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知道前进的路上有雷区,我也会让部队直接开过去。”——朱可夫
苏德战争与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样,都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场战争,很多人也存在这样一个疑问:
苏联元帅在作战指挥的过程中,总是出现战死士兵比敌人多的情况,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朱可夫
据悉朱可夫是苏联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此人生于1896年12月,曾率领部队对抗过强大的德国军队。1943年1月,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作为苏德战争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军人,朱可夫一直被认为是苏联的民族英雄。1974年6月18日,78岁的朱可夫因病去世,离开了自己热爱的苏联。
人海战术
而当我们去研究这位元帅在二战期间的表现,就会发现他非常喜欢使用人海战术,然后直接和德军硬碰硬。
事实上在很早以前,俄国就针对人海战术做出了以下规定:步兵进攻的时候,需要尽可能集中兵力。兵员之间的间距须在一步左右,营的进攻正面则为400步。
后来苏联成立,这项规定也一直没有废除,并且后来在二战期间,苏联还针对人海战术进行了调整。当进行战斗的时候,苏联士兵将只有前排士兵手持武器。
跟随在后面的人大多赤手空拳,在前进过程中他们只需要捡起前方阵亡士兵的武器就能够继续作战。而这样的场景也给很多德军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全靠硬碰硬的原因
事实上朱可夫当时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会惯常采用人海战术,一来是因为西方对战争的态度较为简单粗暴。
他们不会过分在意整场战争的作战过程,毕竟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取得最终胜利才非常关键。苏联当时作为一个遭受德军多次打击的国家,他们对胜利无比渴望。
再者说当时各国还停留在机械化作战理念阶段,认为兵员投入数量多,就有更大的概率取得战争的胜利。
也正是因为如此,苏联方面才会出现与德军硬碰硬打仗的时候,士兵们在朱可夫的带领下,伤亡要远远大于德军的情况。
二来则是因为当时苏联军队中没有善于使用各种计谋的将领。据悉在二战之前,苏联国内曾因为某些原因,造成了军事将员的大量凋零。
后来二战爆发,德国又以闪电战战术打了个苏军措手不及,在这期间苏联再度损失大量将员,这就导致苏联在战场上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战术应对敌人的军事人才很少。
而关于这一点,我们从林彪养病期间在苏联的经历上也能够看出来。当时林彪已经明确指出了马其诺防线的致命缺点,但在场竟然几乎没有苏联将领表示认可。
可见对于苏联而言,大概人海战术才是最能凝聚实力的战术,且在那一时期人海战术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朱可夫才总是使用人海战术,以对战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