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 涂彦平

编辑/ 黄大路

设计/ 赵昊然

看过韩剧《鱿鱼游戏》的朋友应该记得,男主成奇勋原来在一家汽车公司工作,后来公司裁员,汽车工人罢工抵抗。男主失去了汽车公司的工作,创业失败,坠落到社会底层,这才有了后来他孤注一掷参与游戏的故事。

剧中提到的那家韩国汽车公司就是双龙汽车。成奇勋在双龙工作超过10年,是组装一组的员工,他参与的那场血色罢工就是发生在2009年的“双龙之役”。

现在,双龙汽车这个名字已经不复存在。2023年3月,这家公司更名为KG Mobility。

在多年发展史上,这家韩国汽车公司戏剧性地跟多家中国企业发生了联系。最近一次是今年10月21日,KGM宣布,已与奇瑞汽车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平台许可协议。

这份协议是10月19日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期间在芜湖签署的。当时,KGM董事长郭载善(Kwak Jea-son)、首席执行官Hwang Ki-young和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国际公司总经理张贵兵出席了活动。

KGM是韩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但它的发展史却写满了各种波折。当下,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巨变,KGM与奇瑞的合作又将走向何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次易主

先来一个漫长的前情回顾。

KGM的开局还是不错的。1954年,一名叫河东焕的汽车工程师在韩国京畿道平泽市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制造厂——河东焕汽车制造厂。它仅比中国一汽建厂的时间晚了一年。这正是今天KGM的源头。

彼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在美国Willys专业军用越野车公司技术援助下,河东焕汽车开始以M38A1为基础生产军用车辆,并因此成为韩国越野车的鼻祖。

在此后70年发展史上,这家公司多次更名,1977年由河东焕汽车更名为东亚汽车(Dong-A),1988年并入韩国双龙集团因而更名为双龙汽车(SsangYong),2023年并入韩国KG集团再次更名为KG Mobility。其中,双龙汽车这个名字使用时间最长,用了3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90年代初,双龙汽车开始与梅赛德斯-奔驰在柴油发动机、乘用车等方面进行技术合作。双方最出名的合作成果是豪华轿车双龙主席Chairman,它在奔驰W124底盘上进行开发,是当时韩国市场最豪华的D级轿车。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双龙汽车陷入财务危机。1998年,资不抵债的双龙被大宇集团收购。但仅仅一年以后,大宇也出现财务问题,宣告破产,双龙从集团分离出来,经过债转股与业务重整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

此后,双龙多方寻求向海外出售股权。这一次,中国人来了。上汽集团2004年以大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48.9%的股权,后又将股份增持至51.33%,拿到了控股权。

入主之后,因为双龙现金流几近枯竭,上汽提出减员增效收缩战线,遭到了双龙汽车工会的强烈反对。2006年,工会进行了49天的“玉碎罢工”,5300多名双龙工人卷入其中。但当年,在上汽接手之后,双龙终于实现营业利润扭亏为盈。

然而,上汽与双龙工会在国产、裁员、企业未来发展等问题上始终意见向左。2009年1月,随着双龙申请破产保护,上汽彻底放弃双龙经营权,黯然终结了这桩艰难维系了4年的联姻。

上汽的退出让双龙汽车的工会没了对手,然而,韩国法院接管双龙之后,裁员也随之而来。2009年4月,双龙汽车计划裁退2646名员工,韩国金属工人联合会的双龙支会发起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冲突首先在希望复工的工人与坚持罢工的工人之间爆发。此后,罢工工人占领工厂,警察出动,冲突升级,最终有数名工人殒命。《鱿鱼游戏》借成奇勋的回忆再现了那次长达77天的“双龙之役”,他和工友守在工厂车间,与警方对峙,他的好朋友死于那场冲突。

上汽失意撤退之后,印度公司马恒达(Mahindra & Mahindra)不信邪,在2011年出手收购了双龙汽车,持股约70%。但马恒达多年的努力也没能彻底拯救双龙。2020年底,新冠疫情期间,双龙汽车向首尔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的申请。

这一次,还有谁来拯救双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型与重生

2014年,电动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汽车工业,多个国家都涌现出了新创汽车品牌。在韩国的土地上,一家造车新势力与理想汽车同一年(2015年)诞生,它就是爱迪生汽车(Edison Motors),主要生产电动巴士。

后来,爱迪生汽车想进军乘用车,就看上了正在破产重整的双龙汽车。2022年1月10日,爱迪生汽车与双龙汽车签署了并购协议。

然而,这次分手来得格外急促。同年3月28日,双龙汽车就宣布,与爱迪生汽车签署的并购投资合同已被取消,原因是爱迪生的资金未能在规定日期前到位。

几个月后,双龙汽车找到了新的出资方。2022年11月,从事钢铁和化工业务的KG集团拿下了双龙66.1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3月,双龙汽车将公司名称更改为KG Mobility,并在首尔移动展上宣布转变为移动出行公司。

当时,KGM董事长郭载善说:“这个名字——双龙汽车——在粉丝圈里有着美好的回忆,但它也有一个痛苦的形象。从现在起,所有的双龙汽车都将以KG的名义走向世界。”

KGM希望通过专注于利用电动汽车专用平台、软件定义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设计和开发未来汽车,真正地拥抱汽车行业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GM还提出了雄心勃勃的业务目标:成为韩国排名第一的电动汽车品牌,外加NO.1 SUV品牌、No.1 皮卡品牌、No.1 巴士品牌。

从双龙汽车到KGM,这次改名不光传达了这家韩国车企拥抱新汽车技术的决心,同时也有借更名挣脱多年的厄运从头再来的意味。

为加速向电动汽车制造商转型,双龙汽车在2021年12月曾与比亚迪签署动力电池研发合同和电池组自主生产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2023年3月在首尔移动展上亮相的纯电SUV托雷斯Torres EVX,就搭载了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不下的中国市场

早在2001年,双龙汽车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当时,双龙多用途四驱越野车型雷斯特(Rexton)进口到国内,售价高达48万元,销量平平。2002年,双龙还在南京成立了售后服务技术中心。

后来在与上汽联姻失败之后,双龙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几乎停滞,2010年在华年销量只有3000辆,但对中国市场它始终没有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双龙跟中国经销商庞大集团和中汽南方签订合同,计划到2013年将经销商扩展到150家,并野心勃勃地喊出了要成为中国SUV市场第一进口品牌的目标。

然而,2013年双龙汽车在华销量刚刚过6000辆,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2014年卖出1.2万辆,但2015年又掉到2460辆。彼时,国际主流车企基本上都在中国实现了国产,进口车的身份让双龙在中国市场中处于明显不利位置。

2014年,双龙曾寄希望与吉利汽车合作,由吉利工厂代工双龙汽车,无果。2016年,双龙与陕汽集团签署意向书,有意组建合资企业,并在西安设厂。这个预想中的双龙汽车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最终依然没能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9月,更名之后的双龙汽车重返中国市场,并发起了针对老客户的优惠购车活动,参与活动的车型是2025款雷斯特2.2T柴油版。在新款雷斯特之后,KGM可能还会将新款托雷斯(Torres)和爱腾(Actyon)两款车型带到中国。

这些车型中国消费者会不会继续买单,还很难说。相比重返中国市场,近期KGM更引人注目的动作,是跟奇瑞汽车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爬出泥潭

当年上汽并购双龙汽车,主要是看中了双龙的技术,希望借助双龙进行自主研发,以此提高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现在,KGM牵手奇瑞,则是看上了中国汽车品牌的技术实力。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KGM董事长郭载善表示:“通过与奇瑞汽车的战略合作和技术协作,我们将能够开发更多车型,缩短开发时间,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新车型,从而应对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

他还强调:“我们将从KGM 70年的技术专长和‘实用创造力’的品牌新战略中汲取养分,开发出一款能够提供差异化移动价值的韩国SU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GM提交的监管文件显示,双方签署了一项为期8年的平台技术许可协议,将在车辆设计开发、汽车制造及销售等领域开展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共享奇瑞T2X平台的知识产权,该平台采用混动专用模块开发的思路,兼容传统燃油车。汽车商业评论推测,这桩跨国车企之间的合作,极有可能是共同开发插混车型。

奇瑞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出口第一,是真正的出口大户。今年11月奇瑞实现了年内出口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汽车商业评论就奇瑞与KGM合作事宜采访奇瑞相关人士,对方没有直接作答,但从交流中大概可以推断出来,奇瑞与KGM的合作将是奇瑞迈向韩国市场的重要一步。

对于奇瑞来说,这是奇瑞从产品出口走向技术出口的又一节点性事件,意味着中国汽车品牌的技术被更多国际汽车品牌所看重。通过与奇瑞的合作,KGM不仅计划开发中大型SUV以应对市场变化,还计划面向全球市场开发各种新车型。

KGM虽然命运多舛,但出口布局还是不错的。它在遍布126个国家的1645个销售网点出口越野车,并在大多数主要国际市场建立分销网络。例如,KGM已在欧洲开设了地区总部和零部件中心。

2023年,KGM的总销量为116699辆,同比增长1.9%。其中,韩国市场销售63345辆,出口52754辆。产品组合的改善、海外市场的扩张等因素使得KGM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至3.78万亿韩元,这是它成立以来的最高销售额。

此外,2023年KGM的营业收入为50亿韩元,净利润为12亿韩元。这意味着KGM加入KG集团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今年前6个月,KGM实现新车销售56565辆。尽管韩国本土销售额下降,但出口量同比增长24.5%,创下了九年来的最高纪录,使KGM得以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盈利。KGM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约为1.99万亿韩元,净利润达到865亿韩元(约4.48亿人民币)。

这家命运多舛的韩国汽车公司,几经易主,多次破产,仍然顽强生存,说明它有着相当大的韧性和生命力。至少,从目前的数据上来看,它正从泥潭中爬出来,准备迎接有更多可能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