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穑(이색,1328年—1396年),韩国人,字颖叔,号牧隐,高丽王朝后期大臣、诗人,名儒李谷之子。李穑本贯韩山(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韩山面),生于宁海(今韩国庆尚北道盈德郡宁海面)。早年留学元朝国子监三年,深受程朱理学熏陶。其后在高丽考中状元,又在元朝考中进士,曾供职于元朝翰林院,至正十六年(1356年)回国,深受恭悯王器重,历任机要之职,同时负责重建成均馆,传播程朱理学,培养新兴士大夫,成为高丽末期的一代儒宗。洪武四年(1371年)官拜政堂文学,进入中枢,后遭母丧,又受到恭悯王之死的打击,多年不出仕。

李穑是在高丽后期(13~14世纪)开始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任大司成期间,讲授朱子学,培养了许多著名儒学者,如郑梦周、权近等。李穑是高丽末年“丽末三隐”之一,另两隐是他的学生圃隐郑梦周、冶隐吉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韵叶孔昭江南四绝 其一 元末明初 · 李穑

川原花树染红蓝,桥外游人酒半酣。

家在绿杨深处住,偶随黄鸟过溪南。

首句“川原花树染红蓝”: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川原上的花树色彩斑斓,红色和蓝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染”字用得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朵盛开、色彩浓郁的景象。

次句“桥外游人酒半酣”:描绘了桥外的游人正在饮酒作乐,已经有些醉意的场景。这句诗不仅表现了游人的欢乐,也暗示了江南生活的闲适和自在。

三句“家在绿杨深处住”:指出了诗人的家位于绿杨深处,这里环境幽静、美丽。“绿杨深处”作为家的所在,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

末句“偶随黄鸟过溪南”:描述了诗人偶然跟随黄鸟飞到溪南的情景。“偶随”二字用得极为巧妙,表现了诗人的随性和自在,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黄鸟作为江南春天的象征之一,也增添了诗歌的生机和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韵叶孔昭江南四绝其二元末明初 · 李穑

新荷如拭绿浮烟,池馆薰风五月天。

自喜小窗微雨足,药畦锄了又来眠。

首句“新荷如拭绿浮烟”:描绘了初夏时节,新长出的荷叶如同被擦拭过一般,鲜绿欲滴,漂浮在轻盈的烟雾之上。这里的“如拭”形象地表现了荷叶的洁净与明亮,“绿浮烟”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美感。“新荷”与“浮烟”的结合,不仅展现了江南初夏的清新与生机,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远。

次句“池馆薰风五月天”:接着描述了池边的馆舍(可能是诗人的居所或游憩之地)在五月天里,吹拂着带有香气的暖风。这里的“薰风”既指自然界中的和煦之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五月天作为初夏的象征,与首句中的新荷相呼应,共同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

三句“自喜小窗微雨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小窗外微雨充足的喜悦之情。这里的“自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自得,“微雨足”则暗示着雨水恰到好处,既滋润了万物,又没有造成不便。微雨与小窗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氛围,使诗人得以在繁忙与喧嚣之外寻得一片宁静的天地。

末句“药畦锄了又来眠”:描述了诗人在锄完药畦(种植药材的田地)后,回到室内安然入睡的情景。这里的“锄了又来眠”表现了诗人劳作后的轻松与惬意,也体现了田园生活的悠闲与自在。“药畦”作为诗人劳作的对象,不仅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投入,也寓意着他对健康的追求与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韵叶孔昭江南四绝其三元末明初 · 李穑

云物凄清暑气收,芙蓉露冷满江秋。

便思载酒扁舟去,紫蟹黄柑不外求。

首句“云物凄清暑气收”:描绘了江南初秋时节的景象,云层低垂,天气变得凄清,暑气逐渐消散。这里的“凄清”一词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波动,或许是对即将逝去的夏日的留恋,或许是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期待。“暑气收”则直接点明了季节的更迭,从炎热的夏日过渡到凉爽的初秋。

次句“芙蓉露冷满江秋”:接着描绘了江面上芙蓉花盛开的景象,露珠凝结在花瓣上,透出一丝寒意,整个江面都弥漫着秋天的气息。这里的“芙蓉露冷”不仅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凉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孤寂。“满江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到来,使整个画面更加完整和生动。

三句“便思载酒扁舟去”:诗人在此刻产生了想要乘坐小船,带着美酒去游玩的念头。这里的“便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冲动和渴望,“载酒扁舟去”则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的画面。诗人或许想要通过游玩来排解内心的孤寂和忧虑,或者只是单纯地享受秋天的美景和宁静。

末句“紫蟹黄柑不外求”:描述了诗人想要品尝的美味佳肴——紫色的螃蟹和黄色的柑橘,这些都是秋天的特产。这里的“不外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激和满足,也暗示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紫蟹和黄柑作为秋天的象征,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添了秋天的韵味和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韵叶孔昭江南四绝其四元末明初 · 李穑

风吹小雪忽崇朝,深坐幽斋酒力消。

为问梅花将动未,水清浅处想高标。

首句“风吹小雪忽崇朝”:描述了江南冬日里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雪,风吹雪落,持续了一整个早晨。这里的“忽崇朝”用得巧妙,既表示时间的短暂,又暗含了雪花的轻盈与突然。风吹小雪的景象,不仅增添了冬日的寒意,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次句“深坐幽斋酒力消”:诗人坐在幽静的书房(幽斋)中,感受着酒力的逐渐消散。这里的“深坐”表现了诗人的沉静与专注,“酒力消”则暗示了诗人或许在借酒消愁,或者只是享受片刻的宁静。幽斋作为诗人的避风港,不仅为他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也让他有机会在繁忙与喧嚣之外寻得一片宁静的天地。

三句“为问梅花将动未”:诗人在此刻想到了梅花,询问它是否即将绽放。这里的“为问”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关切与期待,“将动未”则描绘了梅花含苞待放的姿态,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梅花作为冬日的象征,不仅代表着坚韧与不屈,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远。

末句“水清浅处想高标”:诗人想象着梅花在清澈浅水中绽放的景象,认为梅花的高洁与清雅(高标)正是它所追求的。这里的“水清浅处”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环境,也暗含了诗人对清高与纯净的向往。“想高标”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