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峨眉之名,最早见载于西汉扬雄《蜀都赋》(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汉朝 时期辞赋家、思想家),该赋云:“南则有犍䍧、潜夷、昆明、峨眉。”峨眉取大峨山与二峨山两山相对如眉而名。一说峨眉作蛾眉,谓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于是有峨眉天下秀之谚或谓峨以名,言状其巍;峨眉以形,言有如秀眉。旧属汉南安县地,后周为峨眉,因地处峨眉山东麓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名山(扁舟子/图)

隋开皇九年,改峨眉曰青衣。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峨眉县,属眉山郡。隋大业十三年(616年)置绥山县;唐麟德二年(665年)置沫州罗目县;唐久视元年(700年)析绥山县分置乐都县;宋乾德四年(966年)废绥山罗目入峨眉,属嘉定府;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划出县西南大为以西地区设峨边厅;1949年设立峨眉县;1988年撤县设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上金顶 天下峨眉(扁舟子/图)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有太多的文人墨客如左思、张华、常璩、习凿齿、王羲之、庾信、李膺、李昉、李白、李峤、司空曙、乐史、苏东坡、陆游、范成大、周洪谟、张能麟、顾祖禹、郭沫若、赵朴初等从不同角度描述赞叹吟唱峨眉山。遗憾的是,在《徐霞客游记》中没有找到徐霞客是否到过峨眉山的线索?不过,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吴船录》中的《峨眉山行记》以细腻的笔触、精美的语言,具体地描摹了峨眉山的奇景,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瑰丽多彩的长幅画卷,使本文在散文游记中臻于上乘。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云烟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这是峨眉山游记的典范,是雄、奇、幽、险、幻看峨眉的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顶晨曦(扁舟子/图)

汉皋古来雄,山水天下秀

1885年,湖南籍举人、诗人、画家谭钟岳前往峨眉山,历尽艰辛奔波劳碌半年,作画64幅,其中总图1幅、山上山下53幅、十景图10幅,写诗46首,当时全山有120座寺院,其中一半以上寺院被绘图记载,寺院与寺院之间的距离以脚步计算。这是历史上最全面、最详细、最权威的图文并茂的介绍峨眉山景点的书籍。最特别的是共标有寺庙宫观107座;景点和地名242处;最为细致的是,图中一一注明寺庙或景点之间的游程步数,而步数对于峨眉山这类游程极长,道路复杂的高大山岳型旅游景区来说,无疑是最为精确而又最能形象化地反映距离的计量单位。至今峨眉山所有导游材料中采用的游程数据,均以里或公里为单位,但均为约数,还没有精确到步数,仅此一点,亦可窥见《峨山图说》不同于它书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斑谰色彩(扁舟子/图)

特别是“峨眉十景”,荟萃了峨眉风光雄、奇、幽、险、幻的特色,凝聚了峨眉山阴晴雨雪的四时景象,展示出大自然的斑谰色彩。春有“双桥清音”,“洪椿晓雨”;夏有“萝峰晴云”,“灵岩叠翠”;秋有“白水秋风”;冬有“大坪霁雪”。一天之中,可以朝看“金顶日出”,午观“峨眉宝光”,夜赏“象池夜月”和“金顶圣灯”。正是这些美景、奇景、绝景,对峨眉山之形成名山,起着决定性和深化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顶十方普贤(扁舟子/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峨眉山从山下至金顶有七大险坡:解脱坡、九十九道拐、观心坡、钻天坡、罗汉坡、连望坡(阎王坡)、七里坡。解脱坡:位于解脱桥至雷音寺之间,系登峨眉山的第一坡,有260余石级,解脱之意,据蒋超《峨眉山志》解释:“入此解脱尘凡,出此解脱险阻。”。观心坡:位于万年寺后山观心岭之上,被当地人称为“十里长坡”,左右为悬崖,登者摄足,膝辄点心,故又名点心坡、顶心坡,观心坡山脊上为息心所。九十九道拐:位于凌霄亭至寿星桥之间,从山顶至山脚,坡陡路陕,曲折多弯道,故名,又名星寿坡,高度300米,纡回2.5公里,约有69道拐、1840余石级。钻天坡:位于莲花石至洗象池之间,垂直高度300米,直上2.5公里,约有32折、1500石级,石磴嶙峋,如登天梯,俗呼“鹁鸪钻天”。罗汉坡:洗象池后山,坡长1.5公里,约有21折、1300余石级,传说曾有一群罗汉在此显灵,给洗象池带来兴旺香火,故名。连望坡:大乘寺旧址至白云亭之间,俗呼“阎王坡”,坡长2公里,约有13折、1100余石级,坡上有险道名胡僧梯,又名凌云梯、猢狲梯。七里坡:位于峨眉山接引殿至太子坪之间,是登金顶的最长最后一道险坡,以坡长7华里而得名,约有31折、2380余石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庙飞来殿(扁舟子/图)

试力双桥一倾耳,分明雨水漱牛心

中国历史上西行取经的如三国时期的朱士行、东晋高僧法显、唐朝时期的义净、玄奘,东来的摄摩腾、竺法兰、跋陀、鸠摩罗什、达摩,东去的如鉴真等,都为世人熟知,受人敬重。唐朝不仅有唐三藏玄奘,还有宋朝的宋三藏王继业。但宋初的继业三藏法师西行12年,也著有《西域行记》(记叙了经丝绸之路去天竺,12年后经尼泊尔-吐蕃(西藏)回到阶州的过程)却不被了解。自此以后,中国僧人的西天求法活动已是尾声了。继业在世时,人们尚未知道此《西域行记》。1177年7月范成大游览峨眉山,在牛心寺偶然翻阅继业遗物中之《涅盘经》,方才发现《西域行记》,于是便将《西域行记》汇入他所著的《吴船录》中。要是没有范成大,我们就无法知晓继业三藏的功业。牛心寺地处峨眉山清音阁之上五里处的牛心岭,唐代时期已经建有寺庙,是古峨眉山六大寺庙之一,寺后有隋末唐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药王洞。唐代医药学家、道士孙思邈曾在大业中(605-618年)来峨眉山延福院(唐慧通禅师改为卧云寺、宋时继业三藏改建牛心寺)十三年,山留有一洞,称药王洞,又名丹砂洞。有丹灶、铁臼、铜罐、奇石,寺有唐画罗汉一板。宋代继业三藏西行回国,重建成寺院——后牛心寺,将经卷珍藏于牛心寺,作为安身之所。寿84岁去世,葬寺旁。王继业,陕西耀州人。北宋东京(开封)天寿院僧人,于964年率300沙门到古印度求舍利、贝叶。继业三藏法师归来后,宋太宗诏令择选天下名山修习。法师来到峨眉山,见牛心岭有系列山峰拱卫环抱,于是在牛心岭山上(原延福院)先建小草屋,继而修建后牛心寺。同时在牛心岭山脚双溪桥上建前牛心寺(明朝广济和尚在原址建清音阁)。明初至山上后牛心寺的信众甚少,广济禅师将孙思貌炼丹的铁臼铜罐、继业三藏法师锡杖等移奉到山脚的前牛心寺(广济和尚更名为清音阁),人们还时常见到。清康乾时期(应为平三藩时)大德无人,佛殿尘封,古寺废坠,皆毁。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经嘉州游峨眉山,游《峨眉组诗》62首,并书“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联赠清音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峨眉山》(扁舟子/图)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赐“天皇真人论道之地,楚狂接舆隐逸之乡”联给峨眉山光相寺(今峨眉山金顶,唐以前称普光殿)。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遣国师宝昙重建峨眉山光相寺,以铁为瓦,俗称铁瓦殿。万历三十年(1602年),五台山妙峰和尚携金数千来山建华藏寺并在殿顶渗以真金,故俗称金顶。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华藏寺失火,金顶铜碑被毁。民国12年(1923年)冬,峨眉山金顶祖师殿失火,延及华藏寺等庙宇。民国二十年(1931年),金顶发生大火灾,烧毁华藏寺锡瓦殿等。2008年金顶重光,恢复昔日风采。1877年7月30日英国外交官员暨东方学家爱德华·科尔伯恩·巴伯(EdwardColborneBaber)来到峨眉山,并于1883年凭借《华西旅行考察记》获得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优选荣誉。在书中第一部分《川西考察记》中的第二章用了17页描写峨眉山,着重描写了伏虎寺、清音阁、万年寺、洗象池、接引殿、金顶,描写了峨眉山上的植物、动物、花卉,描写了与老僧的交谈等,而爱德华·科尔伯恩·巴伯成为第一个登上峨眉山的外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国寺(扁舟子/图)

1887年美国人赫斐秋也来到峨眉山,之后撰写了《峨眉山佛教中心之旅》,这是目前能读到西方人士介绍峨眉山最早、最详细的书籍!一些学者根据书中的内容,认为意译《峨眉山游记》比较贴切,遗憾的目前还没有中文译本出版,翻译工作正在进行中。1908年,英国植物学家、园艺学家、探险家E.H.威尔逊(ErnestHenryWilson,1876-1930)也来峨眉山考察,在其专著《中国——园林之母》第十八章中,专门用一章记录了峨眉山的动植物,以及美丽的峨眉山风光。在1935年美国人费尔朴将《峨山图说》翻译成英文,向世界介绍峨眉山。峨眉山今天能广为世界所知,要得益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人费尔朴翻译的英文版《峨山图说》。

▍内容来源: 扁舟子杂纂

▍图文编辑:新乐山(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xlsboss)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