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的筹划和建设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俞立中作为创校校长,参与了学校创建和发展的全过程,所以觉得有这份责任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在《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上海纽约大学的探索》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上海纽约大学从初创到如今的每一步成长,包括其背后的政策背景、教育资源整合、教育理念的确立与实践等。这些都将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一个国际化、创新性的大学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
《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上海纽约大学的探索》
俞立中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5200-8
98.00元
作者俞立中回顾了上海纽约大学筹备和建设期间的过程。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理想,体现了“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的办学特色,其中包含了人才培养、文化融合、社会服务、大学治理、校长职责等话题,特别讲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变革以及教育国际合作的价值和意义。第一、二章基本是记述性的,希望对上海纽约大学的筹建和成立过程作详细的介绍,尽可能还原历史,后面的几章则是个人的感悟。作者试图在适当的章节中插入自己的人生故事,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大学生活、出国留学、教学科研以及在大学管理岗位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等经历,以及对教育的理解。
俞立中博士是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2012-2020),曾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2006-2012)、上海师范大学校长(2003-2005),在大学管理岗位上工作了 24 年。
他于1982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士学位,198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磁学、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等,先后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著180多篇(部)。他在科学领域 和高等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国际合作,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先后获得美国蒙特克莱州立大学、法国人文高师、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名誉博士;2013 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9年获纽约大学校长勋章。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首席专家顾问、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会专 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宋庆龄学校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教师》学术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目 录
引 子 / 001
第一章 艰难而愉快的创办之路 / 007
从纽约大学上海中心到上海纽约大学 / 010
有共识才有合作 / 013
谈判如同登山 / 018
齐心协力,志在必行 / 025
第一所中美合作大学的诞生 / 036
第二章 探索、改革、创新 / 043
吸引并留住各国优秀教授 / 046
选拔优秀且适合的学生 / 054
探索21世纪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060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和考评方式 / 068
第三章 个人的“梦”和世界的“梦” / 081
追梦人 / 085
我的大学梦 / 090
融入世界的梦 / 096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 103
第四章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理解和文化融合 / 111
跨越文化鸿沟 / 114
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责任 / 124
为了走向世界的年轻一代 / 130
第五章 大学治理文化磨合 / 139
磨合与兼容 / 143
“我们都是学习者” / 150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 157
第六章 共同的家园 / 163
我们在共同创造历史 / 166
在职业发展中成长 / 179
共享资源,共同前行 / 189
第七章 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思辨 / 209
更新教育理念,追逐人生理想 / 212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 219
理性思考,多元选择 / 229
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选择 / 242
第八章 “存在就是成功” / 249
闪烁时代光辉的教育理想 / 251
学生眼中的上海纽约大学 / 259
从多元文化氛围中看到更大的世界 / 268
第九章 直面全球疫情的挑战 / 277
在线沟通 共渡难关 / 279
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 / 284
在线教学模式与 AI应用的探索 / 292
尾 声 / 299
内容摘录
我和上海纽约大学(自序)
退休后的这段时间里,还经常有人来咨询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申请程序与筹建过程以及可能碰到的问题,也常常会问到我在上海纽约大学建设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上海纽约大学的筹划和建设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我有幸参与了学校创建和发展的全过程,觉得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无论是经验或教训,对中外合作办学、对大学治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兴许有点作用。我希望能如实地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历程,也是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上海纽约大学建设发展的人们一个交代。于是,欣然命笔。
在我和出版社商讨中,得知编辑期待这本书更有可读性,尽可能讲一些故事。既然是讲故事,就要有场景、人物、对话和发生的事情,需要细节。因为是谈教育,特别是谈中外合作办学,必然要涉及自己认同的教育理念或处事方式。上海纽约大学的创建和成长又是一段历史,其中涉及了很多人和事,如何尊重历史,客观如实地展示这段历史,也是难点。兼顾好故事性、可读性和教育理念、创办历史,着实让我感到为难,很担心写得非驴非马。一次次想打退堂鼓,但出于责任,我还得硬着头皮写。好在本书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尤其是参与上海纽约大学创建的朋友们——赵中建、郭纬、丁树哲、毕蔚、周奕韵、王政吉、夏星、郭昊等以及学校职业发展中心和传播部的同事们。他们不仅向我提供了一些难得的历史资料,帮助我回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过程,还一直在鼓励我、督促我,让我这个“烂笔头”鼓起勇气,重整旗鼓,继续努力。衷心地感谢他们!
本书以我退休为引子,回顾了上海纽约大学筹备和建设期间的过程。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理想,体现了“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的办学特色,其中包含了人才培养、文化融合、社会服务、大学治理、校长职责等话题,特别讲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变革以及教育国际合作的价值和意义。第一、二章基本是记述性的,希望对上海纽约大学的筹建和成立过程作详细的介绍,尽可能还原历史。而后面的几章则是个人的感悟。我试图在适当的章节中插入自己的人生故事,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大学生活、出国留学、教学科研以及在大学管理岗位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等经历,谈谈我对教育的理解。因此,本书又像是个人叙事,大多是讲我参与的上海纽约大学建设的故事,这也是我把自序起名为“我和上海纽约大学”的原因。书中的一些思考只是供读者参考而已。
第一章讲上海纽约大学的筹建过程。从设立纽约大学上海中心到创建上海纽约大学的背景和共识,从沟通谈判、筹办学校到批准创立的过程,有很多事情值得阐述。筹办一所学校事无巨细,建设中美合作大学更是需要各方沟通协调。我之所以不吝笔墨书写了谈判和筹建过程中的一次次沟通,一个个故事,是希望留下这些珍贵的记忆,也为后来者提供参考。在我直接参与的那些部分,我凭记忆做了比较详细的叙事描述。坦率地讲,上海纽约大学的创建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融入了很多人的智慧和付出。有人问,为什么要创办上海纽约大学?中外谈判中会出现什么问题?申报和筹建涉及哪些方面的工作?我希望能把上海纽约大学创办过程准确地写下来,但整个谈判过程主要是由时任华东师大副校长陈群教授带领学校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中心的同事们完成的,而筹建过程也是由以陈群副校长为组长、校长助理郭为禄为常务副组长、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赵中建为副组长、郭纬为办公室主任的上海纽约大学筹建工作组同事们具体实施的。因此,为了避免冗长,有关上海纽约大学筹建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工作,我根据《上海纽约大学筹建大事记》等资料,提取其中相关内容,作为本书附录,按时间顺序用记事方式来叙述,提供正在筹办中外合作大学的同行们参考或借鉴。
第二章是建校初期的设计和实践。立足探索、改革、创新,上海纽约大学努力追求与时代特征相契合的办学理想。本章讲述了在办学之初我们面临的机遇、挑战和解决办法,包括教授聘任的原则;吸引优秀学生与优秀教师的“鸡与蛋”解决方案;本科招生方式与评价标准的改革,招收优秀且适合的学生的理念;在双向选择中建议学生思考的五个问题;融课堂教学、文化体验、社会观察、研究实践为一体的培养模式;以创新和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21世纪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和考评方式;学术资源中心和学业咨询制度的设立等方面。大部分内容是中美双方在上海纽约大学设立前就讨论和设计的,但在实践中不断有改进,至今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更多是在学习和理解中予以阐述的。
第三章讲述了首届学生入学的感人场景,他们是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学生。我根据回忆,描绘了建校初期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创建新型大学的困惑和艰辛。同时具体阐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生入学教育,家长看到孩子成长变化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学生未来的期待。由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不同,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有自己的特质;学校的培养模式也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成长。我在这个章节中插入了自己下乡和上大学的经历,并从个人感受出发,准备了在首届学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鼓励同学们“永远有一个美好的梦”,希望同学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把个人的梦和社会的梦、世界的梦联系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章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理解和文化融合。阐述了国际化大学的重要使命,特别在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理念和责任,也谈到了我在国外留学时对文化理解和文化融合的体会。本章涉及到跨越文化藩篱的各项举措,包括学生宿舍的安排原则及挑战,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学生社团与文体俱乐部建设,社会服务中的文化融合;提到了校内外人士为促进多元文化融合的辛勤付出等。我试图引用一些相关材料和故事来表达文化理解和文化融合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如,各国学生相互帮助、组织假期活动、学生的体验、家长对孩子跨文化意识的认识和支持,以及在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等。不仅从中外学生的话语中感受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也讲到了各国教授体验中国文化的故事,以及中外教授在教学中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努力。
第五章是大学治理模式和管理文化磨合,叙述了对大学治理模式的思考,加强和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建设大学文化的重要性。本章特别讲到了中美管理文化的磨合,如:学生隐私权保护和家长知情权的冲突,对媒体采访报道的不同认知以及如何达成共识,建立领导层人事决策程序的过程,学籍管理中如何协调中美两个学位要求,在学校数据库建设中的不同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的3C治理原则,合作协议中关于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与确保学术自由的共识,执行学校章程中的不同理解和解决办法等。本章也谈了我个人认为在国内高校治理中值得改进的问题,以及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等。
第六章“共同的家园”,描述了首届毕业典礼的场景,重点在首届毕业生在校成长和在职发展的故事。还简要回顾了上海纽约大学落户浦东,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与社区互动,辐射大学文化;以及如何回馈华东师大的支持和帮助;从华东师大青年教师听课观摩的总结中更体会到上海纽约大学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第七章“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思辨”,拟从大学教育的根本问题入手,展示已经毕业的七届中国学生的变化与成长,以及探索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成效,包括学生选择上海纽约大学的理由,在校期间的变化,毕业后的去向,以及学生的感想等。
第八章“存在就是成功”叙述了国际学生眼中的上海纽约大学,在多元文化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的成长和体会,也谈到了中美合作办学遇到的外部挑战。
第九章“直面全球疫情的挑战”是讲述2020年全球疫情对学校的挑战,详细记录了学校各方的沟通和合作,新冠疫情扩散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焦虑,学校应对不确定情势的决策响应,给重灾区学生的援助,学生间的相互帮助等。本章特别描述了学生在疫情期间坚持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情况,学校在线教学的探索,以及AI赋能的数据素养教育。
从第六章到第八章讲了很多学生的故事,显得有点冗长。我查阅了学校网站和社会媒体的报道,从上海纽约大学历届毕业生的采访文章中摘取了部分学生的故事。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实在无法涵盖,只能选取典型的事例。但校友们历历在目,每每重读这些文章,我会一次次地被大家的故事感动。这是当年同学们的亲身感受和毕业后的表现,我实在不忍心取舍。仅从这些典型的事例中,读者可以看到上海纽约大学的培养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变化。
最后部分是尾声,重点是拾遗补缺,想谈谈中美合作办学的体会与感受,以及我对大学教育的认识。最后,讲了我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感受,叙述了在三所不同类型的大学与学生沟通的故事。
本书参考引用了很多人发表或未曾发表的故事和文字,包括我、赵中建老师或其他人执笔撰写的《上海纽约大学简报》,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专访,学校网页上的文章,学校微博或微信上的素材等,很多学生的故事和感言是从学校传播部对学生采访的文章中摘取的,我做了适当的压缩改编。坦率地讲,除了我记忆和讲述的个人与学校的故事外,本书也是所有参与上海纽约大学创建和发展人们的纪实作品,特别要感谢赵中建、郭纬、王政吉等老师,感谢童世骏校长、Lehman常务副校长,感谢诸多校内和校外的记者们,他们的文字给了我很多启发。传播部的同事樊素应邀对本书进行了修正,本人深表感激。
回顾上海纽约大学的发展路程,有欣喜,也有遗憾,更多是期待。我只能说,实现教育理想任重道远,同志还须努力。
制作:赵萱婷
关注并设为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购买《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上海纽约大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