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冷空气的到来,南方很多地方也正式入冬了。小编所在的城市,真的是没有秋季,一下子就从夏季进入到冬季了,真的是一夜入冬。
前一日还能穿短袖,而第二天就要穿棉服了。也是随着这一轮的大降温,再加上专家说拉尼娜又要来了,这也让人们不禁开始揣测:今年究竟会是一个“暖冬”,还是“冷冬”呢?
最新的气象预测结果来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大家也要早做准备,因为这不仅关乎我们日常的出行与生活舒适度,对于农业生产、交通出行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暖冬”和“冷冬”的概念。所谓“暖冬”和“冷冬”,并非简单地依据某几天的气温高低来判定,不是说突然降温了,就是大冷冬。而有几天很暖和,就是暖冬。
气象学中的“冷冬”和“暖冬”是综合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平均气温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如果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那便是“暖冬”;反之,若偏低则为“冷冬”。
而且即便是在暖冬,也并不代表冬季就不冷了,有些天的气温还是会很冷,即气温也有波动性的,甚至可能波动还很大。同理冷冬也是如此,有些天气温也是比较暖和的,不会一直都很冷。
那么,近期的拉尼娜现象出现了,这也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不少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拉尼娜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冷冬降临,甚至还可能伴随超强寒潮来袭。
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到底拉尼娜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影响大气环流,进而改变不同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分布模式。
然而,拉尼娜并不直接等同于冷冬。我国冬季的冷暖状况,实际上与东亚冬季风强度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
东亚冬季风强盛时,冷空气频繁南下,我国冬季往往偏冷;反之则可能偏暖。此外,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素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左右着我国冬季的气候走向。
从过往的统计数据来看,拉尼娜出现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相对较大。
但今年的拉尼娜可能是较弱的一次事件,其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冬季气温,目前还难以确定,仍需进一步的观察与分析。
不过,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和方向。据预测,今年秋冬季我国较易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天气。
这一预测提醒着我们,无论最终是“暖冬”还是“冷冬”,阶段性的极端天气都可能会出现,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对于农业农村部门而言,要着重加强对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的防护,防止冻害、雪灾和大风灾害对农作物和牲畜造成损害。
例如,提前加固温室大棚、储备充足的饲料和保暖物资等。交通部门则需要制定完善的低温强降雪大风灾害风险预案,确保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畅通、交通安全。
及时调配人力物力进行道路除雪、设备除冰等维护维修工作,保障交通枢纽和重要路段的正常运行。
相关地区和部门更要密切关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以便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面对今年冬季的不确定性,我们既要依靠科学的预测和专业的分析,又不能掉以轻心。
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只有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冬季气候中从容应对,守护好我们的生活、生产秩序,平稳度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