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到清末,科举成为历朝选拔人才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寒门子弟如果能够在科举中取得名次,个人的前途一片光明不说,还将对整个家族都带来益处。

科举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不过只要能够进殿试,都是当时读书人中的佼佼者。

殿试一般会由皇帝亲自“面试”,出题给考生,再根据他们的回答,拟定成绩。不过,你敢相信吗?竟然有人在殿试时,凭借一副对联从众多候选人里,脱颖而出,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此人名叫孙家鼐,生于道光七年。他的家庭条件能够让他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学习。当然,他也确实有天赋和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来暑往,他都未曾耽误过学习一事。在乡试中,他十分顺利。不过在会试中和他一起应试的族中兄弟都考中了,他却没有,有点小受打击。

但幸好,孙家鼐很快振作起来,发愤图强,在咸丰九年再次踏上应试之路。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走到了咸丰帝的面前,更被他钦定为状元。

孙家鼐能够高中,据说完全靠他写的一副对联。咸丰皇帝出了一个“对联题”,要求应试考生以围绕清王朝的兴盛,写一副对联。

这个题目看似很容易,但想要写好却很难。因为肯定会涉及到前任皇帝及其他们在位期间的政绩等,一旦出现用词上的轻微错误或用词不当,绝不是拿不到三甲、排名靠后那么简单,极有可能会导致脑袋搬家或者是给家族之人带去祸患。

因此,这样一来,难免会让考生有些瞻前顾后,思维受到一定局限。孙家鼐很快就冷静下来,沉思片刻,写出了一副对联:

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维羲皇尧舜;

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咸丰帝刚开始看着这对联,只觉得文采斐然,并没有发现它的特殊之处。细看后才发现,隐藏在对联中的奥秘,不禁拍手赞叹。

原来在这副对联中,不仅歌颂了清王朝的一些丰功伟绩,而且还将咸丰帝的六位先祖的年号蕴含其中,这相当于他直接赞扬了咸丰帝这六人在位期间的政绩。

从这对联中,咸丰帝看到了孙家鼐非凡的才干,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立即钦点他为状元。

成为状元后,孙家鼐并没有止步。他先是担任国史馆编纂,然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逐步走向高位。光绪四年,孙家鼐与翁同龢一起被任命为光绪帝的老师。

孙家鼐虽然是官僚大臣,但他的思想并不封建,反而比较开明。他对清末政局的腐败和对外签订的一个个屈辱条约深感痛心,还想救清朝于危难之中。

因此,他以帝师为平台,抓住机会,积极投身变革的浪潮,实现自己的抱负。主张兴办学堂,推动国家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孙家鼐也是“戊戌变法”的推动者之一,但他却因为对变法认识更为深刻,手段更温和,没有遭到慈禧太后等顽固势力的清算。

还将京师大学堂,成功保了下来,为人才的培养、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孙家鼐曾将挽救清王朝的重担寄托在天子身上,但现实却让他认识到这件事的难度有多大,心灰意冷下,他决定辞官归乡。

不过他的仕途生涯并没有就此结束,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城时,慈禧西逃还不忘起用时年73岁的孙家鼐,命他前往西安担任礼部尚书。等一切尘埃落地后,还被授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

1909 年,孙家鼐因病去世,谥号文正公。

参考资料: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