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又一次投资失败了...”
一个午后,李泽楷独自坐在太古广场的咖啡厅里,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眼神里满是落寞。
就在几天前,他投资的一个科技项目再次亏损3亿港元。这个曾经叱咤香港商界的“太子爷”,如今的投资生涯似乎总是在亏损中难以自拔。
而在几公里之外的长江集团总部,他的父亲李嘉诚正在和大儿子李泽钜商讨着公司的未来发展。这个场景,已经很久不需要他李泽楷参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黄金太子爷
“从小就聪明过人的他,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香港商界的老人们谈起李泽楷,总是带着惋惜的语气。作为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
1966年,李泽楷出生在香港最显赫的家族。从小,他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在英国剑桥大学时,他就开始展现商业才能,频频在股市获利。这让一向严苛的李嘉诚也不禁对这个小儿子刮目相看。
23岁那年,年轻的李泽楷就开始掌管电讯盈科。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将这家公司打造成了香港新经济的标杆。28岁时,他已经成为亚洲最年轻的科技巨子,身价超过百亿港元。
“那个时候的李泽楷,简直就是香港年轻人的偶像啊!”一位资深财经记者回忆道,“出手阔绰、意气风发,出入都是名车豪宅,大手笔收购此起彼伏,谁能想到后来会...”
在香港“四大公子”中,李泽楷可以说是最耀眼的一个。他不仅有显赫的家世,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了卓越的商业才华。在他的带领下,电讯盈科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成为香港新经济的代表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致命押注
然而,站得越高,摔得越重。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
那一年,意气风发的李泽楷作出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决定——斥资780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这笔并购当时轰动整个亚洲商界,香港媒体更是称赞这是“新经济对旧经济的胜利”。
但李嘉诚却对这个决定持保留态度。“太冒险了,”他私下多次劝阻小儿子,“这么大的负债,风险太大。”
然而彼时的李泽楷已经被成功冲昏了头脑。“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商界天才了,”一位与李泽楷共事多年的高管回忆说,“那时候他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包括他父亲的。”
为了完成这笔并购,李泽楷不惜举债数百亿。他相信互联网经济会持续走强,香港电讯的价值会不断攀升。然而,事与愿违。
就在收购完成后不久,全球科技股泡沫轰然破裂。电讯盈科的股价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从最高点狂泻90%以上。一夜之间,市值蒸发近2000亿港元。
这一重创不仅让李泽楷元气大伤,更让李嘉诚大为震怒。“老爷子当时气得差点动手,”一位家族内部人士透露,“他最痛心的不是钱,而是小儿子的狂妄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一错再错
2001年的香港,正笼罩在科网泡沫破灭的阴影中。就在电讯盈科危机尚未平息之际,李泽楷却在办公室里召开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发布会。
“我们即将收购英超豪门阿斯顿维拉,”他信心满满地宣布,“这将是亚洲资本进军欧洲足球的里程碑。”
15亿港元,这是一个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数字。当时电讯盈科正处于资金链紧张状态,债权人的追讨电话每天不断。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场景,”电讯盈科前副总裁陈明(化名)回忆说,“会议室里十几个高管,没有一个人支持这个决定。但李泽楷坚持要'打造自己的体育帝国',说要让香港人也能拥有世界级的足球俱乐部。”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收购后的阿斯顿维拉战绩不断下滑,球迷对这位东方老板充满质疑。广告收入、转播费远低于预期,俱乐部年年亏损。三年后,李泽楷不得不以5亿港元的亏损价格狼狈出售。
但这次教训并未能让他清醒。2004年,他斥资50亿港元在东南亚大举投资房地产,声称要打造“亚洲最大的地产帝国”。
“那时候东南亚房地产市场已现疲态,但他就是不听。”一位参与项目的高管说,“他总觉得自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结果第二年东南亚就爆发了房地产危机,这些项目几乎全军覆没,最终亏损超过20亿港元。
紧接着是更大的败笔——NOW TV数字电视业务。为了打造“亚洲第一媒体帝国”,李泽楷投入超过100亿港元,但用户数量迟迟未达预期。这个项目一度成为电讯盈科最大的亏损源,每年亏损超过1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