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1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钟
来源 | 《中国教师报·评论版》
作者 | 王辉庆 湖南省浏阳市沿溪镇沿溪完小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围绕这一主题,各地开展表彰活动,一批批“优秀教师”“十佳教师”“最美教师”脱颖而出。此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在社会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另一方面则发挥了优秀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这些教师往往师德师风高尚,同时教学成绩也不差。
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些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发展进入高原期,为尽快实现突破,评价的指挥棒更多指向了教学成绩。
比如,将教师评优评先与其执教年级学科的教学成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以中考和小学联考成绩为依据,按照排名先后顺序确定优秀人选。
在此种评价标准下,优秀者多是班级学生成绩在这两项考试中排名靠前的教师,没有带领学生参加这两项考试或者在这场竞争中不幸败北的教师则与各类“优秀”无缘。
其实,一线评优评先标准的改变与上级考核评价方针调整息息相关。国家对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导向始终持否定态度,但因为种种原因屡禁不止。而这种评价导向不仅在教师评优评先中存在,一些地区也蔓延到对学校的考核中。
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每年以县域为单位进行,内容涉及各个年级多个科目,关注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情况。此举是为了给后续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但某些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却视其为彰显自身“能力”的机会,在学校排名、进位上下功夫,在对学校的考核中加大抽检年级学科成绩的占分比重,致使一些学校重新走上唯分数的老路。
某地一次暑期市级优秀教研组评选,有些老教师就因为当年的年级抽考科目成绩未排到前几名,一年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果被一票否决。相反,一些学校学生的成绩排名靠前,虽然鲜少开展教研活动,荣誉却纷至沓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单一评价体系的导向下,基层学校和教师抓学生成绩的积极性提升了不少,然而弊端也开始显现,不少学校和教师重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老路。
一直以来,无论大会小会都强调“五育”齐头并进,管理部门平日对学校和教师的过程性检查也如此要求,可是在开展阶段性评价时却只见成绩不见其他。倡导与评价两张皮的情况下,是遵从国家层面的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目标要求,还是屈从现实的利益导向卷成绩?是坚持既做经师又做人师,践行教育家精神,还是死磕学生成绩一途?
这种以成绩排名确定学校和教师优秀与否,不考虑成绩取得的过程与方法的管理方式,导致苦干、蛮干、挤占课时和学生休息时间抓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走上评优评先领奖台,“三好”变“一好”现象重新抬头。
在我看来,如此“优秀”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所做努力也与国家倡导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一直是热门话题,指向的是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将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教学环节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对学校管理和教师评优评先过程中是否可以借鉴这一理念和方法,给学校和教师少一点压力多一点空间呢?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来源丨中国教师报
编辑丨智库君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