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小皇帝曹芳要去扫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大权独揽的曹爽,处于多种原因也跟着去了,结果造成首都的防御空虚,老戏骨司马懿直接政变夺权成功。

这件事情看起来像是一起偶然事件,但这真的只是偶然吗?

公元220年,曹操还没完成自己梦想的那一步就先挂了,然后他生前指定的继承人曹丕,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改朝换代。

熟悉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曹丕当年登基时,干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推出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从表面来看,就是个不太科学的选官制度,但是它被曹丕推出真正的目的,却是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从而顺利改朝换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两汉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的原因之一,是儒家给老刘家戴的光环——君权神授,这种观念经过几百年的浸润,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从中获利的世家大族,更是和老刘家高度绑定;

第二,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就是削弱皇室对朝廷的控制,让世家大族坐的更稳;

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的推出,其实就是一场明晃晃的权、利交易。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在世时,高层的军事指挥权基本都控制在自家嫡系手里,但是等到曹丕当了皇帝之后,曹丕更改了这种惯例,开始频频向外姓分发军权。

作为曹丕早期的核心班子成员,司马懿和陈群等人都从中拿到了好处。

曹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曹操打天下时,需要把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人手里,防止意外发生,但是等到曹丕当了皇帝之后,他的身份就从带头大哥,变成了一国之君。

如果此时还由曹家人完全把持军政大权,那么曹丕还怎么管理国家,他这边想要做个什么事,可能他那些手握兵权的长辈,就会给他脸色看了,而且这还是轻的,甚至还会发生一些更让他担心的事。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位高权重,且握有兵权的亲戚呢?

答案自然是引入外姓人来分权,从而达到互相制衡的目的,有了不同势力的制衡,皇帝才能把位子坐稳。

曹丕在世时是这么做的,他去世以后,他儿子也是这么干的,如果他们爷俩的寿命够长,能熬死那帮功勋卓著的老臣,那么老曹家的江山就稳了。

但是曹丕本人去世的较早,他儿子更是英年早逝,于是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

曹家这边的嫡系中崛起的新一代,位置很高但是资历却很浅,而外姓大臣不光有资历,还有世家背景,和体制内的高位。

因此曹家嫡系出身的曹爽,在掌握了大权之后,立刻对外姓大臣进行了削弱,这一点他并没有做错,如果他不这么干,才会出大问题。

但是他见过的世面还不够,因此当世家大族战略退缩时,他很快就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曹家这边掌权的人又偏重了,重到了什么程度呢。重到了连他都要提防的地步。

当年的那次扫墓,他本人去没问题,但是他把一帮手掌大权的自家人也都一起带着了?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为了扫墓时显的好看吗,当然不是,这完全是因为他对这帮人已经无法完全信任,但又没有做好平衡措施,所以只能带在身边。

而此时那些战略性退缩的大家呢,他们自然是不甘心被一直打压的,于是一有机会,他们就开始站出来了,司马懿当年的政变成功,哪是他司马氏一族的成功,而是那些外姓世家大族的成功。

而这种成功,又怎么可能是偶然,它应该是封建王朝制度失控下的必然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