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古称琅琊、沂州,山东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临沂因临沂河得名。临沂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大约2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沂蒙大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地域曾长期作为徐州刺史部、琅琊郡、东海郡、沂州府等州、郡、府治所地。近代中国共产党在临沂地区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山东省政府。
临沂的老照片很多,小编精心挑选了几张40年前的老照片,带你走进临沂,了解临沂。
这张照片,小编作为七零后,单纯理解为群众在扫雪,运雪。向照片拍摄者任宗森老先生求证得知,还有一层深意,盖被。照片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东临沂沛河公社,那时候,化肥资源稀缺,田里庄稼大都靠农家肥养苗,肥力跟不上,庄稼苗稀苗黄。鲁南刚下过一场大雪,常言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过天晴,农民忙着把院子里的雪扫起来,再用牛车和手推车推到麦田里去,给小麦加盖一层被。那时候,农民种田,除了依靠勤劳的双手,真的都是靠天吃饭了。
这里是山东临沂的一条农村巷子,巷子里停着一辆板车,板车上前后坐着两个女人。这场景七零后再熟悉不过了,这是谁家的姑娘要出阁了。巷子里挤满大人和孩子,一瞧就知道来瞧热闹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一方规矩。上世纪六匕十年代,在临沂农村,男孩子结婚,一辆板车就可以把新娘子接回家。板车上铺着一张新苇蓆,接回新娘这张苇蓆就要铺在婚床上,坐在新娘子身后的那位应该是伴娘了。新娘家里没找到红布,借了面红旗蒙在姑娘头上把闺女嫁出了门。那时候,没有唢呐,没有花轿,照样能把新娘子热热闹闹娶回家。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临沂农村。照片中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应该是寒冬季节,墙边一个小男孩冻的瑟瑟发抖。一个高个子妇女背着半袋子粮食走在村道上。小编想了半天,不知道大婶背粮食干啥用?经求证当地人得知,她很可能是去走亲戚!那时候的临沂,走亲戚提点粮食是常事,象这样提半袋粮食算不错的了,有的提一棵白菜,掂几只萝卜就能走一趟亲戚。那时候的亲戚,礼不在轻重,但走的火热。
这张照片由李百军先生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临沂一个农村集市。照片中,一个男子推着一辆独转车从集市走来,车上坐着他的老娘。这种木制独轮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临沂农村非常盛行。家里有这样一辆车子,加上男人勤劳肯干,靠着推独轮车帮别人拉货、运货,养活一家老小绝对没有问题。从男人推车的姿势看得出,推这种车子需要一定技巧维持平衡,没有一定功夫根本推不稳。不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可能会觉得坐车还不如走路快,事实却是,刚解放出来的妇女从小裹着小脚,根本走不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