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林彪元帅和众多大将的老师,也是时任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军法上将。1955年,他在申报军衔表上,自报中将,最终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奇涵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早年追随孙中山,进入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之后进入黄埔军校任教。在校工作期间,他工作积极,为人热情,深受学生的喜爱。当时的林彪、罗瑞卿、许光达等人都是他的学生。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当然在闲暇时,他也会有计划地阅读革命理论书籍,每周日也会去听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演讲。在此期间,他直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人生观,走上了和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于是他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在这里,陈奇涵认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并积极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于是,他不仅站到了共产党一边,并要求加入中共。可他的愿望并未实现。当他提交申请的时候,有人却对他有偏见,认为他是旧军队出身的军官,需要进行长期的考验。因此他的入党申请也没能接受,陈奇涵也毅然表示:“入不了党,我就回家修水利、种稻田。”陈赓是他的好友,自然知道陈奇涵的脾气和为人,也为陈奇涵入党被拒抱不平。这天,陈赓、许继慎和陈奇涵一起来到珠江边,他们一边走一边谈,三人也结为了好友。这一年,在陈赓和许继慎的介绍下,陈奇涵终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没想到的是,当他刚入党就面临着种种的考验。1925年是广州革命根据地动荡的一年。这一年,陈炯明叛变革命,陈奇涵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平定叛乱。在战斗中,他经受了考验。1926年5月,蒋介石打击排挤共产党,当时担任部长职务的共产党人纷纷提出辞职,有的共产党员宣布退出共产党组织。而陈奇涵已经是少校军官,如果留在国民党,自然有前途,但他毅然留在了共产党,保留了党籍,宁愿丢掉高官厚禄。1926年6月,陈奇涵带领一批江西籍的黄埔军人,脱下皮鞋换上草鞋,走上了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了革命军人。新中国成立后,陈奇涵先后担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军事法院院长。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军事审判工作。因为陈奇涵资历深,威望高,懂得军法,毛主席亲自点将他为军事法庭的庭长。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对于新中国来说,军事法庭就是从零开始,陈奇涵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开始筹备。从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工作方针及任务等重大问题上,陈奇涵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于是,他作出了《军事法庭的建立与工作》,就这样陈奇涵成为了我国军法战线的奠基人。后来,中央军委把军事法庭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陈奇涵出任首任院长。1955年,在授衔时,陈奇涵自报中将,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4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组织特别军事法庭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审判。陈奇涵带领9名军法官作为特别军事法庭的组成人员,并给予了精心的指导。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被杀戮就超过了一千万人。但因为我国那时还没有完整的法律,对手又是高级战犯,要完成有国际意义的审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在结合各方面的意见后,陈奇涵提出要清算日本侵略者罪行,也要体现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要合乎中国国情,又要符合国际惯例。于是他们起草了具体的意见。那些日本战犯在被关押的时候,对中国充满了恐惧。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竟然会对他们如此宽容。他们也纷纷对自己的罪行表示了忏悔,表示愿意接受审判。为了有利于战犯们的服刑改造,陈奇涵还建议批准日本战犯家属来谈判,后来战犯被释放离开回国前夕,曾到天津抗日烈士纪念馆向中国抗日烈士献花圈致哀。
他曾是林彪元帅和众多大将的老师,也是时任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军法上将。1955年,他在申报军衔表上,自报中将,最终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奇涵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早年追随孙中山,进入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之后进入黄埔军校任教。
在校工作期间,他工作积极,为人热情,深受学生的喜爱。
当时的林彪、罗瑞卿、许光达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当然在闲暇时,他也会有计划地阅读革命理论书籍,每周日也会去听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演讲。在此期间,他直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人生观,走上了和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于是他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在这里,陈奇涵认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并积极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于是,他不仅站到了共产党一边,并要求加入中共。可他的愿望并未实现。
当他提交申请的时候,有人却对他有偏见,认为他是旧军队出身的军官,需要进行长期的考验。因此他的入党申请也没能接受,陈奇涵也毅然表示:“入不了党,我就回家修水利、种稻田。”
陈赓是他的好友,自然知道陈奇涵的脾气和为人,也为陈奇涵入党被拒抱不平。
这天,陈赓、许继慎和陈奇涵一起来到珠江边,他们一边走一边谈,三人也结为了好友。这一年,在陈赓和许继慎的介绍下,陈奇涵终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没想到的是,当他刚入党就面临着种种的考验。
1925年是广州革命根据地动荡的一年。这一年,陈炯明叛变革命,陈奇涵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平定叛乱。在战斗中,他经受了考验。
1926年5月,蒋介石打击排挤共产党,当时担任部长职务的共产党人纷纷提出辞职,有的共产党员宣布退出共产党组织。而陈奇涵已经是少校军官,如果留在国民党,自然有前途,但他毅然留在了共产党,保留了党籍,宁愿丢掉高官厚禄。
1926年6月,陈奇涵带领一批江西籍的黄埔军人,脱下皮鞋换上草鞋,走上了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了革命军人。
新中国成立后,陈奇涵先后担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兼军事法院院长。
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军事审判工作。因为陈奇涵资历深,威望高,懂得军法,毛主席亲自点将他为军事法庭的庭长。
对于新中国来说,军事法庭就是从零开始,陈奇涵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开始筹备。
从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工作方针及任务等重大问题上,陈奇涵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于是,他作出了《军事法庭的建立与工作》,就这样陈奇涵成为了我国军法战线的奠基人。后来,中央军委把军事法庭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陈奇涵出任首任院长。
1955年,在授衔时,陈奇涵自报中将,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6年4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组织特别军事法庭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审判。陈奇涵带领9名军法官作为特别军事法庭的组成人员,并给予了精心的指导。
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被杀戮就超过了一千万人。但因为我国那时还没有完整的法律,对手又是高级战犯,要完成有国际意义的审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在结合各方面的意见后,陈奇涵提出要清算日本侵略者罪行,也要体现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要合乎中国国情,又要符合国际惯例。于是他们起草了具体的意见。
那些日本战犯在被关押的时候,对中国充满了恐惧。但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竟然会对他们如此宽容。他们也纷纷对自己的罪行表示了忏悔,表示愿意接受审判。
为了有利于战犯们的服刑改造,陈奇涵还建议批准日本战犯家属来谈判,后来战犯被释放离开回国前夕,曾到天津抗日烈士纪念馆向中国抗日烈士献花圈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