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在年青的时候,那真是影响深远的精英人才,无论是个人气质还是才华见识,都是无数青年称赞的榜样,特别是冒着生命危险刺杀载沣,在必死的情况下反而全身而退,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个人认为,载沣之所以宽恕汪精卫,就是害怕恶性事件的效仿作用。
当时负责审理汪精卫的叫善耆,他对汪精卫是非常欣赏的,在审理中多次亲自去狱中看望,努力做思想工作,劝汪精卫放弃反清念头,能为朝廷所用。他担心杀了汪精卫之后,汪精卫就成为年青人的楷模,从此效仿刺杀高官的事件层出不穷,如果宽恕汪精卫,反而显示出朝廷的胸怀。
当时全国各地的武装起义不断出现,清醒的清朝官员也看透局势,认为清王朝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杀了汪精卫根本不起作用,反而引火上身,参加处决秋瑾的官员皆不得好死,就是典型的例子,每个官员都在给自己留条后路。
载沣心里更清楚,如果杀了汪精卫,自己麻烦不断,还会有革命党人继续汪精卫对自己的刺杀行动,宽恕汪精卫反而显示自己的大度,不至于激发民众对自己的仇恨。
事实证明释放汪精卫是正确选择。清朝末期的刺杀高官行动停息,转而筹划大规模起义运动,汪精卫经过洗脑,后来做了汉奸,也不能说与这件事情没有关系,清王朝得以善终,和革命党签订协议,平安退位保全皇室。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我经常会把类似的案件加以比较,越是影响恶劣的案件,越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效仿性。
清朝末年制度腐败,官员却都是科班出身,不像今天遍地的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花翎官帽下的脑袋可是有真才实学的,对极端案件的影响力看得非常深远。
从山东到珠海,从宜兴到常德,我看到了未来,却挣扎不脱现实,危楼愚夫的环境下,只能悄悄提醒亲密的朋友,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凑热闹,我想大声的发出呐喊,转眼看到无数人拿着馒头,它们在等着沾我的血呢。
臧启玉律师:法学学士,实力派业务型律师,教师、建造师、物业师。执业于上海,办理全国各地案件,擅长分析案情,精于风险预判和证据分析,有偿法律咨询微信40800018,案件委托电话1312233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