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形式主义从何而来?是否就是“合规性证明”?

碧翰烽/文

有专家学者认为,形式主义从何而来?实际上就是一个词-“合规性证明”。

也就是说,你认为做了工作,就得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和规定,一一证明给他看。一个环节不能省,一个资料不能省,一个步骤不能省,做到环环相扣,形成闭环。

如此之证明,曾经在有的地方和单位可谓登峰造极,要多繁琐有多繁琐,要多机械有多机械,要多无语有多无语,说是不是也是,说不是是也不是。可以说,有的实事好事就在这些无谓的证明当中耗费了精力,耗费了信任,耗费了心力,耗费了热情。

在基层,为了这个合规性证明,除了干活之外,还得要专门请人负责拍照留痕、负责整理资料,负责形成完整证明材料。以至于在基层,不少基层干部俨然成了摄影记者,遇到上级来人,或者开展工作,随时拿个手机,时刻跟随拍照。

更让人忧虑的是,有的还根本不会去干活,但这些证明材料却要一本正经去做。

那么,这就可能反映出几个问题:一是有的地方和单位想要体现存在感,体现高度重视工作,就会想出了一套套的繁琐证明规定来,越繁琐就越认为显示了成就,越繁琐就越认为抓得更扎实。

治理其实是一门高超之学问,化繁为简方显高超。虽说要注重细节,但没有说要将细节弄得繁杂不堪。

二是如此之反复证明,反映的是上下之间缺乏信任度,没有了灵活空间,只有简单机械的执行。有不少村支书就反映过这种无奈,明明可以通过查现场一目了然,路修了没有?产业发展了没有?水电解决了没有?危房改造了没有?群众满意了没有?非要坐在办公室翻台账资料,看拍照留痕。

真实的东西不看,却对纸面上的东西津津乐道,不知道是为什么?

三是检查的一方只是拿着纸上文件,一一对照证明材料检查,有就对了,没有就错了,考虑的是条文;实际上干活的一方是根据具体工作特点来完成的,考虑的是结果。如此,两者之间就会存在差异,实际干工作的基层却没有话语权、异议权。

四是如果基层工作只是重视合规性证明,是不是有可能就忽视了工作的本身?是不是就过度关注通过合规来免责或避责呢?

为什么不少基层干部觉得负担重,其实不是因为做的事多了,而是因为做的实事太少。现在有些工作在方向上“脱实向虚”,虚的工作太多,大家获得不了自我实现的感觉。因为,有些工作就是反复在“证明”自己做了,把太多精力花在了“证明”上,而不是“工作”上。

按照常规来讲,有些基层工作证明并没有那么复杂,关键在于落实落地:一是看落实的结果,结果可以客观呈现;二是看落实的效果,效果可以倾听民意。

其实,在基层,有不少干部非常希望做一些有价值有实感的事情。有一位80后的村支书,为了帮助村里农户销售农特产品、农户增收致富,他和村干部们组建直播团队进行直播带货。有的担任主播,有的负责品控,有的负责客服,有的负责策划,大家分工协作,团队作战。每天晚上固定进行直播,白天除了处理日常工作,还要到农户家挑选产品,的确是比较辛苦的。

虽然如此,这位80后村支书却很有激情,每天3个多小时的直播时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觉得有成就感,有时候还觉得3小时的时间少了。不仅以此带动村里特色产业,而且还密切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看到了盼头。

还有一位年轻的社区书记,就是将为小区居民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作为重中之重,不仅自己带头化解矛盾纠纷,而且还组织小区内的几位公道正派的热心居民共同参与,切实为居民解决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一年下来处理矛盾和居民诉求近两百起,虽然忙而累,但是觉得有价值、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