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der图绘三国历史》系列文章更新中,通过地理地图来详尽、细致的分析三国历史,点击关注不错过。

省流:本文结论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ardder图绘三国历史(九)不消停的184年:边章、韩遂之乱的起始

有一些史书记载上的矛盾,只看文字并无法察觉,只能从地理地图的角度来分析才能发现,本文算是一个简单的例证。

前面花费了比较多的篇幅分析了184年黄巾起义的始末以及地理方面的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我给大家描述这样一番场景:

汉灵帝坐在洛阳皇宫内,东方传来好消息,黄巾叛军全部平定了,大臣们欢庆鼓舞。

然而几乎同时,西方传来坏消息,凉州地区叛乱又起,宫殿内又陷入沉寂。

按照大众常识来说,三国开端必备的两件套,一是黄巾起义,二是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讲完黄巾那就轮到董卓登场了,但是本系列文章的原则是详尽、细致的分析历史,并不会这么轻易的掉进大众陷阱。

黄巾起义爆发是184年,中平元年初,在当年年底黄巾起义基本上平息。

十常侍之乱则发生在189年,中平六年,紧接着董卓进京执政,引发群雄讨董,开启了群雄争霸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5-189之间这五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这段时间里天下并不太平,大事小事不断。

如果要选择一件标志性的事件来代表这五年,那非边章、韩遂叛乱莫属,此乱持续了多年才得以平息,但并未能彻底解决,东汉政府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次叛乱的影响与黄巾起义相比更甚,前文中提及的皇甫嵩,董卓,张温,孙坚等人先后参与了镇压行动,且此次叛乱对于之后凉州地区的格局影响长达30年之久。

本文开始分析凉州地区韩遂、边章叛乱的始末。此次叛乱后续是和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相连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此次叛乱的前置线索最早可以追溯到何进刚当上大将军之时。

《三国志武帝纪》在讲到曹操西征张鲁之时,裴松之引用了《典略》的一段记载来介绍韩遂其人。

《三国志武帝纪》
典略曰:遂字文约,始与同郡边章俱著名西州。章为督军从事。遂奉计诣京师,何进宿闻其名,特与相见,遂说进使诛诸阉人,进不从,乃求归。会凉州宋扬、北宫玉等反,举章、遂为主。

《典略》里说到,韩遂曾经去往洛阳与何进有过一次会面,韩遂劝说何进除掉宦官,但何进没有听从,此事发生在184年,中平元年,也就是黄巾起义这一年,再具体一点大致是这一年的年中,黄巾战事最盛的时候,何进拒绝了此提议,紧接着韩遂离开洛阳,凉州叛乱。

韩遂与何进见面在前,凉州叛乱紧接其后。

但!凉州叛乱的开端与韩遂、边章二人并没有关系,《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最早是北地先零羌和枹罕、河关附近的盗贼叛乱。

《后汉书董卓列传》
中平元年。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

此处的关键词有两部分,一是先零羌,二是枹罕、河关。

先零羌是羌族的一支,最早分布在金城郡和陇西郡西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汉初,马援在临洮县击破先零羌,之后东汉政府将先零羌往东迁移,主要迁往天水郡,陇西郡,扶风郡。

《后汉书光武帝纪》
陇西太守马援击破先零羌,徙致天水、陇西、扶风。
《后汉书马媛列传》
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乃发步骑三千人,击破先零羌于临洮,斩首数百级,获马牛羊万余头。守塞诸羌八千余人诣援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援击破先零羌地点及先零羌迁徙路线

迁徙之后的先零羌并没有安定下来,此后仍发生了多次叛乱,比如《孝灵帝纪》记载,在建宁元年,也就是168年,段颎jiǒng先后在逢义山和泾阳击破先零羌。

《后汉书灵帝纪》
(建宁元年)
二月,段颎大破先零羌于逢义山。
秋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复破先零羌于泾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逢义山和泾阳

逢义山和泾阳位于关中西北,两地都在安定郡境内,由此可以看出,在安定郡北部也分布着大量的先零羌人,而北地郡与安定郡相邻,《董卓列传》中提到的反叛的北地先零羌就是指分布在关中西北广阔区域内的羌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地先零羌分布

从韩遂、边章叛乱的后续来看,北地郡内的先零羌并不是此次叛乱的主力,主力是另一部分,枹罕、河关。

枹罕、河关是陇西郡内的县,位于陇西郡西北部,与金城郡相邻,并且靠近羌族原始的居住地:积石山,位于陇西郡西南。也就是今天青海境内的阿尼~玛卿山(系统判定为脏话)。

《汉书地理志》
河关,积石山在西南羌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枹罕、河关、积石山

分析至此可以确定,此次叛乱的地点有两处,北地郡北部,陇西郡北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地先零羌与枹罕、河关盗贼

其次还能确定一处地点,在叛乱的初期涉及的叛军首领很多,有史书明确记载的叛乱首领有:北宫伯玉,李文侯,宋建,王国。

宋建、王国的起兵地点就是在陇西郡北的枹罕、河关。

《三国志武帝纪》
初,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改元,置百官,三十馀年。

而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的起事地点不见于史书记载,不过可以从二人的身份大致推测出来。

史书记载二人时说湟中义从胡。

《后汉书董卓列传》
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

湟中义从胡这个名字有两部分组成,湟中表示地区,义从胡表示民族。义从胡是少数民族的一支。

《后汉书西羌列传》
其大种有七,胜兵合九千余人,分在湟中及令居。又数百户在张掖,号曰义从胡。

湟中则是指黄河的支流湟水流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湟水

从二人的身份可以推测出,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两人起事的地点大致上是在金城郡的西部,由宋建、王国、北宫伯玉、李文侯四人综合来看,此地的叛军主要集中在黄河与湟水周边流域。

以此,此次凉州叛乱的地点主要分布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凉州叛乱的爆发地点

为什么我要如此详细分析叛军的起事地点呢?

因为在之后,叛军的行动在史书中出现了矛盾,只有先明确了起点,才能分析出矛盾背后的真相。

《后汉书董卓列传》里记载,北宫伯玉和李文候起事后,杀死泠征,劫持边章、韩遂,之后又杀害金城太守陈懿。

《后汉书董卓列传》
中平元年。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

本来我想以这个被杀死的泠征为线索去分析,但是找了一番发现是死路,于是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李贤注引用《献帝春秋》的记载则说,宋建、王国在金城郡劫持边章、韩遂,并杀死太守陈懿。

《后汉书董卓列传》李贤注
《献帝春秋》曰:“凉州义从宋建、王国等反。诈金城郡降,求见凉州大人故新安令边允、从事韩约。约不见,太守陈懿劝之使往,国等便劫质约等数十人。金城乱,懿出,国等扶以到护羌营,杀之,而释约、允等。陇西以爱憎露布,冠约、允名以为贼,州购约、允各千户侯。约、允被购,‘约’改为‘遂’,‘允’改为‘章’。”

《董卓列传》与《献帝春秋》两处记载的矛盾在于,韩遂、边章被谁劫持:

《后汉书》说是北宫伯玉和李文候

《献帝春秋》则是宋建、王国

但此处的矛盾并不算严重,影响微乎其微,大致上就是黄河湟水流域叛乱,叛军攻入金城郡,并劫持边章、韩遂,韩遂、边章二人也就此加入叛军并杀死太守陈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卓列传》记载的叛军行动图

有关韩遂、边章加入叛军的原因,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被迫加入,《献帝春秋》的说法则很有《水浒传》梁山泊的味道:叛军抓住韩遂边章并放出二人叛乱的谣言,二人无奈被逼上梁山,不是,逼入叛军。

此处还记载了二人原名为韩约、边允,被迫反叛之后才改名为韩遂、边章,这种说法有好几处史料证明,本文为了方便,统一用韩遂、边章此名。

至此可以画出现阶段叛军的行动路线图,因为有明确记载的起始地点是枹罕。如此我在地图上便以枹罕为起点,金城郡治所是允吾县,也就是太守陈懿的办公室所在,则此处叛军的行动路线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枹罕叛军的行动路线图

叛军从枹罕出发,沿黄河去往允吾县。

单单只看《董卓列传》的记载,矛盾之处并不突出,此处《董卓列传》是指《后汉书董卓列传》,而非《三国志董卓传》

同样在《后汉书》另一人的传记中则出现了很严重的矛盾。

《后汉书盖勋列传》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断盗数千万。勋固谏,昌怒,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勋劝昌救之,不从。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惧而召勋。勋初与从事辛曾、孔常俱屯阿阳,及昌檄到,曾等疑不肯赴。勋怒曰:“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哉!”曾等惧而从之。勋即率兵救昌。到,乃诮让章等,责以背叛之罪。皆曰:“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围而去。

《后汉书盖勋列传》记载,凉州刺史左昌贪污被手下盖勋弹劾,左昌大怒,于是把盖勋派往阿阳县与叛军作战,想要以战败来治盖勋的罪。

然而盖勋在阿阳数次打败叛军,使得叛军,也就是边章等人无法攻克阿阳县,边章于是转头去攻打金城郡,然后杀死太守陈懿。

盖勋劝刺史左昌去救援金城郡,左昌不听,致使金城郡失陷,叛军攻下金城之后,又回过头来攻打冀县。

只看文字记载,这一段事迹并没有异样,只有拿出地图才会发现矛盾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汉州分布图

冀县是凉州州治,也就是刺史左昌的办公地点,阿阳县则在冀县之北,二城都属于天水郡,天水郡在陇西郡以东,把涉及到的几处地点标注在地图上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阳、冀县、允吾、枹罕

从金城太守陈懿的死亡时间来看,阿阳之战是发生在一切的最开始。按照叛军起事地点在枹罕,那《盖勋列传》记载的叛军行动路线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盖勋列传》记载的叛军行动图

从地图来看这条路线明显是有问题的,从枹罕出发可以直接去往冀县,为何还要去往北面的阿阳呢,金城郡距离枹罕如此之近,也没有理由去天水郡绕一圈再回来打金城啊。

这就是从地理地图的角度分析历史的优点之一,有些史料上的矛盾只看文字是无法发现的。

那这条路线有没有合理的解释呢?

有。

不要忘记,此次叛乱还有北地先零羌。

如果攻打阿阳县的不是枹罕叛军,而是北地先零羌,那这一条路线就很合理了。

名词解释:陇右,也称陇西,是指陇山以西的地区,古人看地图讲究坐北朝南,与今天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正好相反,因此在古人眼中西对应右,东对应左,陇山以西称为陇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陇西

还有个例子是长江以东称为江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东

北地先零羌从北地郡出发,往南经逢义山进入陇右地区,目标直指凉州州治冀县,但是中途在阿阳县受阻,于是不得已转头往西去攻打金城郡,金城攻陷之后又回来打冀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盖勋列传》中的合理解释

这样此路线就很合理了。

但是,这里面还有个边章呢?边章明明是在金城郡被劫持才加入的叛军,怎么能去往北方和先零羌一起行动呢?

首先来说,边章、韩遂呆在北地郡的可能性很小,纵观这俩人的一生,也并没有和北地郡发生过联系。所以《盖勋列传》中记载的边章等人在阿阳县的行动极有可能是假的。

那究竟该怎么解释呢?

此事早就有大佬也就是《资治通鉴》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北地先零羌攻打阿阳的行动中,并没有边章等人的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行动并没有边章的事

《资治通鉴》只说,左昌派盖勋去阿阳抵御叛军,此战中并没有提及边章,只是单纯的抵御北方叛军,也就是北地先零羌。

《资治通鉴》
后刺史左昌盗军谷数万,勋谏之。昌怒,使勋与从事辛曾、孔常别屯阿阳以拒贼,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及北宫伯玉之攻金城也,勋劝昌救之,昌不从。

把边章从北地先零羌一行中剔除,那此次叛乱的行动就渐渐明朗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地先零羌经逢义山进入陇右,一路向南想要拿下冀县,却在阿阳被盖勋阻拦,羌人久攻阿阳不下,于是往西攻打金城郡。

此处稍微说一下从阿阳去往金城郡的路线,金城郡治所是允吾县,从阿阳一路向西,去往榆中县,再沿黄河逆流而上,途径金城县,可以抵达允吾。

还有另一条路线,阿阳往西就是祖厉河,沿祖厉河直下途径祖厉县抵达黄河沿岸,再从黄河去往允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阳去往允吾的两条路线选择

这两条路线都是可行的,此处我取前者,因为距离近。

同时,枹罕叛军也北上攻打允吾县,两路叛军在允吾汇合,叛军在允吾劫持韩遂、边章,并杀死金城太守陈懿,占据金城郡,盖勋劝刺史派兵救援金城,刺史不从,拿下金城郡的叛军又前往攻打冀县。

去往冀县的路线比较明显,沿黄河的支流洮水直上经狄道县,往西再沿渭河直下即可抵达冀县,此处路线的详细考据因篇幅有限我在此略过,见谅,之后诸葛亮北伐时会不得不分析(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写到诸葛亮北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允吾去冀县路线

根据后续的记载,叛军并没有攻占冀县,驻守阿阳县的盖勋前来解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驻守阿阳县的盖勋前来解围

之后盖勋又为了救援同事夏育而在冀县附近被叛军活捉,盖勋被俘之后不肯屈服,叛军敬佩其英勇,又将其送回了冀县。

《后汉书盖勋列传》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破。
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此处提及羌人将盖勋送还汉阳,汉阳是指汉阳郡,此郡在汉末时期改名为天水郡。

至此,韩遂、边章领导的叛军在陇西的行动告一段落,接下来,叛军把目光瞄准了关中地区。

此时韩遂、边章势力主要集中金城郡,剩下的天水郡,陇西郡虽然没有被攻占,但也已经无力与叛军对抗,在韩遂等人接下来的行动中,其余各郡也只能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喝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城郡、陇西郡、天水郡

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平元年冬,也就是黄巾起义刚刚结束的时刻。

汉灵帝坐在洛阳皇宫内,东方传来好消息,黄巾叛军全部平定了,然而几乎同时,西方传来坏消息,凉州地区叛乱又起。

未完。

最后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