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64 年 6 月江苏苏州盘溪小学扩建校舍时,一座古墓意外现世。尽管岁月侵蚀荒草遍布,但那高达 3.8 米的封土堆依然诉说着往昔的不凡。经石碑辨认,此乃当地人口中的 “娘娘坟”。这座古墓不仅承载着一代吴王张士诚的孝心,也彰显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度量。

此墓结构极为独特,封土分四层。第一层是 0.64 米厚的封土,第二层为 0.4 米厚的 “三合土浇浆”,第三层是十一排整齐的石板,每排石板数量不等,均长 1.2 米、宽 0.7 米、厚 0.1 - 0.15 米,石板凿有对称双圆孔,以圆木贯穿竖砌,第四层又是厚度达 1.4 - 1.9 米的 “三合土浇浆”。这种构造异常牢固,密闭性极佳,墓圹顶石厚重,石灰包吸湿楔墙加固,使得墓葬坚如磐石。考古队进入后,发现墓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具棺椁,棺椁前放置着玉哀册。其中一具棺椁内满是淤泥,骸骨残缺,应为 “迁葬之棺”;另一具则尽显奢华。墓主人头戴金冠,发间插满金银钗饰,耳挂垂环腰佩玉佩,双手戴金镯,手中还握着日月铭文金片,棺底铺满香楠木屑,盖着三床丝制棉被,缀有金银钱及雕北斗七星的笭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葬品更是令人惊叹,金质诸葛冠工艺精湛蒙着黄薄绢,贴有孔雀翠毛,前沿缀着雕刻虎、鼠、兔、牛、羊五肖的桃形玉片尊贵非凡。重达 700 克的黄金镯,两端为龙首,一端龙首嘴部连金球,呈双龙戏珠之态光芒璀璨。还有精致的葵状六瓣形银奁盒,通体纯银捶凿而成,三层奁盒内装满银制梳妆用品,如刷、刮器、圆盒小盂、银镜、剪刀等,巧夺天工。而最令人诧异的是棺内老妇人尸身,除眼睛等少数部位外竟保持不腐,肌肤还残留少许乳白色。

封土堆上 “吴王母曹太妃墓” 的字样揭示了墓主人身份,墓主人是张曹氏,她生于泰州白驹场贫困家庭,嫁给同样贫苦的张家人。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张曹氏育有四子丈夫早逝后,她独自抚养孩子,生活愈发艰难。张士诚十岁起便撑船运盐补贴家用,弟弟们也相继跟随,但朝廷盐政腐败,盐民生活难以为继。为求生存张士诚在走投无路之下,与十八名盐民结盟起义,此后张曹氏一直跟随儿子四处征战颠沛流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说一次逃亡途中母子二人又累又饿,奄奄一息,幸得一位老人用酒糟做饼相救,张士诚称雄苏州后,下令推广 “救娘饼”,即如今的 “酒酿饼”。1353 年张士诚起兵夺取多座城池,后迁都隆平府自立为吴王,尊母亲为太妃。富贵后的张士诚逐渐迷失,沉浸于奢靡享乐,丧失进取之心。其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等也贪婪挥霍,军队士气低落,上下沉迷于逸乐,最终走向衰败。

张曹氏的四个儿子命运各异,张士义早年战死,张士德增援常州时被徐达俘虏,张曹氏痛心疾首盼子归来,可朱元璋拒绝放人,张士德绝食而死。1366 年张曹氏在姑苏城中离世,同年她与丈夫被迁葬于姑苏盘门外。张士诚虽身处困境,仍不惜重金为母亲打造豪华墓葬,以期母亲在地下享受富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后张士诚兵败被俘,他坚守傲骨不求苟活,朱元璋劝降无果。张士诚虽有反抗之心,却因格局有限,在逐鹿天下中错失良机。朱元璋攻破苏州城时,下令保护张士诚母亲的古墓,此举虽有拉拢人心之嫌,但也体现了他对张士诚孝心的尊重。朱元璋对曾力挺张士诚的苏州课以重赋,民间也流传着他用石狸猫锁住 “张氏龙脉” 的传说。

岁月流转600 年后,张士诚长眠于苏州工业园区南施公园,周围的高档小区与他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而他的母亲,因出土时条件所限,未能得到妥善保护,最终化为尘烟。他们的故事,如同一幅历史画卷,展现了乱世中的兴衰沉浮、亲情孝道与权力争斗,让人感叹不已。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