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赋词曲20位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
吴国发
2024年11月20日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中国古代诗赋词曲20位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按照出生时间顺序,20位杰出人物是屈原,司马相如,曹植,谢灵运,贺知章,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贺,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陆游,杨万里,马致远,杨慎,唐寅,纳兰性德。
关键词:诗歌 诗词 歌赋 散曲 诗人 文学家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华,是人类文化独一无二的奇葩。
中国古代诗词界有很多杰出人物。我们精心挑选20位诗赋词曲杰出人物,按照人物出生地时间顺序逐一简略介绍,并列出其代表作。
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
诗赋词曲杰出人物的姓名及其称号
我们先列述中国古代诗词界20位杰出人物的姓名及称号,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排列如下:
(1)屈原: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诗魂。
(2)司马相如:美男子;赋圣,辞宗。
(3)曹植:神童;赋神,文学家,诗人。
(4)谢灵运:诗人,文学家,山水诗派鼻祖。
(5)贺知章:诗狂;书法家,与张旭、怀素合称“唐草三杰”。
(6)王维:诗佛,画家,南宗山水画鼻祖;政治家。
(7)李白:诗仙,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酒仙。
(8)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与李白并称“李杜”。
(9)刘禹锡:诗豪;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家。
(10)白居易:诗魔;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杰”。
(11)李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合称“唐代三李”。
(12)苏轼,苏东坡:诗神,词王;文学家,书法家。
(13)黄庭坚,诗宗,江西诗派鼻祖;与苏轼并称“苏黄”。
(14)辛弃疾:词圣,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
(15)陆游:诗王,南宋“中兴诗人”,宋朝诗歌第一。
(16)杨万里:诗宗;与陆游齐名,南宋“中兴诗人”。
(17)马致远:马神仙,曲状元;散曲家,杂剧家。
(18)杨慎:文状元;诗人,文学家,文化大师。
(19)唐寅:诗画之神;画家,诗人,书法家。
(20)纳兰性德:神童;词神,儒学大师。
注1:曹植被后人称为“才高八斗”。“赋神”是笔者吴国发给曹植的称号。
注2:白居易不仅被称为“诗魔”,还被称为“诗王”;唐宣宗李忱写诗称他为“诗仙”。笔者吴国发认为,“诗王”的称号应该给宋朝的陆游。
注3:北宋苏轼被称为“诗神”。苏轼在词方面的成就也很大,可与辛弃疾媲美。因此,吴国发给他“词王”称号。
注4:在北宋文坛,黄庭坚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与苏轼齐名。因此,吴国发把黄庭坚称为“诗宗”。
注5:在南宋当时的诗坛,杨万里的名声超过陆游。但是,后世(如清朝赵翼、当代周恩来)认为,宋朝诗歌,陆游第一;陆游超过苏轼、黄庭坚、杨万里。
注6:“马神仙”、“曲状元”是同行对马致远的赞誉。
注7:杨慎23岁中状元。相对于马致远的“曲状元”,吴国发给杨慎“文状元”的美誉。
注8:明代唐寅在诗和画领域都取得杰出成就,可与王维媲美。因此,吴国发把唐寅称为“诗画之神”。
注9:清朝初年纳兰性德的词,自辛弃疾之后,无人可与之媲美。因此,吴国发把纳兰性德称为“词神”。
诗赋词曲杰出人物简介及其代表作
(1)屈原: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诗魂。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zǐ]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相当于宰相),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屈原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2)司马相如:美男子;赋圣,辞宗。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长卿,一说蜀郡成都人,一说巴郡安汉(今四川省蓬安县)人。西汉文学家,“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
司马相如初名犬子,因慕战国时人蔺相如,改名为相如。司马相如年少时是帅哥,好读书舞剑。他先任景帝武骑常侍,后为梁王门客;然后归蜀。
司马相如途经临邛(今四川邛崃)时被当地富人卓王孙宴请。卓王孙有女卓文君,善鼓琴,羡慕司马相如的外貌和才华。司马相如便以琴曲传达爱意。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但因家境贫寒,他便返回临邛开设酒店,文君当垆(坐堂)卖酒。卓王孙碍于面子,给文君仆百人,钱百万,夫妻回到成都,成为富人。汉武帝即位后,曾召见司马相如,封他为中郎将。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等六篇。
(3)曹植:神童;赋神,文学家,诗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莘县朝城;一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是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曾当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
曹植少年早慧,被称为“神童”,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曹植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愤懑。
曹植在建安诗坛上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他现存诗70多首,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曹植的诗歌代表作有《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等。
曹植在散文和辞赋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著有《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洛神赋》等名篇。
“才高八斗”最初是对曹植的评价。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一石[dan]等于四斗。
曹植的辞赋最著名的是《洛神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的情景。最后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4)谢灵运:诗人,文学家,“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南北朝时期晋宋间诗人,文学家;古代“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早年寄养在钱塘杜家。后袭封康乐县公,世称“谢康乐”。谢灵运出仕后,曾经担任多种职务。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谢灵运被封为康乐侯;后来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太守。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又让谢灵运出任临川内史。后被人以叛逆罪弹劾,流徙广州。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以“叛逆”罪处绞刑。
谢灵运博览群书,工诗善文。他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撰写了《晋书》,辑有《谢康乐集》。
(5)贺知章:诗狂;书法家,与张旭、怀素合称“唐草三杰”。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改授工部侍郎。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唐玄宗御制诗以赠行。他高寿86岁,逝世后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
贺知章善草书、隶书。他与张旭、怀素称“唐草三杰”。诗文以绝句见长,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十九首。
(6)王维:诗佛,画家,“南宗山水画”鼻祖;政治家。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唐朝诗人,画家;两次任宰相。
王维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王维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相当于监察委员会主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宰相)。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他留守。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备,后官至尚书右丞(宰相)。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诗歌,有“诗佛”之称。王维的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王维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他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苏轼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7)李白:诗仙,浪漫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酒仙。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时作诗,名列“酒中八仙”。他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后,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李白著有《李太白集》。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他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8)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生活贫困。后靠献赋才得以谋得闲职。安史之乱爆发,他从长安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后来,他移家至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他创作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
杜甫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
杜甫传世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他的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
(9)刘禹锡:诗豪;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家。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人,出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诗人,被称为“诗豪”。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相当于监察委员会主任)。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刘禹锡逝世后,追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他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刘禹锡著有《刘梦得文集》;其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0)白居易:诗魔;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诗人三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郑。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诗人三杰”。
白居易于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授盩庢[zhōu zhì](今西安周至县)县尉。他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翰林学士等职;遭诽谤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再调任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827年,任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副部长)。他逝世后被追赠尚书右仆射(宰相)。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现存有3000多首。他的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唐宣宗李忱作七言律诗悼念白居易: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11)李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属河南省宜阳县)人,世称“李昌谷”。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元和六年(811年),因父荫得官,任奉礼郎。元和九年(814年),辞去奉礼郎之职,回昌谷“归卧”。后来做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僚。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的诗歌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12)苏轼,苏东坡:诗神,词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治水名人。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后世称苏轼为“诗神”、“词王”。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国 防 部长)、礼部尚书等职。后来,他被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新党执政后,被贬到惠州、儋[dān]州(今属海南省)。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书法作品)、《潇湘竹石图》(国画)、《枯木怪石图》(国画)等。苏轼最著名的词作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图是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13)黄庭坚:诗人,“江西诗派”鼻祖;文学家,书法家。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以谪仙自称,世称金华仙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学者,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
黄庭坚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先任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令。元丰八年(1085年)黄庭坚为承议郎,参加校定《资治通鉴》,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元祐八年(1093年),黄庭坚进为秘书丞(皇帝办公厅秘书长)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后被贬为到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再升任太平州知州。晚年,朝庭变动,诏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他被除去官衔。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由此正式进入我国诗坛。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这个诗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江西诗派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黄庭坚的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等。黄庭坚“涤亲溺器”(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即便桶)的感人孝行,被载入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
(14)辛弃疾:词圣,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圣”、“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辛弃疾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开禧北伐前后,宰相韩侂胄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被辛弃疾推辞。辛弃疾逝世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未酬。
辛弃疾的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著有《稼轩长短句》等。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他的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青玉案·元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5)陆游:诗王,南宋“中兴诗人”,宋朝诗歌第一。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尚书右丞陆佃之孙;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诗人,文学家,史学家。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被罢官。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官至宝章阁待制;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著《南唐书》。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高寿85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的诗词文都有很高成就。他被后世称为“诗王”。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在七十徐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陆游留下了9000多首诗、100多首词。他是古代留下诗词作品最多的诗人。
陆游诗词的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钗头凤·红酥手》、《冬夜读书示子聿》、《临安春雨初霁》等。
(16)杨万里:诗宗;与陆游齐名,南宋“中兴诗人”。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诗人,后世称他为“诗宗”。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士、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组织部助理部长)、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任焕章阁学士,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他转为赣州知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杨万里逝世后,谥号文节。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杨万里一生笔耕不辍,现存诗4200余首。
杨万里的诗歌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他的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
(17)马致远:马神仙,曲状元;散曲家,杂剧家。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此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他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马致远晚年隐居于杭州。
马致远在散曲创作上具有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艺术高超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马致远有杂剧十五种,现存《汉宫秋》和《青衫泪》等七种;散曲辑本《东篱乐府》一卷(近人辑)。
马致远的代表作,散曲有《天净沙·秋思》、《拨不断·九重天(二)》等,杂剧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
《汉宫秋》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另外三个悲剧是《窦娥冤》、《梧桐雨》和《赵氏孤儿》。
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赞扬马致远:“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18)杨慎:文状元;诗人,文学家,文化大师。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学者,诗人,文学家,文化大师;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廷和(宰相)之子。
杨慎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23岁)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出居庸关时上疏抗谏。明世宗继位,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72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他的诗词曲各体皆备。
杨慎的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19)唐寅:明朝“诗画之王”;画家,诗人,书法家。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诗画之王”。
唐寅的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二十八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1499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从此唐寅丧失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唐寅晚年生活十分穷困,有时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济生活,五十四岁时病逝。
唐寅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
在诗文方面,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的代表作包括《桃花庵歌》、《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把酒对月歌》、《言志》、《菊花》、《临终诗》等。
(20)纳兰性德:词神,儒学大师。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大学士明珠(宰相)长子,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儒学大师。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他主持编纂了儒学文献汇编《通志堂经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的作品不仅在清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兰性德主编的《通志堂经解》是一部阐释儒家经义的大型丛书,收录先秦、唐、宋、元、明经解138种,纳兰成德自撰2种,共计1800卷。
纳兰性德的代表性词作有:《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金缕曲·赠梁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