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参加了长征,同时,也有一部分革命同志选择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比如邓子恢就是留守根据地的高级干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受到重用,担任了副总理等职务,官至副国级。那么,邓子恢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子恢出生于1896年,福建龙岩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早年时期,邓子恢曾在龙岩第一中学读书,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读书成绩很好。1917年,邓子恢还获得了公费到日本留学的机会,不过,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得了肺病,一段时间后因病辍学,并在1918年返回龙岩。

返回家乡后,邓子恢先是当了一名教员,但因为薪水太低无法养家糊口,不久后,他前往江西崇义,成为一名店员。1923年,邓子恢返回家乡,多年的在外经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使得邓子恢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进步青年。因此,返回家乡后的邓子恢创办了《岩声》报,在家乡传播进步思想,引导有志青年追求真理与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6年,邓子恢光荣地加入了我党,此后他活跃在福建,做了大量巩固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工作。1927年,大革命运动失败,在国内革命活动陷入低潮之际,邓子恢没有对革命前景灰心,他前往上杭等地,继续为组织从事秘密工作,积蓄革命力量。

1928年夏天,闽西特委成立后,邓子恢担任了宣传部部长,后续他投身闽西根据地的建设当中,1930年,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邓子恢担任了苏维埃政府主席,那段时期,他为闽西根据地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邓子恢的带领下,闽西苏区发展为纵横三百里、人口近百万、党员万名的大型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后续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在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而邓子恢选择留守根据地,返回闽西,领导闽西军民进行游击战,策应主力部队的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留守红军改编为新四军,邓子恢率领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

在这之后,邓子恢在我党的领导下投身抗日救国的时代号召当中,后续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他在支前参战、基层干部培养、基层组织建立与恢复以及剿匪反特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革命胜利的功臣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留在中南局工作,领导中南地区进行土地改革、镇反、三反等新生政权巩固工作,稳定了社会秩序,尤其是在农村土地改革以及群众工作方面,邓子恢贡献很大,他也多次受到中央的表扬。

1952年10月,邓子恢调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全面主持新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工作,1954年,他又担任了副总理一职,成为一名副国级干部。此后在农业合作化等农村改革方面,邓子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过,他主张“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不宜过快,要求不能过急”,从而对新中国的农业改革进行梳理,以更好地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邓子恢的正确主张却被扣上了“右倾”的观点,他也因此受到错误批评。1965年,邓子恢改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主管全国的计委财经工作。十年浩劫开始后,邓子恢也受到冲击,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党员的铮铮铁骨,与造反派进行了不懈斗争。1972年,邓子恢因病去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