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苏联军队的作战一直都是以勇猛著称的,包括在后期反攻德国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而在苏联的军队之中,曾经有这么一个特殊的队伍,他们没有受过什么军事训练,全凭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
这一支队伍就是苏联历史上比较独特的矿工,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是比较朴实的。
那么他们在战争中的情况究竟如何?苏联军队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调整?
苏联的情况
我们知道苏联在工业这方面在二战期间还是非常强大的,让当时的纳粹德国都感到顾忌。
所以德国方面的想法是必须抓紧时间把苏联的发展扼杀在襁褓之中。
否则等到苏联发展起来之后,德国将会被置于什么样的一个位置呢。
自从闪击苏联开始,在前期推进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希特勒也对德军的战术比较满意对外宣称,苏联很快就是囊中之物。
此时的希特勒显然已经做好了在红场上检阅部队的准备。
那么通过希特勒的自信,我们就能看出来,此时的苏联正在进行苦战。
德军的装备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没得说的,苏联军队即使有着再顽强的抵抗力,也终究要向科技低头,况且当时德军的战斗力也同样凶猛。
此时的苏联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拖,正面作战肯定是够呛了,只能用拖延的方式来消耗德军。
但是在消耗德军的同时,苏联军队的消耗也非常的惊人,但是德军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土地越丢越多。
上级也非常的苦恼,前线兵力不够怎么办,只能从国内拉一些人送到前线去当有生力量。
但是这样的做法显然无法阻挡德军的脚步,不过这也只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不抵抗的话,德军便会将整个苏联收入麾下,到时候将会改变整个二战的局势。
所以这个时候死马当活马医,矿工队伍也就是这么出现了,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个编制都是矿工。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整建制的矿工加强军队呢?实际上当时苏联也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就像我们之前说的有生力量缺乏了,必须要让很多人上前线打仗。
那么还有一个因素呢就是,矿工本身就是体力活,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所以这些个矿工各个都是身强力壮的。
那么也许在苏联人的眼里,强壮就等于战斗力彪悍,就一定能够把这些德国人赶出去。
但是战场可不是打架的擂台,再强壮的身躯挨上一发子弹也得老老实实躺那儿。
所以说身强力壮倒还真不如拿出点先进的武器来,或许这样还能够有点胜算。
矿工队伍的战斗力
那么这些终日在矿井下看不见太阳的糙汉子们上了战场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前面我们说了一共加强的四支部队,那我们先来简要分析一下,首先是损失最为惨重的411师。
这支部队的驻地在哈尔科夫,这个地方对于苏联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苏联对这个单位也是非常的重视。
但是这个单位的表现却并不是非常的尽如人意,首先还是前面提到的战略素养方面,和德军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支部队还被派去执行了别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之后,队伍的消耗非常的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着正面战场上全副武装的德军,可以说是一点胜算也没有。
很快就被德国的攻势给打的没有反击能力,最终是直接被包圆了。
而这支部队最终也是被打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此销声匿迹了。
除去这支最惨的队伍,我们再说说最乱的队伍,那就当数383师了。
这支队伍的主要位置在顿涅茨克,我们在现在的俄乌战争中经常听到这个地名。
这支部队可谓是把杂牌军这个名字体现到了极致,队伍内部的秩序非常混乱。
领导想要指挥作战难度很大,可能是领导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战士本来就存在问题。
反正这个杂牌部队始终形成不了什么大的战斗力,在面临德军的猛烈攻势之下,竟然还有很多人选择了逃跑。
这在战场上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我们知道有一个逃兵,其余的士兵内心就可能会被动摇,就可能出现更多的逃兵。
这样的军队素养确实很成问题,指望这样的部队来前线作战的确是痴人说梦。
那么最终这个所剩无几的队伍在一次正面战场上碰见了德军队伍,不用想肯定是全军覆没了。
除此之外还有395师,这个队伍刚组建没多久就遇到了德军的王牌部队。
还没有形成什么大的战斗力,就遇见了劲敌,395师是直接被打的一溜小跑,本来要守护的土地是直接拱手相让了,被德军占领了大片的土地。
那么最后还有393师,这个队伍的履历也并不复杂,也是在和德军在战场上相遇之后,遭遇了沉重打击,最终是选择了逃命,丢下了土地。
通过这些事情我们能够看出,苏联方面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这些矿工虽然身强力壮,但是在作战方面是无法发挥什么效果的。
最重要的还是士气、军纪等方面,历史上也不是没出现过指挥非专业军队打胜仗的事例。
最重要的是对于部队的管理方式,在二战后期德国也曾经走投无路送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上战场,也算是战争史上的另一个奇葩的事例。
不管怎么说通过资料来看,苏联的这些矿工加强的队伍总体战斗力是比较拉胯的,所以说术业有专攻,可能还是需要更厉害的人来指导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