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康养讯,近日,国家卫健委在具体排查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三省的93家爱尔眼科医院后,发现其中4家医院涉嫌出具虚假诊断证明。.
患者自己填手术时间以通过体检
2024年8月,认证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的@急诊向日葵艾芬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寄送了一封举报信,举报爱尔眼科多家医院存在伪造诊断证明的行为。具体而言,爱尔眼科伪造患者的近视手术时间,以帮助患者通过有关机构的体检要求。
艾芬在写给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举报信中提到,为患者完成近视手术后,爱尔眼科医院工作人员不填写诊断证明上的手术时间,在医生签名和医院盖章后,将诊断证明、医生签名时所用的笔一并交给做完近视手术的患者或家属,嘱咐对方自行填写虚假的手术时间,再交给相应部门或机构以通过体检。
近日,艾芬通过社交平台公开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给她本人的信访回复单。回复单显示,国家卫健委近期在具体排查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等三省的93家爱尔眼科医院后,发现其中4家医院涉嫌出具虚假诊断证明,分别是江苏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扬州爱尔眼科医院、安徽蚌埠爱尔眼科医院、湖北咸宁爱尔眼科医院。
据媒体报道,对上述回复单的内容,爱尔眼科11月20日公开回应称,回函中所提到的有关医院违规事宜,属地监管部门已经给予相应处罚,相关涉事医院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进行了整改,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也按照内部规定,对涉事医院相关负责人做出了严肃处理。
艾芬曾多次爆料爱尔眼科不当行为
艾芬是一名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急诊科大夫,也是一名参与武汉新冠疫情救治工作的医生,因此被人称为“抗疫医生”。
从2020年底开始,艾芬一直通过社交平台爆料发声,内容不仅涉及自己,还包括其他自称曾在爱尔眼科就医的患者诉求。
2023年12月,艾芬在个人社交账号发文称,贵港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在手术台上用拳头猛击患者头部,该事件引发热议。
随后,贵港爱尔眼科公众号于12月21日凌晨发布《关于“医生手术台拳击患者头部”网传信息的声明》称,经调查了解,此事发生于2019年12月12日。患者覃某,诊断左眼白内障,左眼晶体脱位,术前视力光感。患者诊断明确,行左眼晶状体摘除(非正常晶体)+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过程中,由于是局部麻醉,患者有手术不耐受,伸手向上试图摸眼部,眼部附近为手术无菌区域,一旦触摸将可能造成感染,且手术正在进行,医生为避免发生危险,情急之中用手迅速锤压提醒患者,不存在伤害患者的动机和行为。
2023年12月21日,艾芬再次爆料,贵港爱尔眼科医院涉嫌贿赂公职人员。12月23日下午,贵港市纪委监委发布“情况通报”称,已成立调查组,依规依纪依法对相关情况开展核查处理。同时,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成立的调查组初步认定,贵港爱尔眼科医院还存在其他严重违反集团规定的问题,应承担相应责任。
医疗事故频发还涉嫌行贿
爱尔眼科作为眼科行业的龙头企业,2023年营收突破200亿元,体量在壮大的同时,也经常因为医疗事故被推上风口浪尖。
爱尔眼科旗下多家医院曾因价格欺诈、医保金使用违规、医生无证执业、手术器械破损等被罚,还出现过广告违法、过度医疗、重复收费等问题。
2017年,武汉爱尔眼科因人工晶体安装失误,导致患者左眼失明。
2018年,葫芦岛爱尔眼科因诊疗过失,导致患者视网膜脱落。
2021年1月,有患者质疑在爱尔眼科就诊时,医生没有仔细检查其眼底,以致延误发现及治疗视网膜脱落的时机,导致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右眼几乎失明的情况。
不仅是医疗事故,爱尔眼科还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点名。2020年7月,爱尔眼科在多个公众号上宣称“裸眼视力将纳入中考评价指标”,而后却被教育部辟谣。
此外,2024年5月22日,“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处理结果告知书”显示,无锡市监管局在2023年10月10日收到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转办的关于“无锡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涉嫌商业贿赂”的举报,现已调查终结,处理结果是对当事人予以立案调查,没收违法所得约3.197万元,罚款20万元。
前三季度业绩增速下滑
爱尔眼科的主要业务包括屈光项目、视光服务项目、白内障项目等。
根据爱尔眼科最新公布的三季报,虽然公司业绩还在增长,但是增速却出现显著下滑。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163.02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归母净利润34.52亿元,同比增长8.5%。而上年同期,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2.95%和34.97%。
单季度来看,公司第三季度业绩下滑较为明显,爱尔眼科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7.56亿元,同比下降0.68%;实现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同比下降4.56%。
不过,从整个眼科行业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眼科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均显著放缓。
据新浪财经报道,行业整体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全社会的消费意愿延续了2023年中以来的低迷气氛,这对重心放在消费眼科领域的民营眼科医院的量和价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023年末,第四批国家高值耗材集采(人工晶体国采)落地并于2024年5-6月在全国各省份陆续实施。人工晶体集采虽导致采购成本降低,但收入端的价格也会有所下降,叠加以及DRG控费影响,相关手术业务的利润空间被显著压缩。
“买买买”背后商誉问题凸显
实际上,爱尔眼科的扩张之路跟其大范围收购脱不开关系。
2024年6月,爱尔眼科公告称,拟以13.44亿元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收购后公司的医疗网络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商誉将在65亿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按收益法评估,此次收购的大部分医疗机构的评估值均超过2023年末对应的净资产。
随后,在今年8月份,爱尔眼科再次发布公告,公司拟收购虎门爱尔、运城爱尔等35家医院股权,合计对价8.98亿元。
再看去年,2023年1月、9月、11月,爱尔眼科三次公告分别收购了14家、19家、7家医疗机构,共计40家。
爱尔眼科曾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自建和收购眼科医院的方式基本实现了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布局。
而大手笔的并购,虽然可以巩固爱尔眼科在眼科医疗市场的地位,但也累积下了巨额商誉。
2019—2023年,爱尔眼科商誉分别为26.38亿元、38.78亿元、43.17亿元、54.58亿元、65.33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爱尔眼科账面商誉余额为87.17亿元,爱尔眼科表示,主要系本期支付现金的非同一控制下股权收购增加所致。
截至2024年6月30日,爱尔眼科拥有境内医院311家,门诊部202家,海外已布局140家眼科中心及诊所。
二级市场方面,爱尔眼科近两年的股价也并不好看,截止今日收盘,爱尔眼科收跌1.18%,报收15.01元/股,总市值为1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