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抗战时期,兴起无数优秀的将领,他们戎马一生,为国杀敌,即使是牺牲在战场上,仍然受到后人的尊敬。
可有这样一位国民革命军的将领,生前战功赫赫,身后却受到了很多非议,尤其是村民为他花费60万元建造的墓地,不仅遭到破坏,被泼红油漆,甚至还被迫改名,这又是为何呢?
巨额墓地,被迫改名
在陕西省东大村,矗立着抗战名将张灵甫的墓碑,沿着东祥路一路向南,这座高20米,宽10米,上面用描金的字体刻着“张灵甫将军陵园”字样的墓地大门映入眼帘。
整座墓园占地超过2亩,肃穆的墓园大门,宽阔的建造结构,一看就价值不菲,实际花费超过60万,比一些知名大将的墓地花费还要多。
墓碑的正面,是当地著名作家魏有奇用七言长诗概括张灵甫波澜壮阔的一生,而后面则是白话文的解释。在距离墓碑几米远的地方,是张灵甫与第一任妻子邢琼英合葬的衣冠冢,张灵甫的遗体早已掩盖在孟良崮满天的风沙之下,只得取一抔黄土让他魂归故土。
张灵甫一生一共有四任妻子,可独独只有与邢琼英是由于父母的包办婚姻走在一起,向来情感不和,生前情感便破裂,甚至传出“弑妻”的丑闻。
此外,他的名气与杨得志、叶成焕等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国民政府将领比起来显得有些不值一提。因此这座墓碑的修建不免让人猜测是当地村民为了炒作而建,妥妥的形式主义罢了,根本不是为了纪念缅怀抗战将领,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与力量,受到了众多的非议。
其实这些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据东大村的村民透露,这座墓园本就是东大村的集体墓地,仔细看去,张灵甫墓碑的后面,每一棵松树底下都有一座村民的墓碑。
由于张灵甫出身于东大村,所以村民才斥巨资修建他的衣冠冢,以期通过“名人效应”能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在默许之下,村民这才大费周章,斥巨资在村子的集体墓地中为他建造墓碑,经济原因实际上是占了大多数的。
虽然这座墓碑的修建却是为村子带来了一定的客流量,可还是有村民无法理解,甚至产生了激烈的抵触情绪。之后墓碑还遭人破坏,不得已,当地村民只能被迫将原来的“张灵甫将军陵园”,改为“东大村公墓”。
争议颇多,非议重重
其实,历史不仅对于张灵甫的墓园争议颇多,对于张灵甫本人的品德与功绩的评价也存在两极分化的态势。
1903年,张灵甫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东大村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中,父母素有远见,送他上学堂读书。天资聪颖的张灵甫也很争气,一举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历史系,他的书法也受到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于右任的夸奖。
可惜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国破民弱,原本富裕的家底在一次次的战争中消耗殆尽,无力承担他上学的费用,因此张灵甫不得已只能从北大退学。
退学后的张灵甫曾消沉过一段时间,在朋友的鼓励下,再次报考黄埔军校,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由于表现出色,在军校中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赏识,一毕业就加入当时赫赫有名,号称“天下第一师”的七十四军,在王耀武的麾下打仗。
聪明机灵,有勇有谋的张灵甫跟对了上司,杀敌打仗的本领与日俱增,在战争中阻击日军,严防死守,即使左臂受伤也没有离开战场,血战一天一夜,被提拔为团长。后又参加众多战役。
虽然他作战英勇,参加众多抗战,但历史上通常认为,他只能算得上是在优秀上司的领导下才能在战场上取得如此成绩。
他本人的领导能力并不出色,根本算不上是能把控全局的“名将”,何况关于张灵甫的作战资料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就连蒋先生为其撰写的碑文中,对他的作战功绩也没有过多地提及,曾经一起战斗的伙伴们也对张灵甫“名将”的称号感到诧异。
因此他现在所被吹嘘的历史功绩存在巨大的水分,受到不少历史学家的诟病。其次,我们评价一个人不仅看他的成就,更看重此人的德行。
张灵甫虽然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可在生活作风方面却让人不敢恭维。张灵甫一生有四任妻子,前三任的下场都十分凄惨,还有一任被张灵甫在大庭广众之下亲手杀害。
这事一出,他受到了全国妇女的抵制,蒋先生无法,只能强制让其进行改造,后由于无人可用,将功抵过又被放出。但抵制之声一直不绝于耳,连日夜相伴的枕边人都可以不问缘由痛下杀手,张灵甫心狠手辣至此。
鲁莽进攻 命丧孟良崮
虽然张灵甫在抗战时期表现英勇,在其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却选择了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在民心所向的大势下却依然选择与解放军发生冲突,最终难抵解放军团结合作的破竹之势,被当场击杀。
“兴起于军旅,而死于行伍。”不可否认张灵甫在战争中确实做出过突出贡献,但细数他一生的功过得失,他实在算不得什么英雄人物,值得人们膜拜敬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是多面的,我们不能否认张灵甫曾经做出的贡献,也不能对他的过错视而不见,无论如何历史对他如何评价,过去的事情都已随风消散,现在的人们最应该是以古为鉴,以人为镜,不让历史的错误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