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要不闹大,大家还真没机会见识公务员铁饭碗“热气腾腾”的一面。事情不复杂:江阴一位男子去综合执法局办事,结果发现前台无人值守、窗口空空如也,电话也没人接。

走到后面一看,好家伙,工作人员已经围坐在餐厅开饭了。时间?刚过早上的10点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子怒而拍视频发到网上,舆论瞬间炸了锅。大家不是没见过服务窗口效率低下,但这种“10点就休息”的操作,实在让人刷新三观。

“吃饭不丢人,时间不对劲”

首先咱得明确一点:吃饭没毛病,谁还不饿呢?问题出在时间——按执法局自己的回应,吃饭时间是11点,而现在大家10点就动筷子了。

回应里那句“总有人提前几分钟去吃饭”,是想告诉我们10点吃饭也不算太离谱?可是群众的眼睛雪亮:这“一小会儿”直接打断的是别人办事的正事儿!

咱想象一下,普通打工人要是9点打卡,10点吃饭,老板会怎么说?估计这份工作就直接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到了某些“体制内”的岗位,不仅可以提早开饭,还能在质疑时统一沉默,不搭话、不回应。这到底是敬业精神的缺失,还是制度漏洞的“灰色地带”?

解释不是解释,通报不是通报

执法局事后回应,“开会重申纪律”已经成了许多问题的标准答案。乍一看有点“处理态度端正”,细琢磨这不就是公式化的搪塞?

反正没有明确的整改方案,也没对当事人有什么处罚,更别提对公众的透明交代,大家等来的不过是“领导已经说了以后别这样”的口头告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通报问题,公众没看到也无从验证,大家凭什么相信你这是认真解决,而不是敷衍了事?群众的质疑不是针对吃饭时间这点小事,而是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对“为人民服务”口号的某种讽刺。

一小时的早饭,撑不起一天的民意

执法局的这件事,其实早已不是个例。从此前辽宁丹东市监局的“集体离岗吃饭”事件,到其他地方公务员作风问题频现,“10点吃饭”并不是偶然,而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说公务员压力大吧,确实不假,可这能成为不守纪律、不顾群众诉求的理由吗?每一份岗位都不容易,但既然端了这碗饭,就别忘了碗里是谁的米。

如果觉得工作不合心意,那正如网友调侃的,“铁饭碗那么香,挤破头的人多的是。”

问题的核心:习惯的懒散?监督的空缺?

这事说大,它直指基层服务体系的执行力和责任心;说小,它不过是一场“提前的早餐”。但大家在意的是背后:执法局的服务窗口,本该是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现在却成了群众找不到人的“断头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执法者连上班时间都可以随意调整,群众还能指望他们在执法过程中秉公守纪吗?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工作作风”问题,处理下就行了。但处理的底气在哪?如果没有严格的问责机制,接下来类似的事情还会不断重演,甚至成为公众对体制的不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别总让群众失望了

有人说,这事小题大做,但恰恰是这种“小事”,最容易让人看清某些岗位的实质。服务窗口是“面子工程”,更是老百姓感知政府效率的第一关。如果10点吃饭都能被轻描淡写成小问题,那还会有多少大问题在“食堂”后面被隐瞒?

不是群众太苛刻,而是群众太期待——期待那句“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挂在墙上,还能活在心里。

本文信息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