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代表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向32名为苏联卫国战争作出贡献的中国公民,颁发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其中之一是刘少奇的儿子、他叫刘允斌。
刘允斌,是刘少奇和何宝珍(又名何葆贞)夫妇的长子,1924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在湖南宁乡炭子冲老家长大;1939年11月,和妹妹刘爱琴一起赴苏联,进入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
高中毕业后,刘允斌就读于莫斯科钢铁学院冶炼专业、莫斯科大学核放射化学专业,并于195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这时的他,接到父亲刘少奇的来信,信中说:“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当刘允斌要回国的消息传出后,颇为赏识他的苏共高层领导人用优厚待遇和条件来挽留,但他说:“我始终把苏联当成我的第二故乡……我不能不回去,因为我那贫困的祖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这大概就像你们对待自己的祖国一样,这种感情相信你是会理解的。”
1949年8月,刘少奇在莫斯科同刘允斌(右一)、刘爱琴(左一)及朱德的女儿朱敏(右二)
1957年10月,刘允斌冲破重重阻力返回祖国。在父亲住处的书房,刘允斌阅读了能找到的中国近现代史书籍:割地、赔款、乞和……历历在目;接下来,他又翻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资料:
- 1950年,美国轮船“加利福尼亚金熊号”肆意撞沉中国“新安号”货轮,70名中国人遇难;
1950年至1954年,美国飞机多次入侵中国领空,击毁中国巡逻飞机、扫射中国居民;
1955年8月,中国代表团被日本阻止在世界禁止原子弹、氢弹大会门外;
当他读到毛主席发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原子弹”的感叹时,再也读不下去了,他对父亲说:“我要立刻开始工作!”
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四○一所,设在距北京50多公里的郊县,中国的第一台能量为2.5兆电子伏特的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式加速器都是在这里开始运转;作为核专家的刘允斌,在这里,为中国的核能研究、核工业的起步奉献了智慧与辛劳。
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相关技术资料。怎么办?周恩来指示:“自己动手,从头摸起。”此后、在1961年,原子能研究院一院部分科研人员调入中国核燃料元件厂,刘允斌所在的原子能四○一所元件工艺室并入该厂,成立第二研究室、并出任第二研究室主任。此后,在横亘中国西北部某高原的大山脉中,刘允斌同其他人一起,全身心投入研究和组织工作。
刘允斌终日忙碌、头发蓬乱,没有一点专家的架子。新春和假日,他常把单身的科研人员和老工人请到家中做客,与他们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刘允斌的烟瘾较大,每当他抽烟时必呼周围的“烟民”:“来来来,发烟啦!”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刘允斌和所有参加核研究、核试验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群众一起,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这个巨大的爆炸,蕴含了刘允斌的智慧与奉献、奋斗与牺牲、欢欣与艰苦、失败与成功。
1966年,文革开始,刘允斌被下放劳动、受到不公正待遇。1967年11月22日晚上,刘允斌突然离家,他的妻子李妙秀一直找到东方发白,才在家属区西北方向的路轨上找到了刘允斌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