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时候,山东临淄有个姓孙的人家,家里有好几个儿子,都是平平凡凡的农家子弟。
但最小的一个却明显不同于几个哥哥,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聪颖天赋,七八岁就喜欢去寺庙听经讲法。十二岁的时候,虽然还没有出家,但在家里的言行举止基本就像一个持戒多年的和尚了。
又过了两年,十五岁那年,孩子听说钟陵有个叫膺灵禅师的和尚是当代高僧,正在那一带开坛讲法,便拜别父母前去,拜在膺灵禅师门下,一住就是二十来年。
膺灵禅师也对这个徒弟很满意,给他取法号叫自新,意思就是希望他能自我革新、精进修行。
等到自新已经学有所成了,膺灵禅师便让他下山,自新便来到广德一带的山寺里长住。
时间一长,自新在江浙一带都有了名望,甚至连钱穆王都仰慕他的风采,带着吴越名士官吏进山恭请自新禅师下山讲法。
一开始,寺庙里的和尚不知道怎么回事,荒山野岭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大队官家人,很多都吓得落荒而逃藏进深山里。只有自新禅师不为所动,依旧坐在那里念诵经书。
钱穆王带着大家走到自新面前,一开始却不知道他就是自新禅师,但也很恭敬行礼参见。见他谈吐不凡,就请他下山长住,还专门给他修建了一个叫应瑞院的寺庙居住。
自新也不说出自己的真名,钱穆王问起的时候,还捏造了一个广现的假名,大家便都叫他广现大师。
住了一段时间后,自新说要上宣城山采药,钱穆王就派了很多随从一路相随。
到了山上之后,大家看他走进了一个山洞,却很久都不见出来,便只好在洞口守着等候。
进了山洞后发现,一开始确实很昏暗,但走着走着到里面反而越来越明亮了,连天上也有了阳光。
自新禅师走了几里路,出到山洞的回头一看,一侧有一个小洞,里面有潺潺溪水流出。
还看到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松树下面则有一座草庵,里面有个连眉毛都已经花白的老和尚在那里坐禅,身旁一个铜磬。
自新禅师走到那个铜磬边上,拿起地上的一块石头轻轻敲了敲,老和尚便睁开了双眼。
看到自新站在自己面前,老和尚很吃惊,问自新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自新也不隐瞒,便把自己这些年来的行踪说了一遍。老和尚这才起身和自新见礼,请他坐在石头上。还从怀里拿出火石,敲石生火烧起了水,最后还拿出茶叶,请自新一起品茗。
自新也不害怕,端起来浅啜一口,觉得口舌生津,茶香扑鼻。
看着天色已晚,老和尚就让自新住在自己的草庵里,自新禅师担心老和尚自己没地方住时,只见他不知道怎么就已经在大松树上,端坐在一棵枝丫上,闭目大声念诵起法华经来。
老和尚念诵的声音非常清亮透彻,使得自新禅师有醍醐醒脑之感。
刚刚听到入神的时候,老和尚的声音却变成了骂声,依旧是大声呵斥,说你们这群扁毛畜生,为什么要来害人吓人,赶快回到你们的深山老林去,没有我的允许不要出来。
自新禅师听得惊讶不已,不知道老和尚在骂谁,但很快就听到草丛里窸窸窣窣的声音渐渐远去,从草庵的窗户里向外看了看,只见到处都是虎豹狼虫,但都是低头垂尾温顺地离开。
自新禅师知道,眼前的老和尚是个真正的得道高僧,第二天便恭恭敬敬地拜服在老和尚面前,说希望大师能收下我做徒弟,我愿意在这里服侍师傅。
老和尚呵呵笑道,自从我住到这里之后,也知道到底过去了多少年,只记得草庵边的草木已经枯萎了上百次,这里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烟,可不是凡人居住栖息的地方,你不适合在这里久留。
老和尚又问自新饿不饿,自新摸了摸肚子,确实有点饥饿起来,老和尚便带着他沿着小溪走了几步,很快就采集到一大把稻穗。
老和尚把稻穗在手里搓了几下,马上就变成白米,又采了一些野菜,回到草庵煮熟了给自新吃。
第三天,老和尚就打发自新回去,还把他送回到洞口,说我们这次相遇也不是偶然,而是因果前定。你在这里喝的茶吃的米饭和野菜,都不是人间凡物,今后就不会再觉得肚子饿了。
没有办法,自新只好拜别老和尚离开,原路出了山洞,守候的人已经等了三天了。
回到应瑞院后,自新禅师还是惦记着山洞奇遇的老和尚,过了一个多月,就想着再次去参见。可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山洞了,只好作罢回来。
从此之后,自新禅师真的再也感觉不到饥渴了,不是外人反复劝解就从来不吃东西,但身体却越来越硬朗,一点也没有消瘦的迹象,直到八十岁那年在应瑞院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