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CMA)学域主办、书院及团委协办的“根·枝·韵”苗绣数字媒体艺术展举行开幕仪式。
本次展览以“根·枝·韵”为主题,通过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数字科技的跨界融合,呈现苗绣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深度融合。
△点击查看视频
故事从今年8月贵州的一次相逢说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CMA)学域的师生们去贵州进行课题研究时邂逅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桃苗绣传承人石丽平。
一场跨文化科技共鸣的对话就此展开,如何让松桃苗绣走出贵州,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发现?如何让这项从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的文化遗产传承到数字时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根·枝·韵”苗绣
数字媒体艺术展
就此诞生——
本次展览共展出六大特色展品,包括实体刺绣与数字互动装置,全方位呈现传统手工艺与数字艺术的跨界融合。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实体艺术装置《根·枝·韵》、数字互动装置《苗·笔生花》,以及通过体积视频技术呈现的《数字人导览》。
艺术装置《根·枝·韵》尤其引人注目。以松桃苗绣鸽子花百褶裙为核心,AI生成的动态图像围绕其周围,模糊了传统与未来的界限,诠释了“文化根源”与“枝叶新生”的关系。
△艺术装置《根·枝·韵》
数字互动装置《苗·笔生花》则通过AI技术将观众的创作实时转化为苗绣作品,展现了人机协作设计的无限可能性。
此外,数字影音作品《浮云织韵》将苗族传统图案与歌谣融为一体,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数字影音作品《浮云织韵》
“《根·枝·韵》这幅作品是由AI和绣娘一起完成的,AI先是通过大模型学会了松桃苗绣,然后我们给它出了个题目——这次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展出的主要作品需要体现广州的元素、学校的元素,于是AI开始创作,提供了若干个版本的设计图纸,当中包含了木棉花、校徽、鸽子花等元素。我们挑选了最符合松桃苗绣肌理和文化的图案,由6位熟手的绣娘24小时接力来刺绣,6天内完成了这幅作品,成为这次展览的主装置。”
石丽平老师告诉小南,她觉得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和磨合,AI已经越来越“懂”松桃刺绣了,“松桃刺绣多以花鸟虫鱼、日月山川为题材,构图夸张浪漫,着色大胆自由,通过不同的针法绣法可以将凤求凰和蝴蝶追逐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也可以将菠萝、庄稼的生机都展现出来。AI学习后,可以和我们绣娘进行沟通,帮我们生成需要刺绣的图案,帮助我们节省了设计和画图的时间,让传承更加顺畅。”
除了在“工作”上作贡献,AI在这次展览中还肩负起“策展”一职,甚至还参与起来。
在数字互动装置《苗·笔生花》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在画布上画了一只小猫,AI帮他加工生成了在枝头上盛开的鸽子花,绣娘一看就能变成一幅实用的织布作品。
除了丰富的展览内容,开幕当天还特别设置了苗族扎染体验工作坊。苗族扎染技艺以其纯天然植物染料著称,参与者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制作出独具个性的扎染作品,生动展现了苗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智慧。
“根·枝·韵”苗绣数字媒体艺术展以独特的策展视角,将苗绣这一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赋予古老技艺以新的生命力。
展览不仅让观众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艺术魅力,更激发了大家对数字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诚挚邀请各界人士前来观展,共同见证传统与现代的美丽交融。
倪明选深情回顾了与贵州省铜仁市的深厚渊源,高度赞扬了此次展览所展现的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魅力。
他提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直致力于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此次展览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师生带来了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视觉盛宴。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将祖国的文化瑰宝传递给师生乃至五湖四海,并通过这样的合作,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科研与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小南带你看
重大突破!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南沙正式入列
院士为什么钟意来南沙?
文字:罗瑞娴
通讯员:李玮翀
图片:罗仲贤
视频:罗仲贤、杨若冰
编辑:张瑨欣
校对:武姣姣
二审:梁思静
终审:李夏同
签发:李立志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