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最幸运的是,很早就找到了使命。

作者:邱鑫浩

来源:邱处机

2015年,国内创投江湖还是以模式创新为主,电商、O2O、互联网金融等移动APP厮杀正酣,真正科技创新的项目鲜少有人关注。

时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余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选择创立地平线,致力于研发机器人的大脑,成为机器人时代的“英特尔”,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普惠。

尽管余凯此前没有创业经历,但凭借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大厂职业履历,他还是拿到了不少融资。

据投资界统计,自成立以来,地平线至少融资11轮,累计拿到170亿元人民币,身后集结了几乎所有能叫得出名字的知名财务投资机构和产业方。

“了解余凯的远大愿景后,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很难,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也担心过一个科学家创业是否有足够的商业落地能力,但我们最后还是投了他。”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谈到。

余凯没有让刘芹失望。无论是2019年ALL-in智能驾驶的关键抉择,2020年的融资节奏,还是拿下关键客户,都展现了余凯极强的学习和落地能力。

近日,顶着“今年港股最大规模科技IPO”的名头,地平线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700亿港元,冲高回落后,市值截至发稿前为520亿港元。

招股书及第三方机构信息显示,地平线是中国首家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其产品已经获得27家主机厂采用,装备于290款车型。其中,中国十大主机厂均已选择地平线的智驾解决方案。

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的营业收入从4.67亿元持续增长至15.52亿元,年复合增速达82.3%。就2023年而言,地平线在中国市场低阶和高阶智能驾驶芯片份额均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21.3%和35.5%,分别排在以色列芯片厂商Mobileye(26.6%)和英伟达(49.0%)之后。

不过中国智能驾驶供应商的竞争仍处于混战状态,并没有任何厂商形成了稳固的护城河。NE时代的数据显示,在今年7月国内智驾芯片装机量上,地平线8.5%的市场份额已经退居第四。

在战术上一向谨慎的余凯早有察觉,这次上市也是为激烈的竞争补充弹药。“这不是终局,甚至不是终局的开端,这也许只是序幕的终章。”在今年3月地平线提交招股书的那晚,余凯就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01

科学家创业

“我觉得人生很幸运的一件事,就是在很早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使命,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并且乐在其中。”余凯曾经提到。

而他很幸运地在大二时期就找到了自己的使命——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

余凯197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后来从江西师大附中被保送至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据余凯回忆,在1996年的夏天,他有幸在南大结识了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徐柏龄教授,后者帮他打开了人工神经网络这扇大门。

在徐柏龄的启发下,余凯开始对人工神经网络变得痴迷,“我记得读第一本相关书籍的时候,除了睡觉吃饭,连读了三天三夜“,余凯后来谈到。

热情和投入换来了回报。余凯在1999年发表的第一篇神经网络方向的论文,就获得了全国最佳论文奖,从此开启了余凯的学者时代。

从南大硕士,到德国慕尼黑计算机博士,再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西门子公司和美国NEC研究院,在2012年回国加入百度前,余凯已经发表了超百篇论文,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几个华人学者之一。

余凯在百度也算被委以重任,先是负责新成立的百度多媒体部,后来又负责组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担任常务副院长,主导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计划。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余凯可能还会在百度效力几年,直到他遇见一个人。

2013年11月19日,余凯在上海的一场国际创新峰会上认识了王淮,后者是Facebook早期员工,写的那本《打造Facebook》一度风靡科技圈,当时也在做一些天使投资。

“我和余凯后来一直在聊深度学习如何改造世界,我很欣赏他,也一直在”忽悠“他出来创业,哈哈。”王淮后来接受《暗涌》采访时谈到。当然,地平线也成为王淮创办线性资本后的第一个投资项目。

虽然早期投资是看人,但有人推荐也很重要。在王淮的推荐下,余凯分别会见了高瓴资本的李良和张磊。

在余凯看来,要想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的普惠,算法之外,算力是一个瓶颈,所以他想为人工智能设计专门的芯片,成为机器人时代的“英特尔”。

高瓴早就在这个领域做过纵向研究。虽然成事的周期很长,难度也很大,但高瓴还是决定投资余凯,并为他介绍善于天使轮投资和辅导的五源资本刘芹。“创业者应该去享受一段不被人理解的创业时间。当别人都把你当傻子的时候,正好可以好好去做。”余凯现在还记得张磊当初对他的鼓励。

当听到余凯“打造机器人计算平台“的远大愿景后,刘芹也相当震惊。彼时中国的创业还是以模式创新为主,电商、O2O、互联网金融等移动app厮杀正酣,进军科技创业的项目少之又少,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

不过和余凯在北京四季酒店畅聊一晚后,刘芹还是决定投资后者,正如当年投资小米雷军一样。

“我们一向支持跨行业创新的创业者,当大部分创业者还在关注技术和产品时,余凯已经站在整个技术创新产业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刘芹后来谈到。

于是2015年7月,当地平线发起首轮融资时,五源资本成为领投方,高瓴、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线性资本、创新工场及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也纷纷加入。

一场由中国人主导的芯片征程正式拉开帷幕。

02

关键抉择

“余凯既能在大方向上拥抱未知,又能在战术上厌恶风险,是科技创业者应该学习的榜样。”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如此评价。

为了实现机器人的芯片梦,地平线一开始是两条腿走路。余凯最希望做智能驾驶,但迫于市场需求不明确,地平线最先还是在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展开尝试。

在高瓴资本的帮助下,地平线陆续和美的、百丽达成合作,在智能家居、智能空调、扫地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突破。到了2019年,地平线在这些产品上的营收已经接近2亿元。

不过余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地平线看似在AIOT打开了市场,但是似乎每个垂直领域都没有做到极致。“你这些事情都不值得做,都击不穿”,阿里巴巴前参谋长曾鸣教授曾告诉余凯。

余凯的梦想是打造一个计算平台,实现路径有两种,一是守住已有平台,等待垂直应用自然生长,二是主动出击,推动垂直应用的落地。

经过团队几个月的反复讨论研究,余凯发现垂直场景也能孕育平台。比如当年微软的成功并非一开始就构建平台,而是通过深耕一个垂直场景(办公软件),推动了 Windows 平台的崛起。

最终他们达成一个共识:虽然AIOT 领域的市场广阔,但各个场景过于碎片化。要想打破各个场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且收效甚微。于是余凯便在2019年11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裁掉其他所有业务,然后ALL in智能驾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彼时智能电动车处于行业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蔚小理等新势力正在为生存苦苦挣扎,李斌还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余凯在这个时候押注智能驾驶,无疑承担了巨大风险。

支撑余凯做出这个决定的,除了对技术和产业趋势的预测,还有就是充足的资金储备。

“我看他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后来发现最重要的秘诀是因为有钱,哈哈。”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感慨道。

确实,押注智能驾驶时,地平线账上约有30亿元人民币。“我觉得应该在能量足够大的时候去做智能驾驶这件事,容错的空间会比较大,就像我们应该在晴天的时候修房子。”余凯后来谈到。

幸运的是,余凯没等多久就迎来了行业黎明。

2020年,随着上海超级工厂投产,特斯拉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盈利,被纳入标普500指数,股价迎来狂飙,也随之带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作为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的地平线,自然受益匪浅。

03

脚踏实地

在投资余凯前,五源资本刘芹曾经担心过,这种拥有巨大愿景的创业者,也许会缺少落地与路径设计的能力。但余凯后面的表现,让一众投资人刮目相看。

地平线创业之初,智能汽车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但传统车厂已经开始焦虑。从这个时候开始,余凯就有意识地去跟大批传统车厂管理层沟通。

“余凯有同理心,沟通能力也很好,他善于把复杂的事情讲得通俗易懂。”高瓴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良如此评价。

上汽因此在2018年成为第一家投资地平线的车企,后者也借助和上汽的合作,成功在2019年发布了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为后来的商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让地平线真正得到市场验证的,还是来自和长安汽车的合作,后者也是地平线首个量产装车的客户。

据《财经》报道,地平线一开始瞄准的是走量的合资车企,但是他们一来缺乏动力更换供应商,二来回款周期在五年以上,公司一时陷入困境。这个时候,长安汽车抛来了橄榄枝。

长安之所以采购地平线,一方面是因为国产化的需求,一方面也是为了性价比。为了配合对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平线的研发团队保持着24小时待命的状态,“硬件性能比不过竞争对手,就用服务卷对手”。此后,地平线的服务在业内逐渐被称为“保姆式服务”。

2020年6月,搭载了地平线征程2智能芯片的长安汽车旗舰车型UNI-T上市,并在上市后9个月里销量突破10万辆,引起业内关注。

和长安的合作,为地平线带来第二个重要的合作伙伴——理想汽车。

据接近地平线人士表示,为了拿下订单,地平线在和理想的合作中让出了不少利润,还集中资源把开发周期由行业普遍的1-2年压缩至八个月。

随着理想ONE上市后的亮眼表现,地平线的芯片装机量迎来爆发。此后国内电动车的竞争方向逐渐明朗,许多车企把智驾作为竞争的差异化之一,从那时起,地平线在中国智驾市场每年的装机量都位居前列。

量产经验还为地平线赢得了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客户——大众集团。

疫情之后,大众想在中国寻找一家芯片供应商,本来选择的是华为,但因为交易价格和内容无法达成一致,最后改为了地平线。

2023年11月,大众集团软件子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为此次合作投资约24亿欧元,并在合资公司中持股60%的股份。

地平线招股书显示,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从酷睿程(CARIZON)获得的授权收入分别为6.27亿元和3.51亿元,在其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0.4%和37.6%。

截至2024上半年,地平线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已被27家主机厂、42个汽车品牌采用,十大中国主机厂均已选择地平线的解决方案用于乘用车型的量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任重道远

虽然占据先发优势,但地平线也不是完全高枕无忧。

一个明显特征是,虽然收入逐年增长,但地平线依然亏损严重。招股书显示,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净亏损分别达到了67.39亿元和50.98亿元,2021年-2023年,地平线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44亿元、18.8亿元、23.66亿元。

由于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尚未稳定,厂商必须根据车企的需求不断迭代,在这种情况下,高投入的研发必不可少。

为了抢到一张进入决赛的门票,不少芯片厂商还通过绑定大客户的方式赢得市场地位。2021—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前5大客户占比从60.7%提高至77.9%,其中最大客户占比从24.7%提高至37.6%,目前,这个第一大客户是其和大众合资的酷睿程。

不过绑定大客户也会推高经营风险。如果主要客户的发展不如预期,那么地平线的业绩稳定性和持续性将面临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三年,随着低阶智驾成为车企标配,地平线的盈利空间正在被压缩。目前车企的竞争重点已经转移到中高阶智驾和对大算力芯片的需求上,但地平线高阶智驾的能力尚未得到完全验证,因此招股书披露,今年还会加大研发的投入,以应对行业的挑战。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目前中国尚无盈利的智驾厂商,由于技术路线未有共识,行业还处于混战状态,没有任何厂商已经形成稳固的护城河。

在这个情况下,继续投入重金研发,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在经历十几轮累计170亿元的融资后,地平线还要上市补充弹药的原因。

也许正如余凯所说,上市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创业家立场。

【2024黑马年终精选大课】

12月6日——8日,黑马明星导师年度齐聚上海——牛文文、卫哲、江南春、冯卫东、刘润、吴世春将会给大家带来精彩内容分享,包括:创始人IP、跨境出海、增长模式、品牌定位、战略规划、并购大潮。

一起复盘2024,抢跑2025。

活动详情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码咨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