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永乐五年(1407 年),庆王朱栴入住新王府后,为排解无聊,投身于《宁夏新志》的编撰,欲向世人展现宁夏风貌。在贺兰山东麓的考察中,他发现了被当地人称为西山昊王坟的神秘建筑。经了解朱栴认定这便是西夏开国之君李元昊之墓,从而无意间揭开了西夏王陵的神秘面纱。
西夏这个由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在其鼎盛时期,疆域涵盖今宁夏大部、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虽常被视为影响力不及宋、辽等国,但它的存在却使当时的格局演变为辽 / 金、宋、西夏的 “三国鼎立”。尽管国小民寡,其历史仅在二十四史中作为他国历史的附属被记载,可它凭借贺兰山之地,存续了 190 年之久,直至成吉思汗的铁骑将其踏灭。
党项人自汉代起便移居河陇、关中,却长期以游牧为生,错过诸多发展机遇。直至唐朝,唐太宗的 “夷夏一家” 政策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党项人在唐的羁縻政策下,人口大量内附,势力逐渐壮大,为日后建国奠定了基础。唐末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因救驾有功,被赐姓李,其家族成为陕北藩镇势力,为李元昊家族的崛起埋下伏笔。
宋朝建立后党项人的命运再次面临转折,李继迁反对宋太宗的迁移诏令,叛出夏州,在辽国支持下,重建党项军队夺回多地,并将灵州改为西平府作为新都。他企图西进控制凉州,却在途中中箭身亡。此后李德明继承其业,在西凉之乱中夺取多州,使党项人成为辽、宋拉拢对象,被辽圣宗册封为大夏国王,为西夏建国奠定了基础。
李德明为实现称帝梦想,命汉臣贺承珍在黄河北岸建设新都城兴州,借鉴中原城池规划,为建筑王陵积累经验。他向宋朝称臣以求营陵之法,党项匠人融合唐、宋营陵经验,将王陵建于贺兰山东麓。李德明未及称帝去世,李元昊继位后,迅速改名、升府、称帝,创制西夏文字,彰显其建立独立政权的决心。
李元昊深知王陵对彰显西夏文化的重要性,命匠人采用特殊工艺建造,以确保其千年不朽。同时他设立严格 “质检” 制度,保障王陵质量,李元昊时期,佛教在西夏盛行,他多次与宋朝在战争与外交上围绕佛教互动,如求赐佛经、组织译经等,还截留天竺僧人,使佛教成为西夏全民信仰,境内佛教建筑林立。
李元昊的暴烈性格和荒淫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他中离间计杀大将野利遇乞后霸占其妻子,后又因没藏氏与没藏讹庞合谋霸占太子妃,引发太子李宁令哥不满,被其削鼻而死。官方虽记载他葬于泰陵,但因王陵形制特殊此记载存疑。
此后西夏诸帝遵循汉人建陵规矩,形成独特陵园形制。但岁月侵蚀,西夏王陵逐渐破败,到朱栴所见时已成为巨型土锥。直到 1971 年因偶然发现,考古学家介入,经研究确定其为西夏王陵。1972 年王陵的发现轰动全国,考古学家虽模拟复原出其最初模样,发现其融合中原规制又有独特创新,如类似北斗七星的排列,但王陵被破坏的原因至今成谜。
许多人认为是成吉思汗下令破坏,因蒙古与西夏多次交战,成吉思汗临终前有屠尽党项人的密令。但无直接证据表明他针对王陵下令,且此举可能引发仇视,不利于统治。也有观点认为是明朝军队所为,明代初期王陵所在地成为边防一线,经济困难的明朝可能为取材而破坏。安塞王朱秩炅的诗似乎也为此提供了旁证。
西夏王陵虽已残败,但 “大白高国” 的西夏文字仍留存于世,仿佛在诉说着李元昊对西夏文化传播的期望,也让后人对这个神秘王朝充满遐想与追思。西夏王朝的兴衰,如同一幅神秘而厚重的历史画卷,虽部分模糊不清,但依然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其背后的真相。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