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有多少种?按照位于莫斯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介绍,有33种位画家留下了一部小说的同题插图。
我们之前曾介绍过12位苏联画家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分别为:
1、 列兹尼琴科:中国书籍中又译成:列兹尼钦科
形象生动,流布最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版插图作者是谁?曾深刻影响中国绘画作品
2、 基布里克:又译基布利克
笔力稍弱,俄版仍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俄罗斯目前采用哪一位画家的作品?
3、 布罗茨基:中译也译成:萨瓦·布歇伊斯科
黑暗风格,造型奇诡。可参阅:黑暗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竟然在现今的俄罗斯很走俏
4、利亚明
线条流畅,勾勒灵动。可参阅:苏联1973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欣赏,娴熟的线条别有风味
5、米纳耶夫
冷色再现,版画风格。可参阅:再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冷门场景的插图体现末世苏联共性思潮
6、乌萨切夫
立体主义,时空拼贴。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插图第五个版本:乌萨切夫的插图一观
中国友谊出版社2014年的译本中,采用了此位画家的插图。
7、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
梅益译本,曾经采用。可参阅:梅益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使用了三版插图,你看过前两种吗?
8、鲍里斯·阿尼西莫维奇·马尔凯维奇
力求真实,笔力稍弱。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巡礼:第8位画家马尔凯维奇。
9、巴霍莫夫
线条局促,乍看很丑。可参阅:巴霍莫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有点丑,但中国图书却很青睐
10、加尔佳耶夫
速写风格,稍显潦草。可参阅:苏联画家为五百本书画了插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插图太潦草。
11、阿纳托利·马克西莫维奇·迪奥明
功力不凡,经典脱俗。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受到索契博物馆青睐,足见画家绘画功力。
12、哈依洛夫
中规中矩,真实呈现。可参阅:国内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介绍过的苏联画家,看看他的作品
13、埃普尔
德裔画家,梅益首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本最早使用的插图作者,终于找到了。
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
他绘制的版本是1957年出版的。
这位画家俄文名为:Юрий Петрович Ребров。
译成中文名为:尤里·彼得罗维奇·列布罗夫。
他生于1929,2002年去世,享年73岁。
列布罗夫
按惯例,先介绍一下他的简历。
他出生于托木斯克的一个库班哥萨克家庭,这个身份与他日后的创作兴趣密切相关,支撑了他把很大的创作精力投入到为肖洛霍夫的作品绘制插图的主要动机,因为我们都知道,肖洛霍夫的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就是描写顿河流域哥萨克在历史大潮中命运抉择的一部小说。
1944——1949年,他在阿拉木图戏剧和艺术学校学习。自1950年起,在苏联陆军和海军政治局任常驻记者。 1951-1953年在以格列科夫命名的军事艺术家工作室工作。自1958年以来一直是苏联艺术家联盟的成员。
列布罗夫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的插图有如下几幅(不全,只找到这几幅):
上图为保尔在火车站食堂里打工时的情景。
上幅图,应该是屠犹段落中,彼得留拉士兵进入犹太人家庭里进行抢劫的场景。
上图应该是谢廖沙参军的画面。可以参考一下米纳耶夫所绘的这一场景(见下图)。
上图为保尔的哥哥等三个铁路工人被德国人押解着走向火车的场景。
保尔在第一骑兵军中拉手风琴的场景。
上图为众所周知的保尔与冬妮娅在筑路阶段中再次相遇的情景。
上图为列宁去世之后在工厂里产生的巨大震动。
而列布罗夫更为知名的作品,是他为《静静的顿河》绘制的插图。
我们国内出版的《静静的顿河》的插图,并不是他所画。
国内版插图的作者俄文名是Верейского,中文名译成韦雷斯基,其生卒年为1915—1993年,享年78岁。
韦雷斯基版插图
韦雷斯基比列布罗夫要长14岁,他为《静静的顿河》创作插图的时间是在1951、1952年这一段时间。
而列布罗夫为《静静的顿河》绘制插图,用了十年时间,共绘制了三个版本(也有说是四版)的插图,插图总数达到了158幅。这个数字相当惊人,可以说相当于一本连环画的画幅数量了。
列布罗夫绘制的《静静的顿河》插图第一版出版于1962年。
1965年,“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新版,列布罗夫绘制了新版。
1971 年,列布罗夫又为小说创作了第 3 版插图。
我们重点看看列布罗夫的《静静的顿河》插图:
我们中国读者熟悉的韦雷斯基也十分经典,肖洛霍夫也很认同。
韦雷斯基插图
列布罗夫的插图与韦雷斯基相比,就是注重人物的动感,相对而言,韦雷斯基的插图,人物多以静态为主,作者强调的是一种事件完成之后的结果状态,画面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显现在激烈的交锋与争斗结束之后一种平衡态势,相当于电子从激活态,恢复到平衡态。
列布罗夫插图
而列布罗夫的插图,却呈现的是一种雷同于电子激活态的转瞬即逝的不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在他的插图中,看到人物的动感,看到从画面内奔涌而出的冲击力。
列布罗夫为了突出这种画面的冲击,往往选取近身贴近的角度,努力捕捉一个更能感受画面冲击力的视角,因此,列布罗夫的这种标新立异的视角选择,往往给我们一种异样的逼迫视觉的真实感,尤其作者在插图中,越来越追求宽幅、横向、全景式的场景选择,给人一种近乎是宽银幕电影的视觉效果。
列布罗夫插图
列布罗夫自己也意识到,不应该破坏之前的画家与电影营造的那些熟悉的场景与画面,所以,他在画面元素的选择上,基本没有突破之前影像造型的一些常规设置。
对此,列布罗夫解释道:“我的插图就像是肖洛霍夫作品的‘平行板’,我努力复现心目中对他笔下的英雄的印象。我唯一控制自己的是,尽量不破坏那些成功的视觉图像,这些图像已经被在我之前从事肖洛霍夫作品创作的画家和电影导演所发现。”
列布罗夫插图
无疑,列布罗夫这种做法是成功的,那种抛弃之前成功画家的约定俗成的造型而另辟蹊径的所谓创新,只会把自己置于异类的位置。
列布罗夫插图
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列布罗夫的主要创新之处,也是追求画面的动感,而没有重新设计人物的造型。
实际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在列兹尼琴科版插图出现时,已经达到了一个天花板级别的顶峰位置,之后画家已经无法在真实性与细腻性上胜出,所以,后来的画家,大都是在绘画的风格上作出改变,力求通过变形、抽象、立体象征等手段上重新演绎小说里的精髓。
列布罗夫插图
列布罗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他在创作《静静的顿河》时恪守的信条,那就是不破坏之前画家营造的我们熟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造型与设置,而在画面的内在气韵与活力上,用画笔来赋予与增持,这样列布罗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虽然称不上惊艳,但是在瞬间形貌的捕捉上,还是有他的追求与看点。
列布罗夫插图
列布罗夫的最为突出的成就,就是为《静静的顿河》创作了叹为观止的多幅插图,他也有意在为肖洛霍夫作品的插图时候,扩大自己的创作领地与领空,几乎所有的肖洛霍夫的作品,他都绘制了插图,而相对而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并没有醒目的亮点,反而不为人们所知了。
列布罗夫还为肖洛霍夫的《他们为祖国而战》创作了插图:
列布罗夫其它的一些作品,我们一并欣赏一下: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插图
但画家的作品,能够得到肖洛霍夫的认可与喜爱,足见他的功力在苏联画家中居于头部位置,这也使我们值得去细品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中的即使没有拿出全部激情但也不低于他的平均水准的那份艺术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