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5日,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的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上,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申报的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山东烟墩角村7个乡村入选,是本届入选乡村数量最多的国家。至此,我国的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5个,入选总数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旅游组织自2021年起发起“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旨在促进旅游在重视和保护乡村及其相关景观、知识体系、生态和文化多样性、本土价值观和活动以及美食方面的作用。
——文旅之声
今年9月-10月,奇创旅游集团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基于集团多年项目实践和行业研究,曾就相关话题做分享。
答复内容如下:
1. 您认为中国越来越多的乡村获得这些世界组织认可的称号,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有什么利好吗?
中国乡村地域广阔,历史源远流长。纵观中国社会发展,乡村成为了中国社会兴衰更替的缩影,不同时代的发展特点在乡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乡村振兴的系列探索,如提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等等。如今越来越的乡村获得世界组织认可,也是我国长期支持三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果体现。
- 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回归赋能乡村。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缺人,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居住老龄化,农村资源没有充分盘活。随着乡村品牌和认同度的不断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的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农创客、文创客、科创客,乡村运营师、农村职业经理人、新农人等回到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 有利于资金向乡村聚集,引导多元化产业发展。目前国内很多乡村以第一产业为前提,缺乏功能延伸,未能建立起三产间的关联性融合,各个产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造成乡村旅游产业链过窄。随着乡村的品牌价值得以彰显,越来越多的资金会进入乡村寻找产业发展机会。在传统观光基础上,会出现一系列复合功能,乡村农文旅产业及相关环节所带来的效益也会不断增加。
- 有利于侧面推动乡村土地改革。乡村旅游开发始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乡村虽然地域广阔,但在现有的国空规划体系以及宅基地管理政策下,乡村农文旅等产业发展用地矛盾突出,导致很多项目无法落地。目前自然资源部提出以土地整治助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时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存量土地资产。乡村的品牌化与国际化也会进一步倒逼用地改革,推动乡村用地保障。
2. 您认为中国乡村旅游目前的发展优势主要有哪些?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局限性呢?
国内旅游类乡村基本完成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基本业态开发。接下来应该更关注乡村IP,乡村生活方式的打造,即用景村一体化的模式,推进文旅乡村升级。
景村一体化模式,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推进乡村振兴,浙江“千万工程”的背后,倡导的就是乡村景区化、景村共建、景民共治和主客共享,是全域旅游思维化的乡村。景村一体化并不是绝对的把每个乡村都要创建成景区,而是用建设景区的标准建设乡村,用经营景区的理念经营乡村,用服务游客的方式服务新村民,用创造企业收入的视角创造乡村收益,实现共富。
★ 建设乡村新基建 ★
随着新基建时代的到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强调品质化提升,“旅游化”的公共服务成为热词,推动基础设施创造出更多的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产业价值。像成都的天府绿道、溧阳的1号公路等,都是基础设施产品化的典型案例,成功带动了区域品牌的提升以及沿线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产品化,一方面体现在生态修复、蓝绿优化、水系整治、农田改良、退耕还林还草的美化、旅游功能化、生态价值的合理转化与消费空间释放;另一方面体现在道路交通、防洪堤岸等基础设施,乡村古树名木、历史建筑、公共空间下的服务设施,通过旅游节点优化、网络式引导、主题化贯穿,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转化。
★ 培育乡村新产业 ★
产业是乡村之本,产旅IP建设的关键是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与文化旅游IP的深度融合,只有将文化内蕴、旅游价值、供求机制、产业链条在IP顶层设计下有序安排,才能持续发挥产旅融合,达到“1+1>2”效果。通过IP引领乡村核心特色塑造与品牌价值焕新,进而从推进置顶的品牌形象,到项目IP、美食IP、场景IP、节庆IP、文创乡创农创IP等系列创新,形成体系化、矩阵式的产业IP体系。就全国来看,茅台的酒、苏州的大闸蟹、安吉的白茶、攀枝花的芒果、丹棱的橘子、淄博的苹果都在向产旅IP塑造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上迈进。
★ 激活乡村新活力 ★
景村一体化的关键在运营,实现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的前提在运营,促进乡村不断招商引资实现产品产业更新发展的核心在运营。“流量时代,运营为王”,运营在乡村旅游、乡村建设前期介入的现状越来越普遍,很多乡村振兴项目开始探索epc+o(工程总承包+运营)的运作模式,将“O(运营)”划入工程总承包中,成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一体化执行的必要环节,并融入在项目全周期管理范畴,保障乡村长效运营。这一模式不仅避免了“规划不为投资负责,投资不为运营负责”的弊端,更是实现了投融建管运一体化闭环,成为乡村振兴的高效率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