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官婉儿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都不足以被记一笔,正史都懒得记录她,但因为她是个女的,而且又是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她的故事被后人演绎出了很多个不同的版本。

直到2013年,考古学家在咸阳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墓志铭上记载了她的经历,才把她的人生故事给补齐全了一部分,但可能还是不够客观。

她的故事,得从上官仪开始讲起。李治继位后,上官仪因早些时候扶持过李治,被晋升为国家的元老,成为一名宰相。

但后来,李治跟武则天感情不大好了,想废后,就找了上官仪商量,上官仪建议废后。结果,这事儿被武则天知道了,武则天三下五除二就让李治改变了主意,并把这一切都推给了上官仪。

之前我们也说过,武则天这人的底线就是:贤能的人,她不忌讳,能用则用,但挡她路的人,一个不留。

很快,上官仪和他儿子,都被搞死了。此时,上官婉儿还很年幼,就是去了爷爷和父亲,全家成为皇族奴隶。

上官婉儿在母亲的培养下,成为才女,武则天爱惜人才,让她成为自己身边的红人并对她很是器重。武则天称帝后,上官婉儿也随之升迁,成为女宰相。

在武皇手下,她曾经犯过死罪,但武则天仅以墨刑处之。而在武则天年老体衰之后,她搭上了李显。

李显登基后,上官婉儿成为了李显的昭容,母亲也人前显贵。这时候,她才四十来岁。我估摸着,这个职务应该只是秘书一类的角色。

史书上说,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亦多往来,屡次劝说韦皇后效仿武则天做样子给天下看,比如,规定全天下要为被父亲休掉的母亲服丧三年,男子23岁才算成丁、59岁可以免除劳役.....试图以此收买民心。

史书还说上官婉儿向韦后推荐了武三思。武则天死后,武三思失势,参与神龙政变的大臣们居功自傲,李显和韦后本就想遏制他们一下,那么,武三思就成了一个好棋子。

武三思是安乐公主的公公,安乐公主也乐意促成自己的公公回到朝廷重掌大权。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五个大臣。

这中间,上官婉儿也与武三思私通,给武三思烧一把火。太子李重俊谋反的时候,上官婉儿逃了,告知了韦皇后,李重俊兵败被杀。

上官婉儿深得李显两口子的信任,祖父上官仪也被平反。

史书上说,上官婉儿没少做过讨领导和领导夫人开心的事。比如多次替领导写诗,帮领导选拔人才,将自己的情人崔湜提拔为宰相。

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开始卖官卖爵。当时很多官职基本是从三个女人及其党羽手中买的,民间戏称这些官员为斜封官,暗示其来路不正。

但根据墓志铭上写的碑文,上官婉儿也会给领导和领导夫人提一些她认为对领导好的建议。比如,她四次跟李显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限制安乐公主的权力,甚至不惜服毒进谏,后又被李显救回来.........这相当于是跟韦氏明牌干了,这就跟史书说的出现了分歧。

后来,太平公主势力增大,上官婉儿又去依附太平公主。两个女性对彼此惺惺相惜。

李显死后,韦后专权,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

但是,韦后想效仿武则天。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看不下去了,发动唐隆之变,清除了韦氏集团。

据说,李隆基进入宫中,上官婉儿把自己和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出来,希望能被网开一面,但李隆基不许,还是斩杀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死的时候,才47岁。

上官婉儿死后,被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太平公主非常哀伤,派人去吊祭。

李隆基把太平公主也搞倒以后,登上了皇位,后又派人把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纂成文集,让张说作序。

不过,也有人说,李隆基非常忌讳女人干政,才在后来的史料中对上官婉儿进行竭力抹黑,说她很奸诈、很淫乱。你看李隆基后期连皇后都不设,就是很忌讳这个。

上官婉儿墓葬出土的墓志铭名为《大唐故上官氏昭容铭》,全篇只有982字。

上半部分介绍了上官婉儿的家室,下半部分赞颂了她做为皇妃和女官的功绩。

墓志铭显示,她在各个政治斗争中不遗余力的站在李唐正统皇室一边。

墓志铭的最后,写了太平公主额外赠与了上官婉儿一些陪葬物品,还遣使悼念她,还给她写了一首悼诗: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

甫瞻松靡,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的去世,有发自肺腑的哀思,而且,太平公主非常倾慕上官婉儿的才华。

上官婉儿的遗骸被破坏的程度很高,而且她的墓中还发现了黄牛骨。谁扔进去的,不得而知。

我读过几首上官婉儿写的诗,都是写的小青小爱小景,从不在里面隐藏政治思想,跟唐代几个大诗人肯定是没法比。

但单从诗作来看,这个女性的智商并不低,武则天没有白调教她,我感觉她确实有被“写历史的胜利者”抹黑的嫌疑。

本身嘛,很多史料就是按照皇帝意志修订的,而这些史料是可以乱改的。也不排除唐玄宗掌握史料书写权后,故意丑化上官婉儿,将她和韦后捆绑在一起,渲染她们秽乱宫闱。这是极力证明上官婉儿死有余辜,给自己滥杀的行为找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