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是边境多民族聚居的国门城市,边境线长533公里,有壮、汉、瑶、苗、侗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9.6%,是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全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设区市。在边境地区负责管理和维护国家边境安全与稳定的崇左边境管理支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少数民族群众,携手共创平安边境,合力稳边固防,维护边疆巩固安宁。

近年来,该支队多个基层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称号,2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西崇左边境管理支队金龙边境派出所民警与辖区少数民族群众联合开展边境巡逻踏查。广西法治日报通讯员李金良摄

石榴结籽一家亲

“姐妹们,宋伦‘呗侬’(壮语兄弟姐妹)从北京领奖回来了,今晚我们山歌队到派出所与民警联欢。”10月1日,凭祥市友谊镇礼茶村“壮族女子山歌队”队长黄雪金向队员布置任务。

黄雪金所说的宋伦“呗侬”,系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所长宋伦,今年9月,宋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2006年,礼茶村13名妇女在友谊关边境派出所组织下,成立“壮族女子山歌队”,民警组织她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边防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编成通俗易懂的壮族歌词,创作了《民族团结歌》《禁毒歌》《戒赌歌》《兴边富民歌》等200多首山歌。

“我们白天到边贸点干活,晚饭后就组织姐妹们到左邻右舍唱山歌。”队员陆玉群说,礼茶村与友谊关口岸以及浦寨、弄尧两个边贸点,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等毗邻,“左邻右舍”关系融合。

10月1日当晚,当宋伦捧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证书归来时,友谊关边境派出所举行了简朴的联欢会,有国门石榴籽之称的“国门党建联盟”共建单位也来参加了。

崇左边境管理支队所属的友谊关边境派出所等36个基层党支部与驻地129个党政军民企党支部结成联建“对子”,通过举行民族团结文艺汇演、主题创作展览等特色活动,有效增进了警地党组织堡垒群的向心力。

“边关石榴籽”盛开团结花。近年来,友谊关边境派出所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等70项省部级以上荣誉,2名民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语言通则隔阂消

“哥代(壮话大哥),上山割松油呀?”宁明边境管理大队板烂边境派出所民警到辖区板烂村开展社情民意调查,用壮话与村民打招呼。村民名叫苏华高,壮族,其从部队退役后在村里兼职护边员,板烂村拥有6.6万亩林木,盛产松脂、八角、木材,为此他承包了100多亩松林。“我这段时间都在山上割松油,没发现可疑的涉边情况。”苏华高对民警说。

“我们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如果不会当地语言就寸步难行。”板烂边境派出所领导介绍,派出所党支部因应施策,编了一本《群众工作手册》,将学习壮话当作派出所“主防”的基本功来推行。

警民共建结硕果。2023年1月至今,板烂边境派出所辖区无刑事案件、无涉边事件发生,板烂村获评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宁明边境管理大队峙浪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均是外地人,由于与驻地群众存在语言障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所领导意识到,语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应把学习驻地壮话作为“苦练基本功”的必修课。经物色,民警们决定请峙浪乡移动公司的冼经理为语言教师。

冼经理的母语是壮话,他也熟知本地粤语。根据边境派出所的业务需要,他为民警们编写了6万多字的方言学习资料。为此,所里配备一台复读机,民警每天用30分钟学习方言。目前,该所民警可以用方言作询问笔录,也能和民族群众进行基本对话。

拦河坝架起“连心桥”

峙浪乡那密村洞卜屯是一个拥有16户人家的壮族小村寨,地处偏僻,峙浪边境派出所在开展户口清查时,了解到该屯有多名老年人没补办二代身份证,所领导即派刚分配来的新警小蒋配合内勤到洞卜屯为群众补办证件。

民警们跋山涉水16公里到洞卜屯,发现屯里静悄悄的。原来这里无水源,大部分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屯里只剩下10多名老弱病残留守人员。

小蒋的父亲是一名测绘工程师,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他对测绘特别感兴趣。入村为村民补办二代身份证手续后,小蒋跑遍洞卜屯的周边,发现毗邻屯上游有一处水源,如果修筑一条拦河坝,就可以把水源引到洞卜屯。“有了水源,村民就不会往外跑了。边境线上留住村民,就如同多了一个戍边的哨兵!”小蒋这么想。

回到派出所,小蒋向所领导报告了自己的想法。次日,所长、教导员与小蒋赴洞卜屯实地考察修筑水坝地点后,以派出所党支部名义向乡党委、政府汇报。

乡党委、政府随之请来专家核查,决定为洞卜屯修筑一条拦河坝,辖区一经济能人捐款修建“兴边富民”工程。修筑拦河坝当天,派出所派出5名民警辅警参加施工,洞卜屯“外流”的30多名村民也回来参加筑坝。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建起了一条2米多高、8米多长的拦河坝。

12名“呗侬”挑着红薯、玉米、芋头等五谷杂粮以及野生蜂蜜来到峙浪边境派出所,送上了书写“为民筑坝,功德千秋”字样的锦旗。

“呗侬”携手固边兴边

凭祥市友谊镇渠历屯与边境1099号和1100号界碑毗邻,某通信公司10年前与村民签订协议,在该屯后山建一座信号塔,主要服务边境管理和口岸经济建设。签约期满后,通信公司欲续签,但100多名村民拒绝签字,要求通信公司限期搬走信号塔。

渠历屯渠历警务室驻扎着两位青年民警,虽然管辖的边境线只有5公里长,但他们每天都要在管辖的11个界碑的边境线上巡逻。工作之余,他俩经常走村入户,与村民结为“呗侬”。

民警得知情况后,去做边民的思想工作。边民对民警说了实话。原来,自从在后山建了信号塔后,村中有10来人因为参与走私被判刑,老一辈的村民认为是信号塔破坏了风水。

解铃还得系铃人。警务室民警找到续签受阻的“病根”,组织村中的青年边民举办了一个“边关是我家”的沙龙活动,普及反走私法律法规,说明个别人组织走私和偷渡违法犯罪活动才被判刑,并非所谓的风水之说。边民的心结打开了,各自回家做家里老人的思想工作,最终信号塔如约续签。

一名通信公司员工感慨地说,我们好话说尽也没解决问题,警务室民警举办一个沙龙活动,便把信号塔落实了。

边境派出所民警的调解能力远远不止一个信号塔的“落户”问题,还可以“远程遥控”调解跨国经济纠纷。

一次,一名境外西瓜客商在浦寨边贸点“一货两卖”,分别收取两名客商订金。客商龙某拿不到货,愤而将另一境外客商的13辆货车扣下。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后,运用“远程调解平台”开展跨境调解,促成境外西瓜客商退回订金、客商龙某返还13辆货车,一场跨境纠纷得到化解。

近年来,友谊关边境派出所先后在边境贸易监管中心、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以及边贸点等建立“六尺巷警商调解室”“老周涉外调解室”等联合调解室,运用现场调解、视频调解、电话调解等方式灵活化解纠纷,累计调解纠纷1170多次,成功率达98.6%,无一民转刑,为促进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

(广西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