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期的一项研究,成功使番茄糖分显著提高。通过去除调控糖分的两个基因,研究人员使得番茄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提升了多达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突破不仅没有影响番茄的重量和产量,还使它们变得更受消费者欢迎。

番茄甜度的提升背后,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味蕾,更关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那么,这一基因编辑技术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它又将对未来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科学家如何让番茄更甜?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去除了两个关键基因,从而增加了番茄中的糖分含量。

研究结果显示,被编辑后的番茄品种葡萄糖和果糖水平比原始品种高出了多达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糖分提升的成就显然并不是在“减产”的前提下实现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在不降低产量和果实重量的情况下提高了番茄的甜度,给现代的商业化品种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找到‘糖刹车’基因,意味着在不减少果实产量的情况下提高糖分成为可能,这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好消息。”研究团队在发表在《自然》期刊的文章中写道。

此外,研究团队还表示,这种通过基因编辑提升甜度的番茄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甜美体验。

研究还包括了一项口味测试,来自深圳和北京的100名志愿者对基因编辑后的番茄和原始品种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番茄确实“明显更甜”,获得了志愿者们的一致认可。

番茄甜度的经济效益:更甜的果实能带来什么?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甜度高的新鲜番茄无疑更受欢迎,而这种甜度的提升也能提高番茄在被加工为其他产品时的经济价值。

以番茄酱为例,若其糖分浓度达到28%,而番茄中的可溶性固体物质(包括糖分)从4%提升到5%,则所需的新鲜番茄量可减少约四分之一。

这意味着,甜度更高的番茄不仅可以直接提高食品的口感,还可以在番茄加工行业中节约大量生产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甜度与果实大小之间的基因关联,使得在增加甜度的同时保持果实大小成为一项挑战。

在番茄驯化过程中,育种者们主要致力于增大果实的体积,使得现代栽培的番茄比其野生祖先大了10到100倍。然而,果实变大的代价是甜度的降低——“越大越不甜”几乎成为了一种基因规则。

这一次的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突破了糖分含量与产量之间的“负相关性”,他们称之为“在大果番茄中实现甜度提升而不牺牲果实大小或产量的机会”。

这种突破,不仅有望带来更符合消费者口味的番茄品种,还可能推动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中的甜度提升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力与风险:未来农业的双刃剑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力毋庸置疑。在番茄甜度提升方面的成功应用为其他农作物的改良提供了新思路。

甜度、耐寒性、抗病性等特性都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来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经济高效的农业生产。

通过这项技术,未来的果蔬品种可能会更加多样化,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还能显著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和挑战。首先是安全性问题。

尽管CRISPR/Cas9技术在精准度和效率上相比传统的育种技术有了巨大提升,但基因编辑可能引入的非目标效应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种“脱靶效应”可能导致编辑到其他不相关基因,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甚至引发生态风险。

此外,对于基因编辑作物的市场接受度和法规审查,依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对基因编辑食品持谨慎甚至抵触态度,这意味着在推广这些作物时,科学家和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增加透明度和消费者信任。

基因编辑番茄的研究团队已经就这两种基因的应用申请了专利,这意味着未来的番茄改良之路或将变得更加商业化。

专利的存在可能会增加种子成本,从而对种植者特别是小规模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这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科学研究、市场推广和法规政策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稍作小结

中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番茄的甜度大幅提升,这一突破可能为未来农业和食品加工带来诸多益处。

不仅可以直接改善番茄的口感,使其更符合消费者的偏好,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在番茄加工行业。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应用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安全性、市场接受度以及商业化推广过程中的专利和法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来看,基因编辑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充满了潜力,可以显著提高作物品质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谨慎对待其带来的风险,确保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保障生态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

未来,这些甜美的基因编辑番茄能否顺利端上我们的餐桌,还需要科学家、监管部门和公众共同努力去推动和审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