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中共五大会议会址纪念馆里都有这样一张外国人的照片,他蓄着斯大林式的威严胡子,默默地注视着每一个从他面前走过的陌生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与中国大革命历史紧密相联的著名苏俄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

他是怎么成为“走进中国的鲍顾问”?

又是怎样成为中国人民不能忘怀的朋友呢?

1、被放逐到美国的鲍罗廷

19世纪末期的俄国,虽然身居彼得堡皇宫的沙皇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但是,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奔跑的列车,以及在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巴库这些大城市里耸起的一排排冒着烟龙的高大烟囱等,无不散发着新兴产业的勃勃生机。

新兴的产业造就了新兴的社会阶级——俄国的新贵族。

而这些头戴礼帽、身着燕尾服的有钱人又在不经意中为自己打造了一种敌对势力——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

他们是俄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直接掘墓人。而列宁就是这些俄国新贵掘墓人的指路者和革命领袖。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1924),1870年4月22日诞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

在他那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父亲和哥哥亚历山大的影响下,列宁在喀山大学法律系读书时,就开始参加学生运动。

其结果是大学没有毕业就被开除,不仅如此,还遭到逮捕,被迫流放。

此后,在不断反叛和不断被流放的革命生涯中,列宁从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开始,直到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创立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在德国创办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并与另一位美丽的青年女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成革命夫妻。

列宁的身边聚集了众多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他们在1903年7月底,于布鲁塞尔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形成了布尔什维克派(意即多数派)。

鲍罗廷便是这多数派中的一员。

20世纪初期,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正酝酿着一场伟大的变革。

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最先在1905年的彼得堡、莫斯科等地响起,这就是1905年爆发的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鉴于直接领导革命的需要,这年11月列宁从国外的流放地回到俄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

很快革命洪流汇集成了12月的莫斯科武装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义虽然失败,但斗争的结果换来了俄国历史上的斯托雷平改革。

作为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总理,斯托雷平一方面大胆进行土地和政治体制改革,以作最后挽救沙皇政权危局的努力,另一方面却对革命力量进行残酷镇压。

列宁被迫再次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亡生活。与此同时,鲍罗廷也遭到逮捕,在选择流放西伯利亚还是放逐到国外时,他选择了后者。

于是,他从欧洲辗转到了美国。大约7、8年后,他在美国见到了受列宁委托去见他的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

2、列宁的女追随者——柯伦泰

当时,在列宁的众多追随者中,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革命者,她就是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

1872年3月31日,柯伦泰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一个将军家中。她从小就具有反叛精神,追求个性自由。

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革命宣传。1906年加入孟什维克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成了列宁的坚定支持者,191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当时列宁说:

“如果柯伦泰同志转到我们这一边来,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柯伦泰给布尔什维克的阵营带来了她的活力、干劲和声望,然而更重要的是她成了列宁的女性盟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给本身就不团结的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社会主义阵营分裂成支持本国参战的“社会爱国主义者”、不支持任何一方的“社会和平主义者”以及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阶级斗争的列宁主义者三大派。

各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列宁一派如同往常一样,势单力薄。

当时,列宁正侨居在瑞士苏黎世,由于对战争的立场与众不同,显得比以往更加孤立。

他从来自美国的报告中得知,那里存在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于是列宁把美国看成是吸收追随者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他派柯伦泰到美国。

1915年秋,柯伦泰到了美国。受列宁委托,她一方面在美国筹集资金,另一方面翻译、出版和散发列宁的小册子《社会主义与战争》,以及同革命者取得联系。

柯伦泰在美国逗留了4个半月,两次横穿美国,走访了80多个城市,作了123场演讲报告,很好地宣传了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思想。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到俄国并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他主张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用革命的苏维埃政权取代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同时为了退出世界大战要不惜妥协,以与德国媾和。

但是,列宁的这个主张当时在绝大多数布尔什维克的领袖看来是异想天开的荒谬想法。就在布尔什维克其他领导人,为他们朝思暮想盼回国的最高领袖列宁竟提出这么一个完全“不现实”的方案而感到震惊时,柯伦泰发言了。

在党的最高会议上,面对众多反对列宁主张的人,她满脸通红地走上讲坛发表支持列宁的讲话。

后来她回忆说:

我当时太气愤了,甚至一点都没有通常在这种场面下讲话时的紧张,虽然我看到下面那些恶意的眼光,听到那些轻蔑的喧嚣。在第一排坐着克鲁普斯卡娅和印涅莎·阿曼德(列宁女友)。她们朝我微笑,仿佛鼓励我说下去。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坐在讲坛上,当我讲完后,我走过去和他坐在了一起。

但是,柯伦泰的支持在许多布尔什维克领袖那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他们更加觉得列宁的主张是异想天开的,因为它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女流之辈的狂热拥护。

然而当列宁的主张终于被多数人接受的时候,柯伦泰在党内的处境就非同一般了。

1917年7月她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一个女性中央委员,在布尔什维克议会党团中名字排在列宁、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之后,名列第五。

十月革命后,她担任苏维埃政府公共福利人民委员,是列宁政府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1915年柯伦泰旅美临行前,列宁曾对她说:

到各处去会见当地的布尔什维克(哪怕谈5分钟也好),使他们重温往事,并同我们接上关系。

3、从美国回到俄国的鲍罗廷

列宁这样委托柯伦泰,表明他从来没有忘记,被反动沙俄政府放逐到美国的鲍罗廷。

而鲍罗廷也从没有忘记过列宁。同亚历山大德拉·柯伦泰的会见,使他在十月革命后及时回到了新俄国。

鲍罗廷这个与中国大革命历史早已熔铸在一起的历史人物,生前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自传性的细节资料。

今天,我们也只能从能够看到的各种途径的资料中,对他来中国之前的个人经历作一个大概的描述。

鲍罗廷,原名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格鲁森伯格,1884年7月9日出生于沙俄帝国维切布斯克州一个贫苦的犹太人家庭。

3岁时,随家迁移到拉脱维亚。青年时代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成为布尔什维克。

1904年,鲍罗廷被派往瑞士会见列宁,亲眼目睹了列宁侨居国外办《火星报》的情况。

1906年4月,鲍罗廷以万纽申的名字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鲍罗廷遇见了加里宁、伏龙芝、伏罗希洛夫、布勃诺夫等一批后来成为布尔什维克的高级领导人,特别是他“不仅与斯大林并排就座,而且多次投票赞成斯大林的意见”。

参加完1906年的这次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后,鲍罗廷回到俄国就被斯托雷平政府逮捕,接着被流放到国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鲍罗廷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在美国十余年的移民生活,他主要是在波士顿、印第安那州和芝加哥等地度过的。

这期间,他上大学、创业、建立家庭,也参加一些革命活动。

特别是他和他的朋友创办出版了一本名叫《美国工人》的杂志,在芝加哥他为俄侨创办了一所“进步预备学校”,又叫“米哈伊尔·伯格进步预备学校”,他自任校长。

在美国,他还参加了美国社会党,并担任“援助俄国政治犯委员会”主席。

就是在芝加哥期间,鲍罗廷见到了受列宁委托从俄国来的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列宁的召唤,使鲍罗廷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和已经拥有的社会地位,于1918年7月回到革命后的苏俄。

4、共产国际的成立背景

鲍罗廷回到俄国时,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正面临着危机。

列宁认为,这个困难处境很快就会过去,全世界人民都满怀希望地注视着苏俄,盼望俄国人民坚持下去。列宁估计,苏俄革命不久就要波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鲍罗廷的心情与列宁相同,于是他到克里姆林宫会见了这位令世人瞩目的人物。

在列宁看来,鲍罗廷热情拥护苏维埃革命,知识素养好,能够代表西方工人阶级的情感和他们的新生力量。

而鲍罗廷一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回到新俄国,立即为苏俄的革命气氛所感染,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

他表示愿意把列宁的思想介绍给西方国家的工人们,把俄国革命的信息传递给那里的阶级兄弟。于是,他将列宁写给美国工人的那封著名的信想尽办法转送到了美洲。这是十月革命后鲍罗廷完成的第一个重要使命,他由此得到了列宁的信任。

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认为第二国际已经破产、需要产生正确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新国际的主张。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更加急迫地提出创建共产国际的任务,这是基于他从自己的理论出发,对当时国际革命形势的基本估计。

在列宁看来,苏维埃政权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诸多因素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和睦相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俄国革命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历史课题就是:必须解决国际任务,必须唤起国际革命,必须从我们仅仅一国的革命转变成世界革命”。

不仅列宁,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基本上都持这种观点,即苏维埃国家和帝国主义是无法和平共处的;俄国革命依赖于国际革命;国际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革命就要有革命政党的领导,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就要有各革命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的指导。

按照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们所设计的革命程序,就是在国际联合组织的领导下,各国共产党进行世界革命,达到共同政治目标:建立一个国际苏维埃共和国。

因此,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其他领袖来说,建立共产国际就是要为进行世界革命而创立一个布尔什维克的世界工具,就像布尔什维克党是创立俄国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行动工具一样。

5、联通世界的“信使”

1919年3月2日至6日,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主持下,当时代表着欧、亚、北美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组织的52名代表齐集莫斯科,共同召开了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成立大会。

中国、朝鲜、波斯等东方国家都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了大会。

出席这次大会的中国代表是旅俄华工联合会负责人刘绍周和张永奎。

鲍罗廷出席了这次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草案)声称,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真正和事实上的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

共产国际成立后,首要任务是实现大会确立的目标。而要实现大会的目标,必须将大会的宣言和指示带到苏俄以外的国家去,并且还要招募一批在国外实现共产国际目标的代理人。

但是共产国际成立大会闭幕后,苏俄与外界的联络已经非常困难。

因为:

为防止共产主义扩展到西方,协约国对俄国实行了非常有效的封锁。尽管通过广播能偶然把一些消息传到国外,但初期的无线电技术很不完善,无法完全解决秘密或公开的联络问题。邮路已被封锁,甚至派人到西方去都是十分危险的,联络人员的损失率高得令人无法接受,能够到达目的地的还不到三分之一、许多人被捕后遭到处决。

但是,要想把宣言和指示带到国外,要想唤起国际无产阶级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就必须依靠这些联络人员。

在克里姆林宫眼里,鲍罗廷正是这样一个联络人。

为了加强世界各国共产党和革命党之间的联络,共产国际成立大会后,鲍罗廷奉命到欧美两个大陆12个国家从事国际联络工作。

他出使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广泛、迅速地把共产国际的宣传和指示传到国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以泛后返回莫斯科时,鲍罗廷的声望在党内迅速上升。

在人们看来,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他潜入不可穿越的国家边界时容易得就如同从莫斯科红场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拉起一个党的组织,团结一批追随者。

列宁对他大加赞许。共产国际二大以后,鲍罗廷同上次一样,被派去欧美各国贯彻大会的意图。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奔走、传达指示、出席会议、传播无产阶级革命火种。

总之,直至1923年8月到中国之前的这几年里,他秘密出访了欧美许多国家,也留下了许多传奇性故事。

其中,,1922年8月在英国格拉斯哥被捕,伦敦警察厅留下了对他身体特征的如下记录:

身高5英尺10英寸(约合1.78米),深褐色的头发,眼睛呈灰色。他的面颊左边和身体两侧均有伤疤。他戴着一顶工人帽,身着条纹呢西装,系活结领带。这时鲍罗廷留在狱中的照片显示,他留着小平头,脸刮得很干净,还未蓄起斯大林式的小胡子。

1923年2月,被判了6个月监禁的鲍罗廷执行期满后,从英国的巴林内监狱获释。

随即他乘坐“卢斯”号轮船从布莱斯启程辗转返回了莫斯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克里姆林宫作出的一个与他此后人生命运攸关紧密相联的决策在等着他。

那是一项特殊的赴华使命!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