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成功登顶”都是暂时的。一边创造一边错失,才是常态。

11月18日,比亚迪拿出60台新车使用权,邀请所有比亚迪车主给自己过三十岁生日。

全球究竟有多少比亚迪车主,很难准确统计,但是2023年全世界每销售5辆电动车,其中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作为一家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三十年,创造了历史,也有不少错过。

比如比亚迪一度坚持铁电池,直到锂电池的异军突起才大梦方醒;比如王传福曾经在公开场合评价智能驾驶:“都是扯淡,都是忽悠,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梦

三十岁的比亚迪,的确很牛。

2023年,全球共售出 1360 万辆电动汽车(包括 BEV 和混合动力汽车),其中比亚迪售出约302.4万辆,也就是说,全球每销售5辆电动车,其中就有一辆是比亚迪。相比之下,特斯拉的交付量是180 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比亚迪还撑起了深圳这个外贸城市“新三样”的转型。

今年上半年,深圳电动汽车出口额达128.7亿元,增幅高达51.7%。主要贡献还是比亚迪。比亚迪因此与腾讯、华为一起被称为“深圳科创三剑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与腾讯、华为一起被称为“深圳科创三剑客”

其实,和深圳科创之城历程一样,比亚迪也捕捉到了时代机遇,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农民工红利”向“工程师红利”升级。

二十多年前,比亚迪的电池生产线还是清一色的女工手动组装,但是依靠这个优势,比亚迪挤垮了日本厂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2003年,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池生产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工厂旧照片

这一年,比亚迪开始了两个造梦计划(Build Your Dreams)。第一个便是切入手机代工生产,第二个便是造车。造车的难度显然大于造手机,但是比亚迪认为,凭借造电池的优势,可以开发一个全新的蓝海——电动车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豪赌

当时欧美日汽车厂商正准备放弃电动车研发,特斯拉也才刚刚诞生。于是比亚迪开始了一场豪赌(2023年8月) 。

经过几年的摸索,比亚迪终于在油电混合上找到了市场。这也使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之外,积累了油电混合技术,解决了困扰汽车界多年的“电驱插混”难点,代表了汽车动力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F3DM是全球首款量产插混车

欧美和日本汽车厂商在“电驱插混”技术上各有千秋,但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日产e-POWER虽然技术先进,但由于未能有效进入更广泛市场,加之产品价格偏高,使得e-POWER系列车型销量不佳。在混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丰田公司,因为不能及时满足市场对低油耗、高效率车型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插混车型的推广也相对保守。

如何让马儿吃得少,又能跑得快,成了“电驱插混”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产e-POWER系列

比亚迪则在这个领域深耕,通过研发高热效率的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0%)和高效电机(效率可达90%),使得两者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都能发挥最佳性能。最终比亚迪在2021年发布DM-i,市场才看懂,原来“大电池+电驱为主”的插混方案,可以确保车辆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较低的油耗和较高的动力输出,从而解决了传统动力与油耗之间的矛盾。

DM-i的推出,使电驱插混技术从无人问津成为当红炸子鸡,其他厂商也纷纷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初,比亚迪发布DM-i插混技术

丰田决定在其合资公司中采用比亚迪的DM-i技术。吉利在其智擎Hi·X混合动力系统中采取了一些类似的设计理念。长城汽车则推出了柠檬混动DHT系统,意图与比亚迪DM-i展开竞争。

电池、电驱技术的创新,足以让比亚迪笑傲江湖,也奠定了今天比亚迪全球成功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错过

但是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成功登顶”都是暂时的。一边创造一边错失,才是常态。

过去比亚迪也曾点错科技树,比如一度坚持发展铁电池,理由是铁电池稳定、安全、耐候性好,技术门槛也低,但是缺点也很突出,能量密度低,低温启动性能差。直到新一代锂电池厂商异军突起,比亚迪才大梦方醒,回头再搞锂电池研发,耽误了不少时间,同时也失去了电池领域老头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业初期的王传福(图源:比亚迪官网)

这次,面对智能驾驶的时代,比亚迪也出现过战略偏差。

2023年3月29日,比亚迪召开2022年度股东大会。当时在ChatGPT的带动下,智能驾驶成为热门话题。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投资者沟通会上却说:“都是扯淡,都是忽悠,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自动驾驶只是被资本裹挟和炒作的一个概念,最终就是一个高级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截图)

比亚迪在发布会上大谈智驾的商业困境,当时他们认为,在法律法规没有变动的情况下,智能驾驶技术大概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商业化较难。

但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扶持智能驾驶的政策,尤其是11月,几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基础上,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L3及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准入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开始改弦更张

比亚迪这才发觉战略判断失误,开始改弦更张。这时候比亚迪整个智驾团队也才100来人。于是紧急招兵买马,单独成立“天璇”智驾开发部,自研智驾系统,1~2年出成果。此后又把天璇与天狼两个智驾团队合并,人数规模一度达到4000人。

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之时,王传福表态截然不同,表示在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起步略慢,但很快就会超越,未来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起步略慢,但很快就会超越”

但是,智能驾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今年4月,市场上一度传出,比亚迪将与特斯拉合作,在比亚迪车型上引入特斯拉的FSD。只要中国监管部门点头,特斯拉FSD明年一季度就可在中国上线。

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落后的比亚迪只能采取“外采+自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以资本换技术,学会技术之后再把供应商一脚踢开”,这是业内对比亚迪智驾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车型“智驾功能”开关拨片

接下来,如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赶上智能驾驶时代?这对比亚迪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也不仅仅是资金能解决的问题。

智能驾驶不仅依赖软件算法,还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持。或许,比亚迪应当投资高性能计算平台和传感器技术,以提升车辆的感知和处理能力。同时,建立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以支持智能驾驶算法的训练和优化。再借鉴百度等公司的经验,通过庞大的用户反馈、道路测试等方式,积累大量的驾驶行为数据,构建全面的驾驶知识图谱,提高智能驾驶系统的决策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对于现在的比亚迪,三十年,又是一个新开始。

文|深圳客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

说说你对比亚迪三十年的看法?

留言区聊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