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东北地区四个大城市之一,古称奉天或盛京,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有古都之名。

近现代以来,沈阳是我国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共和国装备部”和“共和国长子”之称。

当然,对于很多不熟悉历史的网友而言,沈阳这个名字,大概与小品里“小沈阳”这位流量明星有关。

既然是长子,那么沈阳在全国,应该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来自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3年,沈阳GDP为8122亿元、常住人口920万人。

结合全国126万亿的GDP规模和14亿的人口规模可知,2023年,沈阳人口和GDP均占全国的千分之6左右。

从在全国的排名看,沈阳GDP约排到337座地级行政区的第31名,常住人口则排到第25名。

这是共和国长子更真实的实力吗?我们可以结合历史数据,从宏观层面对沈阳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沈阳GDP占全国的比重,最高峰时接近千分之13,即1984年,全国每创造100元GDP,有1.3元来自沈阳。

到了2023年,这个比重下降到千分之6.5,即每创造100元GDP,仅有0.65元来自沈阳。

近半个世纪以来,沈阳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下降接近一倍。

人均GDP所占比例,变化比GDP总量更明显。

1984年和1985年,沈阳人均GDP是全国的2.2倍以上,2021年起,沈阳人均GDP跌破全国平均线。

从2倍多的大幅度领先,到不及全国平均线,沈阳过去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沈阳不是个案,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主要城市,人均GDP占全国的比例,也有明显的下降。

这种下降,一方面是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下降、服务业贡献度上升造成的,同样是花钱,北上广深与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区别并不是很大。

另一方面,是四五线城市工业的普及,以及收入水平的提升,缩小了与发达城市的差距。

但这种变化,并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虽然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一直以来是国家的重点策略之一。

这种差距的缩小,意味着发达城市很难形成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没有更先进的生产力,或许只能依靠金融业等特定制度下的产物,来实现对全国的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