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苏军攻入德国本土的勃兰登堡后,例行搜刮过程中在一座古堡的地下室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批宝藏。

这是不来梅艺术博物馆来不及转移的文物,苏军进军速度太快,但对苏军士兵而言真的只是一堆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士兵把这些画搬出来,准备用作烧火做饭的燃烧物。

苏军上尉军官巴尔金入伍前是文物修复专家,辨认出这批名画是

伦勃朗、梵高、鲁本斯

等大师的作品。

巴尔金对士兵说:“这玩意儿很值钱,要好好保护。”

没有人相信他,巴尔金于是倾尽所有,用自己身上一切值钱的物件,如口琴、皮靴、大衣等,从这群暴殄天物的士兵那里换回了这批名画。

巴尔金幸运的没有在随后的军事活动中战死,这是这批文物得以保存的最大原因。

归国后的巴尔金将这些名画全部捐赠给了莫斯科建筑博物馆。

这批名画后来被统称为“巴尔金上尉的收藏”。

二战时期,作为主战场的苏联,损失非常巨大。人口损失了近3000万人口,伤亡接近6000万。

打得苏联到处都是“可怜无定城边骨,全是春闺梦中人”。

苏联没法了,监狱里面的囚徒,无论偷鸡摸狗还是杀人放火的,全部填充到部队里面。

苏联红军的素质一下子就拉下去了。

这些囚犯士兵让苏军更加好勇斗狠,攻占柏林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顾伤亡,死战不退。

但战争,不只是刺刀见红,还有没有硝烟的战场,不然也就没有后来的冷战了。

这个时候,士兵的素养决定了一切,也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素质。

看看苏军在攻入柏林后的所作所为。

苏军该不该抢,该不该搜刮?绝对应该。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初德军闹得凶,现在和你拉清单。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再者国内被打成了废墟,一片狼藉,经济被战争耗光了元气。不该收赔偿和利息吗?

问题是不能忘了抢夺的精华。

人穷志短可以对个人,但不能对国家啊。

看看在德国,苏军干得全是抢钱抢粮抢女人的事,除了人才啥都抢。

那架势是掘地三尺,占领区内的一切物资拆卸后全部运回国。

大到机械设备、发电站、有轨电车,小到老百姓的自行车和收音机都要抢。

连铁轨和厂房的金属都没放过,把能抢的都抢了,不能抢的也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拆迁”持续了三年,然后苏联发现没有东西可抢了。

为了让这群行走的荷尔蒙有地方释放多余的精力,苏军要求到盟军占领区里面去帮忙搞“拆迁”。

当然,拆下来的归我。

在苏军非常强硬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态度之下,美英法不得不同意让苏联在盟军占领区拆卸25%的机械设备。

苏联通过这种野蛮掠夺,也可以说是以牙还牙,获得了大量物质财富,帮助苏联恢复元气。

但他们忘了关键的一点,20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这条定律适用于任何时代。

这方面,美国人就要高明多了,而且更具备系统性,条理性。

美国是一边打仗,一边网络人才,他也知道当时的德国科学,独步天下。

因此美军成立了多个专门刺探德国科学研究的“偷人”小组。

他们对不同的特定人才进行网罗和争夺,想方设法弄会美国,

不愿意的敲晕了也要带回去。

这些小组包括:

“阿尔索斯行动”突击队,负责核、生物、化学武器领域科学家的软硬兼施;

“V-2特别行动”突击队,负责火箭领域科学家的软硬兼施;

“欲望行动”突击队,负责航空装备、航空医学、雷达和通信系统领域科学家的软硬兼施;

“海军技术行动”突击队,负责舰艇、反舰导弹领域科学家的软硬兼施;

这些行动队先后秘密进入伦敦、罗马、巴黎以及德国本土活动,用金钱、名誉、美女,搜捕和引诱德国科学家。

这些小分队活动高峰期是从1933到1941年,看看这个时间,美国还没参战已经就在发另类战争财——人才了。

这段时期,美国接收了来自德国、奥地利的1090名科学家和645名工程师。

美国参战后,暗抢变成明抢,更加疯狂。

为了系统性的,全面性的抢,美国赶紧将这些小队整合,制订了“回形针”计划。

看看效果,还有搜刮力度,亳不比苏军差,为此甚至掏厕所和下水道。

德国科学家的名单和技术研发机构的全套资料就是在扔进科隆波恩大学厕所下水道后,还是被美军情报人员发现了的。

这让美国一下子掌握了整个德国的科学研究所和科学家名单,不再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接下来只需要按图索骥,于是越来越多的德国科学家被美军截获。

美国“回形针”计划实施的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苏德两国打成尸山血海,血海深仇。

德国科学家害怕被苏联人报复,于是更倾向于向美国投降。

实际上美国在找德国科学家,德国科学家也在

找美国。

没有人是傻的,尤其是那些聪明绝顶的科学家。

当党卫军下达销毁图纸资料、炸毁设备设施的命令时,这些科学家大喊“嗨,希特勒,保证完成任务”。

实际上,心里确实,去你的,希特勒。

因为这些科学家现在想的是如何顺利进入美国,继续荣华富贵。

而那些各种各样先进的技术、设施和装备就是他们的筹码。

这让

当时全世界最大地下军工厂米托维克工厂和多套尖端武器原封不动保留下来。

也让14吨珍贵的火箭技术草图以及V2科学研究数据得以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看德国科学家最大的一次投诚。

500名德国科学家在当时空气动力、航空和导弹方面最权威的科学大咖

冯·布劳恩带领下与盟军进行集团交涉。

冯·布劳恩直言不讳:“我们希望找到下一个服务对象,条件是能善待我们”。

美军司令高兴得像一只发情的小泰迪,上蹿下跳,然后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把这些科学家和他们的家人打包全部送到了美国。

作为投名状,冯·布劳恩立刻递交了《德国液态火箭研究与展望》,其中的细节至今都未对外公布。

他亲自带领美国科学家参观了位于布伦瑞克郊外松树林里的,当时最先进的“戈林空气动力学研究所”。

再看看苏联,这才醒悟过来,赶紧弄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奥萨瓦根行动”;

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在苏联工作的德国科学家的第9局。

可惜下手晚了,大部分人才都被美国抢走了。

在1945年5月时,只有大约39名德国科学家为苏联效力。

而且主要还是一些二三流的科学家。

于是苏联质量不行数量凑,一个都不放过,扣留了数十万德国技术工人。

苏联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到1948年6月,为苏联服务的科学家人数已经增长到2千左右。

1958年1月31日美国将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送入太空;

1969年7月美国成功将宇航员送上了太空;

1947年10月苏联以德国V2导弹为蓝本设计制造的第一枚国产弹道导弹R1实现了首次试射;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在哈萨克斯坦的米什克瓦核试验场成功试爆。

这些苏联与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底牌,全部离不开德国科学的身影。。

美苏两国的人才争夺战延伸到日本。

日本的生化武器研究技术人员,美国和苏联也都抢了不少……

话说回来,这些科学家在这些方面身不由己,有几分被强迫的味道。

但在待遇方面,美国和苏联真没有亏待这些科学家,相反完全是厚待。

福利上,免费医疗、带薪休假与病假、工资全额免税。

美国为德国科学家提供的收入是美国人均收入的3倍;

苏联这边更豪横,给的待遇是美国人均收入的9倍,还奖励车子房子。

如今,德国和苏联的继承人还在为当年的事情争论不休,要求对方归还,方式是卖惨。

德国说,苏联红军从德国掠走了100多万件艺术品、350万册书籍和3公里长的档案柜。

俄方说,苏联有427个博物馆和4000个图书馆遭到德军破坏,逾110万册图书及印刷品被销毁。

光想收获,不想付出是不行的。

2002年,俄德两国改嘴仗为交换。

德国把佛罗伦萨镶嵌画,即“琥珀屋”的部分文物交给俄罗斯;

俄罗斯投桃报李,归还了奥德河法兰克福玛莉教堂的彩画玻璃。

琥珀屋是俄罗斯的顶级国宝,由六吨重的琥珀雕刻而成,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1716年送给沙皇彼得大帝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美国才是二战文物的最大收益者。德国的文物、纳粹从俄罗斯掠走的文物,最后实际便宜了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