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集结号》让我们知道在部队里有一种专门吹号的士兵叫司号兵,他是通过军号,吹奏出不同的号谱,从而传达给部队不同的指令。首先我要给大家解释一下,电影《集结号》只是一个电影名字,在我军的部队条令中,没有集结号这个词,只有集合和紧急集合两种集合部队的号谱。
我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每天都能听到起床号、出操号、开饭号、熄灯号,当然我都是从扩音喇叭里听到的,没有见过真人的司号兵,但是在战争时期,这些号令都是由司号兵吹出来的。大家是否知道,这个司号兵在部队里是非常特殊的,他虽然只是个吹号的,但是与一般的战士有非常大的不同,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神秘的专业兵--司号兵。
我们以前有个说法叫,击鼓前进,鸣锣收兵。那是古代时期军队打仗使用的信号,后来也使用牛角、海螺。现代这种绕了两圈的用铜制作的军号,是一个英国人设计的。近代以来被各国的军队所采用。主要用于传达指挥员的命令、报告还有敌我识别等作用。在战斗打响的时候使用军号,还能很大的振奋士气、并且震撼和迷惑敌人的作用。
那吹奏这个铜号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技术,还有一点就是要求忠诚,因为他发出的号令必须准确、及时,要和指挥官步调一致,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所以这些吹号的人就必须进行专门的训练,也就自然出现了一种专业兵--司号兵。
八一南昌起义的时候,出现了我军最早的司号兵。编设制度一直沿用国民革命军时期的编制,我军的司号制度,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礼,也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司号制度是以每个设有一名司号兵,也称司号员;在营级单位设有一个司号班;团级和师级单位设有一个司号排。司号连设在军级以上的司令部机关,有些师级单位的司令部也有司号连。另外还专门有司号大队,集中培训部队的司号员。
关于军号的号谱以前比较复杂,曾有几百种,后来不断地简化。到上世纪70年代我军军号号谱共7类107种。在这么多的号谱里,我们听的最多、也最熟悉,最让我们振奋的那就的算冲锋号了。冲锋号顾名思义,那就是向敌人作出迅猛进攻的命令,我军的冲锋号曾让敌人闻声丧胆。
1934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反围剿中,第9军直属队在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战斗中,集聚了一百多支军号,一起吹响冲锋号,军号声传得很远,震撼山谷,接着战士们杀声四起,一举攻占了敌人所占领的前沿阵地,被军号声吓蒙了的敌人魂飞胆丧、束手就擒。
1939年的冬天,我胶东军区在松山镇战斗中,5旅15团身单力薄,进攻兵力不足,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将全团的司号兵集中起来,一组两人,四面八方围住松山镇,同时吹起了冲锋号。这阵势就是大部队进攻的气势,日伪军哪里听过这样的号声,他们以为八路军的大部队赶到了,并且包围了松山镇,害怕极了,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在抗美援朝战争,我军的冲锋号更是吓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魂不附体。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最寒冷的冬天,这本书中写道:美军最害怕的,是中国人的冲锋号声,并且还写道它就像一个幽灵一样在美国士兵脑子里回荡。
“联合国军”司令官李奇微在他写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的非常真实,他写道:我方很多人被中国人军号声所惊醒,这种中国式的精神战法,我们既熟悉,又头疼。他们是被志愿军的军号吓坏了,不仅是美军怕军号,英国人一样也不例外。志愿军司号员郑起,他在战斗中,看到敌众我寡,看到冲到阵地上的英军士兵,他跃出战壕,跳上阵地,手举军号,吹响了“冲锋号”,英国士兵误以为志愿军发动了反攻,惊慌失措、四散溃逃,狼狈不堪。这就是大家传送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军号退敌”的故事。
司号员表面上看与其他战士没什么两样,可其实他们在部队里享有很高的待遇。他们是指挥员的重要助手,平时和指挥员的关系非常的紧密,也是不离左右,他们享受着和指挥员一样的待遇,在红军的部队中,司号兵一个月有三块大洋的鸡蛋补助费,即使非常艰苦的红军长征途中,也要发给他们他们一块大洋。
司号兵如果生病了,营连指挥员都要亲自去探望和慰问,如果在战斗中负伤了,都会有比别的战士更好地治疗,如果司号兵牺牲了,那就是大事了,指挥员必须亲自主持葬礼,其他的司号员也主动的参加葬礼,并且要在葬礼中吹奏礼号表示哀悼。
这是在部队中都能够接受的事实,就是因为司号兵的特殊性,有些营、连的指挥员,感慨地说道:“如果排长牺牲了,还能找到代理排长,但是,失去一个司号员,我就成瞎子和聋子。可见司号兵的重要性。
可是培养一名司号兵很不容易,首先司号兵的政治思想要过关,是要绝对忠诚,其次是要有文化,脑子聪明,肯学习,多少要懂点音律;另外对司号员的身体也有要求,起码肺活量要大,口型也有明确要求,要适合于吹奏。所以说一个司号兵的养成很不容易。
当时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红军时期国共双方的军队都有“交号不交号嘴子”的规矩,也就是司号兵如果被调动,或者其他原因离开部队,司号兵是要把军号交上的,但是军号的号嘴子那可属于个人物品,也就是说不必上交。所以说,号嘴子就是司号兵的标志物。在打仗的时候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每次打完仗,双方都很重视在俘虏身上搜查号嘴子,这是抓到俘虏首先要干的事儿,一旦发现俘虏中有司号兵,是要千方百计的挽留留下来。
司号员是很特殊的,他一是要服从指挥系统的领导,还要服从司号系统的领导,上级号长可以指挥、调动和处罚下级司号员,所以每次上级号长到下级部队检查工作,下级部队的司号兵就要早早地列队,吹号迎送,以表示尊重。
所以说当个司号员是很令人羡慕的。不过,司号兵也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传达指挥员的命令,为了使号声更加便于传播,号兵必须站在比较高的位置,或者比较突出的地方,不可能缩在那个角落去吹号。特别是在发起冲锋的时候,号兵和旗手一样,位置最容易暴露,因此也常常是敌人射杀的目标。
由于司号兵的特殊性,他们跟指挥员比较亲近,时常伴随在指挥员的身旁,不离左右,他们还对敌情状况,战斗的进展情况有着直观和准确的了解,这对司号兵的工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1955年授衔时,红四方面军的一个司号员聂凤智,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还有张国华、刘西元、王辉球、邱创成、蔡顺利、李成芳等都被授予了将军的军衔。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军编制中取消了司号兵,也就是说,军营里不再吹军号了,而是用电子设备取代了司号兵。这是因为,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科技水平也在飞速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发展,部队里各级都建立了无线电、步话机等通讯系统,军号的功能逐渐弱化,失去了使用空间。所以在1985年,我军实行“百万大裁军”,在那次裁军中取消了军号制度和司号兵编制。
军号就是军营的味道,他深深的嵌入了战士的脑海中,他和军旗、军徽一样代表着部队的特色,早已成为军队的重要标志。尤其是退伍的军人一看到它、听到它,马上就联想到自己在军营生活、战斗场面。
我军一直沿用的的军号和司号制度,代表着我军的光荣历程和辉煌历史,是几代军人补课磨灭的记忆,所以,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留住美好记忆、推进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以及提振军心、鼓舞士气等方面的考虑,我军从2018年起又恢复并逐步完善司号制度:新的司号制度精简优化为作息类、行动类、仪式类三类,21种号谱。我们在军营里终于又听到了嘹亮的军号声,那久违的的军号声就是我们挥之不散的军魂。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