亲帅精兵与郓州合势,长驱入汴,伪主就擒矣。 」从之,引军自杨刘济,至郓州,乃逾汶水,拔中都, 进克曹州,梁军皆阻河北,缓急不相闻。 知汴州危急,梁主友贞自杀。 军入汴州,河北诸军来降,梁地悉定。

【译文】郭崇韬建议李存勗说:“后梁用精兵占据我们的南部边境,又决开黄河来固守,认为我们不能突然渡过黄河,汴州必定没有防备。如果我们留下军队守卫魏州,固守杨刘,亲自率领精兵与郓州军队会合,长驱直入汴州,后梁的主帅就可以擒获了。

李存勖听从了这个建议,率军从杨刘渡过黄河,到达郓州,然后渡过汶水,攻占中都,接着又攻下曹州。

后梁军队都集结在黄河北岸,由于情况紧急,相互之间不能通报消息。

朱友贞得知汴州危急后自杀了。后唐军队攻入汴州,河北各州军队前来投降,后梁的全部领土都被后唐平定。

又西并凤翔,南收巴蜀。 及同光之变,两川复失。
史略:同光初灭梁,李茂贞称臣来贡,明年改封秦王。 卒,以其子继曮为凤翔帅,于是汧、陇七州悉归于唐。 三年遣郭崇韬等伐蜀,入散关, 山南诸州望风降溃;至兴州,剑南诸州皆来降;进至利州,趋绵州,入鹿头关,据汉州,王衍迎降。 以孟知祥、董璋为两川节度。

【译文】后唐又向西吞并了凤翔,向南收复了巴蜀。但在同光之变(兴教门之变)后,两川地区又失去了。

《史略》记载:同光初年(923年)后唐灭掉后梁,李茂贞称臣进贡。第二年,后唐改封他为秦王。

李茂贞死后,后唐又任命他的儿子李继曮为凤翔节度使,于是汧州、陇州等七州都归属于后唐。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派遣郭崇韬等人攻打蜀地,进入散关后,山南各州都望风而降;军队到达兴州时,剑南各州也都投降了;

接着军队进入利州,前往绵州,攻入鹿头关,占据了汉州,王衍出城投降。后唐任命孟知祥、董璋为两川节度使。

四年,魏博军乱, 乃遣李嗣源讨之。 至邺都,军中复作乱,嗣源寻入大梁。 帝方欲抚定关东, 引军至万胜镇,闻嗣源已据大梁,仓卒旋师。 既还洛阳,复图东讨。 时内外离叛,伶人郭从谦作乱,弑帝,嗣源乃入洛阳,寻即帝位。

【译文】同光四年(926年),魏博军发生叛乱,后唐派遣李嗣源前去讨伐。

军队到达邺都(河北临漳)时,军中发生叛乱,李嗣源南下进入大梁(开封)。(李嗣源被士兵裹挟入城与叛军会合,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劝告,皇帝不可能不追究此事,只好决心谋反。)

后唐皇帝李存勖正想要安抚并稳定关东地区,就亲自率军到达万胜镇。当他听说李嗣源已经占据大梁,便匆忙回师。回到洛阳后,李存勖再次图谋向东征讨。

然而当时朝内外离心离德,伶人郭从谦发动叛乱(兴教门之变),弑杀了李存勖。李嗣源随后进入洛阳,不久便自立为帝。

孟知祥闻变,遂阴有据蜀之志,长兴初与董璋合谋拒命, 遣石敬瑭等讨之,不克,知祥等遂尽略两川地。 三年,知祥复并东川,乃上表称藩,诏封蜀王。 清泰以后,山南诸州悉入于蜀。 盖东际于海,南至淮、汉,西逾秦、陇,北尽燕、代,皆唐境也。
有州123。

【译文】孟知祥听闻这一变故后,开始暗中怀有占据蜀地的野心。

长兴初年(930年),他与董璋合谋抗拒后唐的命令,后唐派遣石敬瑭等人前去讨伐,但没有成功。孟知祥等人完全占据了两川地区。

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又兼并了东川,于是上表请求成为后唐的藩属,后唐皇帝李嗣源下诏封他为蜀王。清泰(934年-936年)以后,山南各州都归属于蜀地。

自此东至海边,南至淮河、汉水,西至秦州、陇州,北至燕州、代州,都是后唐的领土。后唐共有123个州。

端倪解析:

李存勖(885年-926年),后唐开国皇帝,小名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山西太原)。

李存勖艺名“李天下”,为人以勇猛闻名。他在唐末官至检校司空,遥领晋州刺史,后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

李存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一度有霸业振兴的气象。

不过李存勖在帝位期间,沉湎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

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四十二岁。

李嗣源(867年-933年),后唐明宗,是后唐的第二位皇帝。他原名邈吉烈,称帝后改名李亶{dǎn}。

他是晋王李克用的养子,以骁勇知名,后辅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

在他统治下的后唐,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杀贪腐,褒廉吏,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后唐一度有“小康”迹象。

他在位七年,但后期姑息藩镇,孟知祥据两川而反,他御下乏术,权臣安重诲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从荣骄纵而不得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

在历史评价上,有人认为他性不猜忌,与物无竞,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然而,他也被批评为刻薄疑忌,随意诛戮大臣,使群臣离心,父子互相猜疑。

后唐存在了短短的14年(923年—937年),李存勖晚年宠信宦官、伶人,疏远旧将,内部矛盾激化。

李嗣源的儿子李从厚继位后,开始犯同样的错误,采用削藩政策,引发了内乱。最终后唐在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勾结契丹入侵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