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鹏飞1910年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小农村,自幼家境贫寒,半途辍学。在贫苦中挣扎之际,他听说西北军冯玉祥正在西安开办陆军医院,不但不收学费,还发生活费,于是他果断前去报考,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

从陆军医院毕业后,姬鹏飞就迎来了自己的军医生涯。初入部队,他是医疗看护,但很快晋升为上尉军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医生的力量毕竟是太有限,他只能救个体的人,却救不了民族和国家。当时的革命思潮席卷全国,姬鹏飞在这个过程中自觉不自觉被马克思主义吸引。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落败,他的部队被改编,姬鹏飞在这个过程中被编入26路军担任少校军医,并于1931年进入江西,参加蒋军对中央苏区的围剿。随后,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同志领导发起了著名的“宁都起义”,第26路军集体接受红军改编,成为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姬鹏飞由此成为红军。

在参加红军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姬鹏飞都维持着自己军医的身份,他专业技术高超,革命思想坚定,组织观念强,参加了长征,先后担任红5军团卫生部部长、中央军委后方卫生部部长、新四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等职务。作为一名“红色军医”,姬鹏飞得到了组织充分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历史并没有让姬鹏飞止步于此。1941年晚年事变后,姬鹏飞从军医华丽转身,逐渐向军事指挥员的身份转变。这个过程,对于一般人来说无疑是很困难的,但姬鹏飞却转换得行云流水。他在新四军1师1旅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又担任苏中军区7纵司令员、10纵政委、苏中军区政委、11纵队政委、苏北兵团副政委、三野7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当时他在军队中,使用“吉洛”的化名,和韦国清司令员搭档,在一段时间里,“韦吉兵团”的称谓长期出现在中央和华野司令部的电报中。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姬鹏飞会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他的军事生涯,并在1955年获得开国上将或者至少中将的军衔,为人民军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余生。但偏偏意外发生了。

新中国成立前,中央意识到我们需要大量的外交官员,便开始从部队中选拔具有此方面才能的同志。39岁的姬鹏飞年富力强,是将军中的青壮年,又头脑活泛,工作经验丰富,于是中央点名叫他到外交部工作,担任驻东德首任大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令下来后,姬鹏飞没有第一时间去北京,而是跑到上海找到了自己的三野老首长粟裕,他希望粟裕能替他向毛主席、周总理求求情,让他辞去这个职务,继续留在部队。粟裕对姬鹏飞说:“我们都是军人,国家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军人的任务,不止在战场。”

一席话说得姬鹏飞如梦初醒,此后他没有再推辞,而是收拾行李去了北京外交部报到。这是姬鹏飞人生中的第二次转型,从此他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中最年轻的大使。

姬鹏飞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信任,转战外交战线后,他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1955年,他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1972年,他成为外交部部长,并直接主持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主要阶段的谈判;1979年,他当选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1983年他担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参与制定了《基本法》,参与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这些都是足以载入国史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退休后,姬鹏飞就因病住进了北京医院,此后医院成了他的第二个家。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之际,干了半辈子外交的姬鹏飞执意抱病出席香港回归仪式。到1999年澳门回归的时候,姬鹏飞还想参加,但由于病情严重,已经无法成行了。一年后,即2000年2月10日,姬鹏飞因肺炎和脏器衰竭病逝于北京,享年91岁,寿终正寝,也算高寿。

姬鹏飞病逝后,中央对他的评价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网上关于姬鹏飞,有不少传言,其中不少错得非常离谱。比如,姬鹏飞并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而是有子女7人,除了姬德胜,还有姬明、姬强、姬军这几个儿子(长子为原配所生,信息不明),还有姬巧玲、姬怀玲两个女儿。

姬巧玲曾在《“父亲是天上的星”——深切怀念父亲姬鹏飞》中说过,晚年医生已经不许他喝酒了,遇到需要喝酒的情况,他都让子女帮他向别人敬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姬鹏飞病逝一周年之际,接替他主持港澳办工作的鲁平、李后、陈佐洱曾联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悼念文章,其中说道,1999年冬澳门回归的时候,他们三人带着花篮,到北京医院去看他,“那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不过神志尚清醒”。所以所谓“骂人”,纯属胡编乱造。

据一位颇知名的记者透露,2000年元月前后,姬鹏飞已经失去意识,并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事。从姬鹏飞晚年常年身体不好的情况来看,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无论医生、家人还是组织,都不希望他因为情绪波动影响养病。据这位记者透露,当时一家杂志社希望能写文章澄清一些社会上的谣言,但姬鹏飞的家属希望低调,他们认为最好是让历史和时间给出正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