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在书法方面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谢何十三送蟹 北宋 · 黄庭坚
形模虽入妇女笑,风味可解壮士颜。
寒蒲束缚十六辈,已觉酒兴生江山。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螃蟹的美味与人们的欢乐相结合,展示了一种美食带来的愉悦和对生活的赞美。
首句:“形模虽入妇女笑”,诗人以妇女对螃蟹外形的嘲笑开篇,既突出了螃蟹外形的奇特,也为下文的转折做了铺垫。
次句:“风味可解壮士颜”,诗人笔锋一转,指出螃蟹的美味足以让壮士们忘却外形的奇特,展露笑颜。这种转折展示了螃蟹的美味之所在,也体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赞美。
三句:“寒蒲束缚十六辈”,诗人用“寒蒲”和“十六辈”来描绘螃蟹被捆绑的情景,既表现了人们对螃蟹的珍视和喜爱,也为下文的酒宴欢乐做了铺垫。
末句:“已觉酒兴生江山”,诗人以“酒兴生江山”来描绘螃蟹美味所带来的欢乐氛围,既表现了酒宴的欢乐和热烈,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又借答送蟹韵并戏小何 北宋 · 黄庭坚
草泥本自行郭索,玉人为开桃李颜。
恐似曹瞒说鸡肋,不比东阿举肉山。
首句:“草泥本自行郭索”,诗人以螃蟹在草木和泥土中自由爬行的情景开篇,既描绘了螃蟹的自然状态,也暗示了生活的平凡与质朴。
次句:“玉人为开桃李颜”,诗人用“玉人”来比喻赠送螃蟹的人,并用“桃李颜”来形容其面容的娇艳。这里不仅赞美了赠送者的热情和美丽,也通过比喻使整句诗充满了浪漫和温馨的氛围。
三句:“恐似曹瞒说鸡肋”,诗人借用了曹操说鸡肋的典故,来暗指螃蟹可能并不被视为一种特别贵重的食物。这种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幽默和风趣,也暗示了螃蟹虽然普通,但却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风味。
末句:“不比东阿举肉山”,诗人用东阿王宴会上肉食堆积如山的情景来与螃蟹进行对比。这里不仅突出了螃蟹的质朴和真实,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情淳朴的赞赏和对华而不实的豪奢之风的反感。
代二螯解嘲 北宋 · 黄庭坚
仙儒昔日卷龟壳,蛤蜊自可洗愁颜。
不比二螯风味好,那堪把酒对西山。
首句:“仙儒昔日卷龟壳”,诗人以昔日的仙人和儒者卷读龟甲上的文字为开篇,既表达了古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也为下文的转折做了铺垫。
次句:“蛤蜊自可洗愁颜”,诗人用蛤蜊来比喻能给人带来欢乐的事物,指出蛤蜊尚且可以让人忘却忧愁,进一步强调了快乐和享受生活的重要性。
三句:“不比二螯风味好”,诗人笔锋一转,将话题引到螃蟹的两只大螯上,指出如果螃蟹的风味不够好,那么它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这种转折既体现了诗人对美食的挑剔和追求,也为下文的结论做了铺垫。
末句:“那堪把酒对西山”,诗人以“把酒相对,共赏西山美景”来描绘一种理想的饮酒赏景状态,并指出如果螃蟹的风味不够好,那么就不值得人们如此享受。这种结论既强调了美食与美景的结合,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又借前韵见意 北宋 · 黄庭坚
招潮瘦恶无永味,海镜纤毫只强颜。
想见霜脐当大嚼,梦回雪压摩围山。
招潮:蟹名,体深褐色,足红色,眼柄长,雄蟹一螯很大,另一螯则较他足尤小;雌蟹两螯均小而相等。穴居海滩,涨潮前,雄蟹举起大螯,上下运动,故名“招潮”,又名望潮。
海镜:蛤类动物名,两片合以成形,壳圆,中甚莹滑,日照如云母光,内有少肉如蚌胎。
招潮瘦恶无永味:可能暗示着生活的艰辛或世事的无常,如同潮水般变化不定,没有恒久的满足。招潮蟹的瘦小和平庸,也象征着世间某些事物的短暂和虚幻。
海镜纤毫只强颜:描绘出即使面对困境,人也如海面反射的微弱光芒,勉强维持表面的平静。海镜虽然微微发光,但也只是勉强维持光彩,暗示着人在逆境中的挣扎和不易。
想见霜脐当大嚼:“霜脐”可能象征着严寒或艰难的环境中的美好事物,诗人想象在这样的境遇中,仍能坚韧不拔,展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梦回雪压摩围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境,即使在梦境中,山峰也被积雪压顶,但诗人的心志依然坚韧,如同摩围山一般屹立不倒。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