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之峰成为友谊之峰,中尼边境谈判,中国如何化解珠峰之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尼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合作,让珠峰成为中尼两国的友谊之峰、合作之峰、发展之峰、繁荣之峰。”

如今,中尼两国在提及珠峰这座世界最高峰时,都会将其作为中尼友谊的象征,然而,在中尼划界谈判中,这座世界名山却是双方争论的焦点。

中国对珠峰的领属有充分的历史、法理依据,而尼泊尔也将此峰视为自己的“神山”。

在双方对于边界其他段位的划定基本没有大的争议,唯有对珠峰归属迟迟不能达成共识。

眼看谈判陷入僵局,中国如何化解争议,令珠峰这座争议之峰成为今天的中尼友谊之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争议之峰

中国一向重视国土勘测,历朝历代都有清晰地边境划分,然而,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干涉令中国的边境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本应尽快重勘边境,明确与周边国家的边界。

然而,此时的新中国内有大片地区尚未彻底解放,外有美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比边境划定更为紧迫的问题实在太过繁多,且对中央政府边境的具体实际情况也不熟悉。

因此,新中国对边境问题的态度是暂时搁置,在边境的活动先按照原本的习惯线维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此处地广人稀,双方的传统习惯线较为分明,两国边民也少有冲突,中尼边境划界更是被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1955年中尼建交,1957年周总理访问尼泊尔,都未提及边境划界问题,尼泊尔方面也不曾主动提及。

直到1959年,西藏旧贵族在境外势力的支持下发起武装叛乱,尽管解放军在藏地民众的支持下迅速平叛,但也有许多叛乱分子见势不妙,趁乱逃亡。

其中一部分叛乱分子为逃脱追捕,进入尼泊尔境内,解放军为了追击叛匪,也进入了中尼边境地区。

国外媒体趁机造谣,谎称中国军队大举进入尼泊尔境内,意图将尼泊尔领土归入藏地,以此挑拨中尼关系,破坏中国边境稳定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种谣言,尼泊尔高层及时做出了正确的反应,时任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第一时间出面辟谣,表示尼方有关注中尼边境情况,认为中方的动作并未越界,不值得大惊小怪。

然而,这一次事件的发生,也让中尼双方都意识到了边界划定的重要性,同年10月,尼泊尔代表团访华期间,就向中方提出两国应当正式划界。

由于中尼边境情况相对清晰,有争议的地段极少,且中尼双方都重视两国关系,愿意互谅互让,双方很快在大部分地段的划定达成了一致,唯有对于珠穆朗玛峰的归属迟迟达不成共识。

这座世界最高峰一直以来都是双方的天然边界,尼泊尔人在南坡活动,而中方则对北坡实行了多年的实际控制和行政管辖,双方对此都无异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对于高峰无人区应该划在哪国境内,双方产生了激烈地争执。

在中方看来,早在元朝,中国就已经将珠穆朗玛峰纳入了版图,在之后的历代舆图中,珠穆朗玛峰也都在中国境内,此峰归我有据可查。

然而尼泊尔人也一贯将珠峰视为“神山”,从心理上认为这座山峰属于本国境内。

即使中方换位思考,同意照顾尼泊尔的感情,将珠穆朗玛峰顶峰平分,尼泊尔方面依旧不愿意接受。

时任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在中方面前称原则性同意一国一半的建议,但“需要时间回国教化民众”。

但等到回国之后,他却在媒体面前强调中尼分歧,在记者招待会上长篇大论地讲述“中方对山峰提出了要求”,“尼方坚持山峰属于尼泊尔”,“双方没能谈出结果”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不愿意看到中尼友好的印度和想尽办法给中国添堵西方国家自然顺势火上浇油,指使媒体大肆炒作珠峰议题。

如此一来,尼泊尔人被挑动了民族情绪,纷纷要求谴责中国,让中国撤回对珠峰的主张。

柯伊拉腊本就是有意炒作此事,意图以国内民意支持加强他在与中国谈判时的地位,对此十分欢迎。

然而,随着情况的逐渐发酵,珠峰之争造成的影响不断恶化,甚至一度影响了中尼友谊,令尼泊尔国内掀起了一阵反华浪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友谊之峰

眼见国内反华之声四起,柯伊拉腊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捅了篓子。

虽然在珠峰归属权上与中方有争执,但尼泊尔还要仰仗与中国的关系,避免被野心勃勃的印度控制甚至吞并,若因此与中国交恶,是尼泊尔所不能承受的,也非柯伊拉腊所愿。

柯伊拉腊在谈及划界问题时强调珠峰分歧,挑动国内情绪,只是为了在中国面前彰显尼泊尔人对珠峰的重视,并不想让争论上升到中尼关系层面。

因此,在看到国内舆论濒临失控,柯伊拉腊连忙找补,重开记者招待会,向民众澄清中方态度尊重友好,中尼对目前双方辖区未有争议,“分歧只不过是顶峰的几码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外一边,中国政府一方面一直对外展示中方的友善态度。

毛主席亲自表态,珠峰归属问题需要照顾双方人民感情,明确中方认为“一半一半”比较合理,并提议可以给山峰改名为“中尼友谊峰”。

面对尼泊尔方面的胡搅蛮缠,中方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予以看充分的宽容,表示解决不了的话“拖一拖也好。山很高,山可以保证我们边境的安全。你们不吃亏,我们也不吃亏。”

另一方面,中方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尽可能推进珠峰问题的谈判进程。

尼泊尔方面敢于要求独立享有对珠峰顶峰的主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尼泊尔人曾经带领英国登山队从南坡登顶过珠峰,而中国却从未从北坡登顶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从地理条件来看,珠峰北坡远比南坡陡峭,气候条件也更加险恶多变,不利于攀登,以至于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从北坡登顶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推动珠峰谈判进程,中共中央向中国登山队下达指示,一定要完成从北坡登顶珠峰的任务。

为了支持登山行动,中央还从十分紧张的外汇储备中抽出了70万美元,去瑞士购买登山装备,并且为了赶上登山季,奢侈地采取了包机的方式运输。

中国登山队制定了详尽地登山计划,预计先进行3次适应行军,适应高山环境并为正式登山进行路线勘测和物资准备。

队员们抱着坚定地决心,超额完成了适应行军的任务,但由于珠峰气候恶劣,在三次适应行军后,登山队的队员们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甚至有队员不幸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见资深队员一个接一个迫于伤病退队,珠峰的雨季也即将到来,登山队不得不考虑来年再战。

然而,就在队员们彷徨之际,北京却传来指示,要求登山队不惜一切代价重新组织攀登,哪怕只剩最后一人,也一定要成功登顶。

直到此时,登山队才知道,这场攀登行动关系到中国与尼泊尔的划界争议,顿时深感责任重大。

队员们立即组织起来,重新选拔登顶队伍和物资运输队伍,趁最后的时间窗口,对珠峰顶峰发起了冲击。

队员们抱着“如果上不去,我也就不回来了”的决心出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决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最后3名登山队员在经历了19个小时的连续攀登之后,成功登顶北坡,将中国国旗和毛主席像放置在了珠峰峰顶。

当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消息传开之后,尼泊尔方面再也没有了独占珠峰的借口。

在此之后,中方再度表示愿意照顾尼方感情,向尼方表达平分顶峰的主张时,尼方的态度便积极了许多。

1961年9月,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访华,双方再度就珠峰问题交流时,尼方就主动提出了“边界通过顶峰”的主张。

至此,中尼双方在划界问题上的最大分歧点也达成了共识,双方在10月5日就正式签订了边界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中尼边境问题正式尘埃落定,珠峰也正式成为了中尼友谊的象征。

中尼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深化发展,珠峰也成为了这份友谊的最佳见证。

参考资料

中尼边界谈判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齐鹏飞 当代中国史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刍议中尼边界谈判中的焦点:“珠峰”问题的处理 穆阿妮 党史研究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记忆-中国首登珠峰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