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自发开展喜迎国庆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凰湖露营的市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濮院时尚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出锅的桐乡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镇戏剧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咖啡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闹的万象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动化机械臂在工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初次见面,常常会问:“朋友,你是哪里人?”

长在梧桐树下,饮一湾运河水,说一口吴侬软语。“我是桐乡人。”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5个字,但每当说出这句话时,内心总会充满骄傲和自豪。

桐乡人身上有很多特征,细微的生活日常,可以让你在人群中一眼辨别。

在“今天穿什么”这个世纪难题面前,桐乡人似乎没那么多烦恼。我们身上穿着的,就是“濮院牌”毛衣,“嘎吱嘎吱”的手摇横机声,甚至还伴随了不少人的童年。

当其他地方的小哥哥小姐姐还需要“打飞的”来进货时,桐乡人只要来一句“走,去家门口的工厂店”,就能搜罗到最新款的时尚针织衫。

“走,去吃面”,这是独属于桐乡人之间的默契。毕竟,桐乡人对面的痴情度,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在桐乡街头,你可能5分钟内找不到一个停车位,但肯定能找到一家面馆,不少人的一天是从“哧溜哧溜”声开始的。

对于在外游子来说,异乡街头偶然瞥见的“阿能面”招牌,大抵是最浓的乡愁了吧。

但桐乡人又不只好面。谁能想到,一向口味清淡的桐乡人竟然创出了大杂烩一样的“桐乡煲”。

出门聚会,一两个人吃闲适,三四个人吃热闹,一群人吃,烟火气就出来了。

桐乡人,是绝不会承认桐乡是“美食荒漠”的。且不说一条街上就能吃到天南海北的美味,就算是随意找个路边的“苍蝇馆子”,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也能做得出神入化,让人迈不动腿。

桐乡人的幸福感,总是来的很简单。

没有大海,也没有辽阔的草原和牛羊成群,但这里有最美丽的凤凰湖啊。太阳正好,就去这个嘉兴“身价最高”的地方逛逛。或者,去全国第二座县市级万象汇打个卡,吃饱喝足,再听场户外音乐会。

想要偶遇明星的,就去个乌镇戏剧节、抖音创作者大会“轧闹猛”。

桐乡人,从不羡慕繁华的北上广,因为该有的“网红元素”,桐乡是一个都没落下。

毕竟一不小心,还会把自己整上了热搜。

在很多人眼中,桐乡人很低调,低调到走在大街上,迎面而来的可能就是一位“小老板”。

但一旦遇到原则问题,一向温文尔雅的桐乡人也会“据理力争”。

桐乡人出门在外,被问来自哪里,只要回答“桐乡来的”,十有八九会被反问:“桐乡是哪个乡?”桐乡人总会霸气回应:“乌镇知道吗?”“哦,知道。”“世界乌镇就是桐乡的。”

有人说,一个县级市带着“乡”字,多多少少有些土味。

其实,在桐乡人眼中,浓浓的土味恰是美丽乡村的内核。眼前是田野,背后是村居,喝着咖啡欣赏一场畅快淋漓的村超,这不正是大家向往的“诗和远方”吗?

桐乡人,有很浓重的故土情结。

网上有句话很热,“宁愿在北上广挨打,也要逃离故乡。”但桐乡人恰恰相反,“毕业回桐乡”成为不少学子的主动选择。

毕竟,“家门口就能入职大企业”这种优越感,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

在桐乡生活,亲切熟悉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更是一二线大城市没有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桐乡人而言,最好的生活就是在家乡。

城市的多元与包容,让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赋予了桐乡人千般生活的模样,形成了一个开放、大气、包容、创新的桐乡。

借用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来过,便不曾离开。

我是桐乡人,我自爱桐乡。

(来源:桐乡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