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大健康风潮席卷了各行各业,母婴行业也不例外。借此,大批企业趁势起飞,其中部分甚至还想挤进资本市场。今年9月30日,母婴营养品品牌「纽曼思」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向主板发起冲击。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已经是它第六次闯关港交所。此前,其已先后于2019年4月和10月、2020年7月和12月、2023年12月递表。结果显而易见,没有激起一点水花。那么,这一次申请它能圆梦吗?

五进港交所仍未成功IPO,纽曼思的问题出在哪儿?

据了解,港交所分为主板和创业板两个上市板块。其中,纽曼思的登陆目标「主板」,适用于发展成熟、规模较大并且具有稳定盈利记录的企业。因此,上市标准自然不低。单从财务指标来看,必须“三选一”满足全部条件。

·盈利测试:最近一年归属发行人股东的盈利不少于3500万港元且前两年累计股东应占盈利不少于4500万港元(即三年累计不低于8000万港元),上述盈利应扣除日常业务以外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或亏损;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上市时市值不低于20亿港元,近一年收入不少于5亿港元,过去近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不低于1亿港元。

·市值/收益测试:上市时市值不低于40亿港元,近一年收入不少于5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申报稿可知,纽曼思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六个月,收益分别为3.38亿元、3.67亿元、4.27亿元和1.46亿元,相应的期内溢利分别为1.20亿元、0.88亿元、1.59亿元和0.4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期内溢利不等同于股东应占溢利,但二者数值相近。这也意味着,纽曼思确实具备冲击主板的业绩实力。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既然纽曼思财务表现可以,为何还会出现“五进五出”港交所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可能与“业务的独立性、可持续性”有关!此前,港交所发布过关于拒绝或退回上市申请的《指引》。其中,就提到:业务可持续性存疑,以及过度依赖控股股东、密切相关人士、客户或供货商等。也就是说,即便申请企业符合相关规则所确定的财务指标,但只要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就不易通过。

可恰巧的是,纽曼思正好踩中了“雷区”,因为它的“企业命脉”可以说是掌握在供应商的手中。据了解,纽曼思从原料,到研发,再到生产,甚至就连加贴“纽曼思”及相关品牌标签等环节,全部都委托给合作供应商负责。而自己则只负责「成品营养品营销、销售及分销」和「自有品牌“纽曼思”及相关品牌的运营」。

没有研发能力,业绩过度依赖“供应商”及“单一产品”

在这一模式下,纽曼思既没有重资产运营的负担,也没有过多的人员成本支出。截至今年6月,其整个企业仅有46个人。其中,高管9人、销售及营销13人、财会4人、行政及人力资源4人,物流16人。凭借从上游采购成品,再倒手卖到终端,这些年来纽曼思赚得盆满钵满,毛利率能做到73%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它的短板也很明显,一是过度依赖供应商。

据了解,纽曼思的新西兰DHA由上海康营向新西兰加工公司采购成品,走大贸进口;美国DHA由Confidence集团向美国加工公司采购成品,走跨境进口。需要指出的是,它们的原料藻油DHA,均被要求从帝斯曼集团采购。而中国DHA则由上海帝斯曼将原材料交予国内加工制为成品。此外,益生菌由香港科达提供成品,维生素、多维营养素及藻钙产品也由中国加工公司提供成品。

于是,根据申报稿显示,2021年-2024年前六个月,纽曼思仅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总采购就超过了90%。其中,上海康营更是独占相应年度采购总额约56.8%、42.6%、49.6%及48.5%。那么一旦这些供应商出现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供应短缺、中断或延迟等,就会对纽曼思正常开展业务和盈利造成不利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需注意的,二是过度依赖单一产品。

据官方介绍,纽曼思所销售的营养品分为5大类,分别是:藻油DHA、益生菌、维生素、多维营养素及藻钙产品。其中,藻油DHA一直是纽曼思主要的营收支柱。2021年-2024年6月,该类产品的收入分别为3.10亿元、3.41亿元、4.04亿元及1.40亿元,占总收入分别约91.9%、92.7%、94.7%及96.2%。

然而,纽曼思的藻油DHA原材料完全依赖于帝斯曼的供应,并且还将帝斯曼集团的商标使用在产品包装上做卖点宣传。如若帝斯曼决定终止对纽曼思的原料供应,或是出现质量问题,那么不难想象会对其业绩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要知道,2024年1-6月溢利4528.1万元,同比减少41.39%。而原因是:纽曼思销售藻油DHA产品的收益减少,以及中国母婴藻油DHA市场的市场意欲低迷,导致上半年的推广费用增加。

此外,帝斯曼作为藻油DHA原料供应商,服务于众多企业。这意味着,没有差异化优势的纽曼思,将面临激烈的市场同质化竞争。事实上,自2010年开始,纽曼思也陆续上了其他品类,由此来分散业绩的集中性。

但从申报稿披露的数据可见,其他几大类的收入并不出彩,甚至益生菌、维生素的收入还逐年下滑。其中,益生菌从2021年的2383.4万元,到2022年的1948.5万元,再到2023年的1843.2万元;维生素从2021年的183.7万元,到2022年的102.5万元,再到2023年的69万元。

推广费用持续走高,可能会蚕食纽曼思净利

除此之外,纽曼思还过度依赖线上渠道。根据申报稿显示:在线销售渠道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过60%。具体而言,2021年-2024年前六个月收入分别为2.16亿元、2.43亿元、1.32亿元和1.1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之相对应的是持续走高的推广费用,在2021年-2024年6月,纽曼思仅向电商公司购买品牌营销及推广产品的开支,就分别约为1260万元、2140万元、3380万元及2160万元,分别占总推广开支约49.3%、68.7%、67.9%及67.2%。

为了维持品牌声量,并在线上渠道突围。纽曼思还计划在微博、小红书及抖音等流行社交媒体平台及应用程序上更频繁地发布产品宣传内容;利用在相关社交媒体平台上拥有至少一百万粉丝的知名的KOL进行网络营销,以进一步提高品牌及产品的曝光率和知名度;拟以较大规模及在中国更多城市继续不时举办该等会议及研讨会,未来三年各年底前举办约15至20场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此次上市的理由之一,也是为了纽曼思能够提高“高品牌知名度、形象及市场地位”。除此之外,还包括:1.进一步扩充业务;2.实现股东基础的多样化,并在股票中更具流动性;3.增加客户及供应商对其内部控制及营运系统的信心;4.吸引与保留人才等。

然而,要知道,线上渠道对于品牌而言是把“双刃剑”。它可以为品牌带来肉眼可见的销量和热度,但同时也必须承受持续走高的获客成本。随着线上流量红利开始消散,与此同时母婴营养品赛道的其他品牌也在此激烈竞争。

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纽曼思为了保持线上流量,不得不持续投入大量资金。需要注意的是,营销费用高涨,有可能会蚕食公司净利润,造成增收不增利的尴尬现象。这或许是,纽曼思稳固营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番梳理下来可见,尽管纽曼思已六次尝试申请港股主板上市,但仍有诸多短板隐忧。屡次无果的背后,提示着纽曼思应进行深刻的自我审视。正如俗语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纽曼思或许还需进一步强化自身实力,做好更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