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针对政要、名人的刺杀案件频发,都在当时造成了重大影响。如果说有哪件刺杀案能间接改变了整个国家进程的话,那么相信没有比廖仲恺刺杀案影响更大的了,它对未来时局的影响甚至超过案件真相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仲恺

01后孙中山时代的“四巨头”

孙中山去世后,并没有明确指定一个其政治理念的继承人,也没谁拥有像孙中山那样崇高的威望。因此在他逝世三个半月后,国民党在广州成立了中华政府,而在政府中没有实行领袖独裁,取而代之的是合议制。

其中汪精卫俨然成为孙中山的继承人,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主席。胡汉民任外交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四人成为国民党的“四巨头”。

这里面廖仲恺一直在孙中山逝世后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

他是同盟会的元老之一,同盟会的创建就有他的一份功劳。之后一直跟随孙中山参加“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对于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他是坚定的支持者。

孙中山在世时,国民党内部已经有“左”派和“右”派之分,但由于孙中山的威望,国民党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派系之争。孙中山去世后,一些不认同三大政策的国民党成员就强烈反对党内一些左派分子。

廖仲恺由于支持工人罢工、农民运动,反对军阀,从而得罪了不少人。

多次有朋友通知他,说有人谋划对他不利,可他全然不惧,照样正常处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汉民

02刺廖案背后主谋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刺杀于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当廖仲恺中枪时,廖的卫士当场将凶手之一陈顺击伤,逮捕。

由于廖仲恺是一直支持汪精卫,所以案件发生后,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支持和安排下,国民党成立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组成的“廖案特别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在政治、军事、警察上拥有全权,廖案也成为当时最大的事件。

委员会先是通过凶手的口供,查处一连串和案件相关人员,他们都是国民党中的右派,但他们在廖案发生后,都出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崇智

8月23日,案情又有了新进展,粤军第三军长李福林出来自首,一方面他指出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和一些人,声称要“非杀廖不可”。另外也指出他和粤军总部高级顾问魏邦平、粤军第一军军长梁鸿楷、第五师师长张国桢等,曾在李福林的家乡召开“反共倾覆政府的会议”,他们想推翻许崇智、蒋介石,另立政府。

就这样委员会下令逮捕涉案的人员,对于涉及粤军的高级将领,则由蒋介石未经总司令许崇智许可情况下,派人将他们逮捕。

案件最后枪毙了涉案的一名师长、两名旅长,几个右派被派往北京。

胡汉民被迫出国、许崇智则因为部下涉及其中,而被迫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精卫

03案件最大的赢家

廖案在当时影响特别大,但审理的过程却并非完全公开,许多证据都只是透露了一部分,因此以上那些人虽然有反廖仲恺的言论,但从若干年后一些涉案人的结局看,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廖案的策划者,比如胡毅生,后来还当过国民政府委员。

由此看上面那些人说他们是右派,对廖仲恺不满,可能是真的。但如果说是幕后主谋,就没有充分的证据,充其量是当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这次事件中,最大的赢家是汪精卫和蒋介石。

汪精卫虽然当时是国民政府主席兼军委主席,但在资历上胡汉民和他平起平坐,而且一直不服他。在军事上,虽然是军委主席,但实际军权却在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手中。

至于蒋介石,廖案发生前,只是个粤军参谋长和黄埔军校校长,他不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也不是国民政府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在廖案查办中,蒋介石先是缴械了几个许崇智嫡系将领的军权,去掉了许的左膀右臂,又以维护安全为名义,用黄埔学生军代替了许的警卫部队,变相软禁了许。这也是得日后成功逼迫许辞职的关键一步。至此蒋介石吞并了粤军,进入国民党核心,掌握了军权,为日后和汪精卫较劲,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