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4.6.18-2024.10.20(第一期)
2024.10.23-2025.2.16(第二期)
展览地点
深圳美术馆(新馆)四楼
前 言
深圳是依托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展览馆(深圳美术馆前身)是文化传播的窗口。深圳展览馆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有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美术界链接海外的桥梁。有赖于当时全国各地书画名家的支持和参与,深圳展览馆在商业经营性质的文化产业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实践和探索,在中国艺术市场的起步阶段作出了一系列成果,带动了区域内产业的发展。深圳展览馆也由此形成了展览、经营、收藏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办馆体系。
近半个世纪以来,深圳美术馆与全国艺术名家建立了深情厚谊。在大量的馆藏书画作品中,艺术家将深圳美术馆题写为上款:“深圳展览馆存念”“深圳美术馆惠存”“题赠深圳美术馆”……这些作品及其题款不仅是全国艺术名家支持深圳美术事业发展的见证,也反映了深圳美术馆作为改革开放文化窗口的社会影响力。放眼全国,鲜有美术馆、博物馆获赠数量如此之多的名家题写上款的作品。本着藏品活化的宗旨,以弘扬时代精神、讲好深圳故事为目标,深圳美术馆基于自身馆藏特色以及这些作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于2024年推出“存念留真——深圳美术馆上款馆藏名家作品展”。
展览通过梳理精美的馆藏作品和照片、书信等丰富的文献资料,全面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美术馆与全国画家密切联系、交往的盛况,回顾艺术家们支持特区文化建设的壮举,展现深圳自由、热情、充满创新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氛围。相信朋友们能在这个特别的展览中获益良多。■
“存念”在美术馆中
□ 陈履生
中国书画有其独特的形式,包括题跋和题跋的方式。其中在画面上题写受赠者姓名或名号“上款”,表现出了与一般作品的不同,个中有很多可以叙述其关系的故事。这种方式和过去文人的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美术馆作为具有现代性并与社会关联的一种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其公共性的特点又与传统书画收藏的私享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美术馆、博物馆的收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构成美术馆独特性的重要方面。如果基于美术馆的收藏去反映中国书画这样一种独特的形式,应该是中国各级美术馆的责任所在。另一方面来看,如果美术馆的收藏能够注意到中国书画具有独特性的那些方面,那么,也能为美术馆的收藏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深圳美术馆自1976年建馆以来,经历了数十年来的历史发展,建立起了自己的收藏体系。而其藏品来源的早期阶段和很多美术馆不太一样,其核心部分是基于美术馆与书画家之间的特殊关系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收藏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美术馆以独特的地缘优势与文化窗口的地位,吸引了20世纪80年代具有很高名望的书画家来到深圳,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和交流,并留下了他们的墨宝。这些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题上了“深圳美术馆”或“深圳展览馆”的上款,所传达出的是书画家与美术馆之间的特别关系。这一“惠存”与“存念”,在如今看来是一种历史的表述。显然,中国的各级美术馆都有一些有“上款”的作品,可是,在藏品体系中有如此数量“上款”藏品的美术馆并不多。深圳美术馆藏品中那些有“上款”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与书画家的关系,可以说每一幅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关系到改革开放,关系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以来深圳这一文化窗口与书画家的关系。这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改革开放历史的痕迹。
深圳美术馆在起步的早期阶段,以后来居上的形象吸引了诸多的书画名家,表现出了地缘与书画发展之间的关系。显然,深圳美术馆的发展正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地缘优势,积淀了能够见证历史的藏品,表现出了它独特的存在。深圳美术馆在发展过程中的年复一年,其藏品特色俨然成为一个过去时代的产物。今天,美术馆的收藏可能不太会有这样一种传统的延续,因为现代社会的商业化,尤其是艺术的市场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美术馆和艺术家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美术馆的收藏可能是购藏,可能是通过展览的收藏,这些作品往往都没有“上款”;即使有“上款”的属于社会存量的那些作品,也不能反映书画家与美术馆的关系。
显然,并不是因为有“上款”就好,而是因为有“上款”就有特别的蕴含。深圳美术馆馆藏中有“上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美术馆收藏的时代特色,以及美术馆与书画家之间的关系,都是值得珍视的。可以说,这些有“上款”的藏品具有较高的历史附加值,在公共领域,它们有着不同于一般的可以叙述的历史,而这正是美术馆面向公众的重要的内容。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历史的附加,人们可以看到美术馆在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收藏体系。如果美术馆在作品本体之外,把“上款”的故事讲好,那么,文化资源的发掘将是一种超越一般展示的综合实力的呈现。这对于今天美术馆的发展来说,是否可以借鉴,是否可以承传这样一种收藏方式,都是值得思考的。无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遇,而深圳美术馆这批有“上款”的收藏,不仅是其重要收藏,也是一个时代机遇的见证,更是解读深圳美术馆的重要资料。■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
记一场讲述美术馆、艺术家和作品间故事的展览□ 胡立辉
深圳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存念留真——深圳美术馆上款馆藏名家作品展”,讲述了自身与藏品的故事。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本着藏品活化的宗旨,此次策划意在呈现一场立足馆藏美术资源、挖掘本土历史史料、聚焦地域美术研究的学术性展览。
近半个世纪以来,深圳美术馆与全国艺术名家建立了深情厚谊。众所周知,在书画题款中,与艺术家把自己的姓名字号落为下款相对,上款是艺术家书写的受赠对象的名号,艺术家尊其为上以示敬意。在大量的馆藏书画作品中,艺术家将深圳美术馆题写为上款:“深圳展览馆存念”“深圳美术馆惠存”“题赠深圳美术馆”……这些艺术菁英包括关山月、黎雄才、吴冠中、陆俨少、谢稚柳、陈佩秋、邵宇、唐云、程十发、宋文治、亚明、陈大羽、周昌谷、王子武等。深圳美术馆能够获赠数量如此之多的名家题写上款作品,不仅是全国艺术名家支持深圳美术事业发展的见证,亦反映了其作为改革开放文化窗口的社会影响力。
自20世纪70年代末,老一辈艺术家饱含艺术理想,热情澎湃地到深圳开展艺术交流,留下了珍贵的书画和影像。缓步于展厅,一幅幅馆藏作品、照片和书信各自“讲述”全国艺术名家昔日支持特区文化建设的火热情境。
深圳美术馆基于自身馆藏特色推出的此次展览分为两期,第一期展览已于6月18日至10月20日展出。10月23日开展的第二期展览更新了展品,将持续展出至2025年2月16日。按照传统书画分科,第二期展览仍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书法、信札五个篇章。其中,花鸟篇的作品最为丰富,海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绘画流派皆有代表作呈现。馆藏山水画,既立足于民族传统,又拥抱新社会、新生活,在传承中展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个人风格。馆藏人物画作品以写意为主,兼有抽象。此外,深圳美术馆收藏了建馆之初时任馆长与多位艺术名家往来的100多封书信。这些温暖人心的信札真实反映了艺术家们与深圳美术馆的密切关系,也回答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艺术家愿意捐赠作品并为深圳美术馆题写上款。具体来看,本次展览呈现出四个方面的亮点:
亮点一,新增重要名家名作。例如,1986年,吴冠中创作《山村》(题款 :深圳展览馆十周年纪念,吴冠中,一九八六);2004年,黄永玉创作的《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题款: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深圳美术馆惠存。黄永玉八十作)。
亮点二,艺术伉俪留墨宝。本次还展出了一批特别的藏品,分别是谢稚柳和陈佩秋、程十发和张金锜、吴作人与萧淑芳、卢光照与程莉影四对艺术伉俪到深圳美术馆交流时留下的墨宝。例如,1979年,谢稚柳、陈佩秋合作《墨荷图》(题款:一九七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参观深圳展览馆,因写此留别。陈健碧、谢稚柳合写并记);1984年,程十发、张金锜合作《葫芦与鸡》(题款:甲子岁除,张金锜、程十发合写于深圳展览馆)。
亮点三,文化窗口藏鉴证。书法板块展出的馆藏佳作,多创作于深圳美术馆重要周年馆庆之时,是全国艺术名家为支持深圳美术事业发展所书所题的赞词诗篇。例如,1986年,唐云创作《发扬艺术》(释文:发扬艺术。深圳展览馆建馆十周年纪念,杭人唐云题);1991年,关山月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释文: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书贺深圳美术馆十五周年。关山月)。
亮点四,岭南画家,群英荟萃。例如,1981年,黎雄才创作《松石双清图》(题款:松石双清图。一九八一年二月十五日即席写此。深圳展览馆存念。雄才);1983年,陈永锵创作《红荷鱼图》(题款:深圳展览馆惠存。一九八三年十月,写于故乡西樵。陈永锵);1996年,林墉、王玉珏、王孟奇、尚涛合作《长春图》(题款:长春图。深圳美术馆廿年之庆,时于一九九六年冬日,林墉、王玉珏、王孟奇、尚涛合作在五羊城)。
在改革开放之初,凭借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深圳展览馆(深圳美术馆前身)迅速成为深圳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和中国美术界链接海外的桥梁。改革开放后,社会审美多元化,深圳美术馆加大经典性、典型性作品的收藏,馆藏作品为这一时期的美术史叙事提供了重要的视觉资料留存。
本月恰是深圳美术馆新馆开馆一周年,这座始终与城市一同前行的美术馆推出这样一场展览,把自己讲给共同成长的亲历者,讲给新时代的青年观众。也正是借由这些不断的“讲述”,在地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自信才逐渐被建构。笔者以为,重拾优秀文化产品对城市文化的持续影响,拓宽优秀文化产品之于城市文化的边界,正是深圳美术馆策划此次展览的初衷,也是文化和旅游部深耕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题中之义。■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贺 玮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二审 | 李振伟
三审 | 马子雷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