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5年,王安石已55岁高龄。

这是他第二次被宋神宗拜为宰相,主持变法事宜。

回想起一年前,王安石变法的“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同时变法内部也出现了分裂。这时候保守派开始大肆抨击,一封封奏折雪片般地呈给了宋神宗。

宋神宗迫于压力,只好暂停了变法,同时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职。

一年后,变法的声音过了风头,王安石再度被宋神宗起用。

王安石到得朝堂,眼见物是人非,当年支持他变法的同仁要么已经倒戈,要么被弹劾罢免,满眼都是保守派的官员。

他一时心灰意冷。不久后,在变法的细则上,他又与宋神宗产生了分歧。

王安石自感大势已去,多次托病请辞,终于于公元1076年告别京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地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南京,远离了朝堂党政,王安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然。

他命人在南京郊外选了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开渠置田,培土造屋,打造出了一片绝美的“世外桃源”。

因此地距离南京城门7里,距离钟山主峰也是7里,由是他自称“半山老人”,也将所居之地命名为“半山园”。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其中的“半山”,便是得益于此。

退居半山园后,王安石开始彻底融入到了自然之中。他每天除了拄着拐杖漫步于附近村落外,就是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高谈阔论。

其中,书法家米芾,宋朝全才人物苏轼,有陶渊明之风“隐士”杨德逢等,都是他的座上宾。

尤其是杨德逢,居于深山之中,朝采云露,晚带斜阳,生活安然而闲适,最令王安石羡慕。同时两人性情最是相投,时常促膝长谈,纵情豪饮,是最亲密无间的好友。

王安石居于半山,杨德逢住在深山,两人相距较远,不能时常见面。又因为两人太过亲密,为此王安石还曾写诗抱怨道:“云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於云”。

意思是说,人家白云无心都能在山间往来,而你呢,比白云还懒,也不说来看看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连数日,王安石还不见杨德逢来找他。他有些坐不住了,索性进山去找他。

一路跋涉之后,王安石终于到了杨德逢家。不料,杨德逢正好出门不在家,王安石略显失望。

透过门缝,王安石看到杨德逢的小院收拾的十分整洁,地上也不见苔藓的痕迹,一看杨德逢就是个勤快、高洁的雅士。

院子里花草树木种植的很整齐,也修剪的恰到好处,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此时转过身俯视村外,一条小河环绕着村庄和农田缓缓流去,河两岸农田碧绿青翠,煞是好看;还有远处的青山,也已经绿意盎然,一派生机景象。

如此美景,太治愈了。王安石触景生情,不自觉地在杨德逢院外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令王安石没想到的是,他的这首即兴诗作,千百年来还成了历代传颂的佳作。尤其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闲适、清幽、生机的美感,令人赞不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完第一首后,王安石意犹未尽。

转头又看到院子里的桑树,已经结出了绒绒的桑条果,还有楝树花开得很繁盛。

一阵微风吹来,将淡淡而又浓郁的花香吹过了房垣,那种清幽而甜蜜的感觉也非常到位,王安石一下子陶醉其中。

这时候又有几声鸟叫,将本就安静的环境衬托的更加清幽。那时的陶醉,仿佛梦中惊醒一般,一时还觉得自己还身在自己的“半山园”中。

回过神来,王安石信手又在墙壁上留下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二:

王安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学造诣自然非同一般。尤其是写景之句,最是独到。

还有他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是写得极妙。目前已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知名诗句。

读者们,关于“王安石《书护龈先生壁二首》”,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