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世界如此之大,每个人只要来到这个时间上,就有他立足的空间。虽然有这样的说法,但生活中还是少不了富人和穷人的定义。造成这样结局的也恰恰是在商战场上的得到和失去,二者永远保持在平衡的一个状态。如何在这个商战的硝烟中胜出,成为每个人该思考的话题。
在品史君看来,我认为“世界第一商人”犹太人最有资格回答。整个民族流亡了几千年,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仅占有世界0.3%人口的基础上,却掌握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命脉。这也不禁让人疑惑:犹太人凭什么这么强?
纵观整个犹太民族的发展史,他们靠着“经商”发家致富。为什么他们能在这场商战中胜出?离不开一个法则:双赢。千年之前,这种共同得利的交际准则和商业准则也被他们意识到,并且成为了他们整个民族必学的经商法则。
“第二圣经”《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上个世纪初,一个叫莱曼的犹太人移居到了美国,并在当地做起了杂货生意。这个地方叫亚拉巴马,是美国盛产棉花的城市。但他发现一个问题,农民们并没有现金去买他的杂货,于是他决定:可以拿棉花去换自己的杂货。
其实很多人看到这个古时候心有不解,犹太人从来不都主张“现金第一”吗?怎么还会去做这样的交易?看似“愚蠢”的背后,实则是“双赢”。这种方式吸引了当地的许多农民来交易,自己降低了棉花的价格,提升了日用品的价格,帮助了农民的同时还获得了好的口碑。
至于这些棉花的销售,根本都不成问题。我们就退一万步来讲,如此大的产量,再加上自己的资本,还愁卖不出去吗?短短一年时间,莱曼成为了当地最大的棉花商人。还开什么杂货店,棉花也成为了他最主要的业务,比起换杂货,给农民现金不香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莱曼在当地开办了一个交易所,覆盖棉花、蔬菜等各个领域,公司也走上了规模化的现代道路。短短3年时间,他所创办的这个交易所已经成为知名的“老字号”,在当时的营业额达到了3500万每年。
这个故事我们也不难理解,虽然他们违背了自己“现金第一”的原则,但却做到了“双赢”。因为他明白,双赢可以保证别人的喜欢,在这个基础上,变被动为主动,自己可以争取到最大化的利益。如果只顾着自己口袋的利益,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把他作为一种口头上的“空话”。从根本角度看这件事情,共赢也算得上是一种交易准则。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时代之下,离不开的就是合作共赢。能够与多少人合作,就会成就多大的事业,自然也会创造多少财富,你认为呢?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