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笔者前面发文,讲了我国军工部门研发的微声冲锋枪,读友们很感兴趣。有朋友问我,最近他看到网上在炒作一款装在公文包里的武器,说得有鼻子有眼,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时代,泥沙俱下。为博眼球,赚流量,语不惊人死不休,乃普遍现象。网上说的,各国领导人保镖专属“秘密武器”,名曰公文包冲锋枪。外观就是下图这样,平时拎在手里不显山不露水,到了关键时刻便能大杀四方,大显神威。

是不是有这么神奇,有这么神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保护重要领导人,被业界称作“要员护卫”任务,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执行。虽说各国情况不同,但“要员护卫”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保护现任国家领导人时,大体都会分为外层、中层、内层三道防线。人们通常所说的领导人保镖,指的是执行内层护卫任务,贴身保护目标的人员。

内层护卫人员的第一要务,自然是保护目标的安全。但这个安全并不仅仅指挫败刺杀阴谋(这活儿其实主要由外层和中层护卫人员负责),还包括保护目标免受意外伤害,在目标突发疾病时实施应急救治,并时刻保持对外通讯联系畅通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7月8日上午,被一些人称作“最后的招核男儿”的山上徹也,在奈良用自制火铳送安倍桑去见了他们的天照大神。

火铳的响声挺特别的,故而第一声枪响后,现场无人意识到这是枪声。直到第二声枪响后,安倍的贴身保镖们这才反应过来。他们下意识的动作,是立即展开折叠钢板,遮住安倍的要害部位,并对他实施紧急抢救,而不是第一时间去擒拿、击毙刺客。由此可见平日训练就是这么要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这些马后炮的行为已经于事无补了。直到确认现场大局已定,安倍保镖们这才陆续冲上去试图控制山上徹也。很多人看过现场照片,都觉得大跌眼镜,这安倍的保镖咋就没有那种传说中干净利落一招制敌的功夫呢?三个年轻力壮的保镖,对付一个中年油腻大叔,还整得和小混混街头斗殴似的,场面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一些人成天挂在嘴边吹的“躬匠精神”去哪儿了呢?

但笔者关注的却是这些保镖的腰带上,只看见了手铐包和伸缩警棍包,而没有看到枪套。至于这些人有没有佩戴更易于隐蔽携行的腋下枪套,则不得而知。不过纵观整个抓捕过程,保镖们并没有拔枪,极有可能压根就没带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贴身保镖不带枪,这听起来如笑话般。但对于执行要员贴身护卫的人员来说,枪械在执行任务所必须携带的装备中,还真不是排第一位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特例。日本控枪极严,而且安倍非现任国家领导人,安保级别不能和在位时相提并论。那好,咱就看看今年7月13日,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遇刺事件。

根据美国法律,特朗普作为前总统,由特勤局提供终身安保服务,其在美国国内的安保措施,与在任时没多少差别。事情的经过大家都耳熟能详,笔者不再赘述,只请大家看下面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照片在刺杀事件发生后火遍全网。很多人从画面构图、人物表情及寓意等各方面给予了全方位解读,并称离画面最近的那位女保镖是“吓得躲在懂王的怀里”,“懂王天命之主,美利坚保护神的形象就此立起来了”。但实际上,那位女保镖是扑向特朗普,用自己的身体给他当肉盾。

这么说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那么我们再看下面这张照片就清楚了。一群保镖先将特朗普围了个密不透风,再将其带离遇刺现场。你能发现哪位保镖拔了枪吗?

拜托,那是埋伏在附近制高点上狙击小组该干的活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像这类突发事件,现场一片混乱,贴身护卫人员要在枪响后第一时间确定刺客所在位置,几乎是做不到的事情,胡乱开枪大概率会伤及无辜,而光拔枪却不射击,那除了壮胆摆酷还有啥实际作用?退一步说,就算能第一时间准确将刺客从人群中辨识出来,有时候也没法射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7月,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访问斯里兰卡。正当他在欢迎仪式上检阅仪仗队时,一名仪仗队员突然抡起枪托朝甘地的脑袋砸过去。虽说没能将他的脑袋砸个“万朵桃花开”,但也将他格挡的左手臂骨砸得骨裂。你说说看,这样的场合,跟在甘地后面的贴身护卫们,能拔出枪来向这名仪仗队员射击吗?本来是己方有理,但贸然开枪岂不是要造成更复杂、更混乱的外交事件?

当然,执行近层要员护卫任务人员,尤其是国家现任领导人的贴身护卫们,枪可以不用,但却不能不带。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知道啥时能派上用场呢?但是,网上吹嘘的这种公文包冲锋枪却并不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武器其实不过是将制式冲锋枪固定在手提箱里,在手提箱提把上加装触发开关,通过连杆机构来触发扳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问题在于,冲锋枪是一种发射手枪弹的双手握持武器,主打一个廉价和近战火力凶猛。至于其射击精度,那就只能呵呵了。雪上加霜的是,冲锋枪安置在手提箱中后,无法实施抵肩射击,也无法瞄准,只能凭借使用者的手感,将枪口大概指向目标。一旦扣动触发开火,打出去的哪是子弹呀,简直是漫天花雨,能飞到哪儿算哪儿,能撞上啥目标算啥目标,这与下图黑黍蜀的射击方式没本质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句不中听的,这种所谓的公文包冲锋枪,其实最适合恐怖分子在人员密集场合实施无差别射击,绝对不适合执行要员护卫任务的人员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公文包冲锋枪,阿雷斯FMG冲锋枪同样也被吹得神乎其神。它最大的卖点,是可折叠成一个长26厘米,宽8厘米,厚3厘米的盒子,相当于一台笔记本电脑大小,可以很方便地藏在大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问题在于,首先,这种枪支为达到折叠成盒子的设计目标,结构上做了很多妥协,其人机工效很糟,而且弹匣和击发机构做成旋转件,极大降低了可靠性,在射击精度方面无任何优势可言。

第二,既然你都能将它藏在大衣里面了,那么大衣里藏一个看上去不像枪的盒子,与藏一支常规设计的枪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外人看不见吗?

第三,将常规设计的枪从大衣里取出来能立即开火,而同样是从大衣里取出阿雷斯FMG冲锋枪,还多了开锁、旋转、折叠到位等一系列动作,反应速度无论如何不及常规设计枪械,关键时刻极有可能会误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生产厂家要整噱头、搞营销、吸引眼球,吃瓜群众们看个热闹就好,可别被人家带沟里去。

那么,各国领导人的贴身护卫们一般会用什么枪呢?其实完全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样,用的一定是罕见的定制版高精尖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说,枪械无好坏,但使用者的水平有高低。普通枪械在训练有素的高手手中,一样能圆满完成任务。

说到这儿,笔者给大家讲一则逸闻: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时,中方为其配了女性贴身护卫人员,撒切尔夫人没像访问日本时那样拒绝。官媒曾刊载过对执行过贴身护卫撒切尔夫人任务的中方女性安保人员的专访,笔者当年曾仔细拜读过全文,虽已记不清这位大姐尊姓大名,但对专访中的一些细节却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问她用何种枪械时,她回答是国产77式手枪。该枪体积小,易隐蔽携行,适应女性手掌握持,而且还有单手上膛功能,对于执行要员贴身护卫任务来说很合适。

记者问她执行任务时要带多少弹药时,大姐回答只有随枪弹匣里的5发子弹。记者颇为惊诧,认为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区区5发子弹哪里够用?但大姐却颇为自信的回答:“嫌少?我还嫌子弹多了呢!真到要用的时候,一枪就够用了”。

少年时,笔者曾着实被这则霸气侧漏的回答给镇住了。多年后回想起来却觉得颇有道理。就她所执行的任务而言,若不能做到一枪致敌,哪还有开第二枪的机会?靠公文包冲锋枪胡乱泼弹雨完成任务?拉倒吧,还不如洗洗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