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位女性12岁来月经、45岁闭经,算下来大约需要经历400次月经。

每次最少使用10片卫生巾,也要用上4000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卫生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最近有网友发现,部分品牌卫生巾实际长度和宣称长度不符,这下可炸了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书)

虽然商家宣称符合国标误差范围内,那为啥不做到正误差或者误差尽可能小呢,难道是有什么技术壁垒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眼上可能只是少了几毫米,隐形中却是侧漏N次、洗N次床单、费N条裤子、懊悔无数次,真不怪广大女性朋友们生气,都说科技是为人类带来便利,希望商家们长点心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长度,小红还在评论区看到不少人表示使用卫生巾后外阴皮肤有瘙痒刺激等不适情况,这是咋回事?

为啥用卫生巾会出现私处不适?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热议的点在卫生巾PH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书)

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卫生巾 (含卫生护垫)的PH值应在4.0~9.0之间,而女生私处PH值偏弱酸性 (PH值4.0-4.5),如果使用的卫生巾PH值偏碱性,理论上确实有可能破坏弱酸环境从而增加私处不适的风险。

除此之外,卫生巾的材质香味不恰当使用方法等也有可能导致私处不适甚至局部接触性皮炎、毛囊炎等皮肤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exels)

卫生巾材质

市面上普遍有绵柔和网面两种材质的卫生巾,相对来说,网面吸收率高一些,不易回渗,量大的朋友比较喜欢用。

缺点是网面表面也就是直接接触人体的那一面,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化纤材质(聚乙烯),材质稍硬一些,容易摩擦皮肤导致不适 (间擦疹等),皮肤较为敏感的人更易发生刺激和过敏问题。

香味

尤其是夏天,月经量大时可能会闻到一些血腥味,有些朋友可能会为了掩盖味道选择有香味的卫生巾,殊不知香味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有香精等添加剂,是临床上常见过敏原。

如果使用了含有香味的卫生巾,不排除会发生皮肤刺激、过敏反应的可能,若使用后不适,就别再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恰当使用方法

比如卫生巾更换不勤,5-6个小时才换一次,私处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瘙痒等情况。

这时如果没忍住去抓挠,导致皮肤出现破损,使表皮充分暴露,可能会让病菌有机可乘,容易诱发阴部毛囊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文献2)

怎样才能避免不适情况

尽量选择柔软的无香型卫生巾,经期更换勤一些,可以2-3小时更换一次,具体根据个人流量增减频次。

若是更换不少卫生巾都有过敏情况,可以在卫生巾上垫一小块纱布或几层卫生纸,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出现过敏几率。

也可以抛弃卫生巾选择生棉条月经杯等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选择卫生棉条,建议在月经量稍大时使用,因为量少不够润滑容易产生不适感,4~6小时换一次棉条,最多不超过8小时。( 时间太长可能会增加急性感染风险,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使用时可以坐在马桶上或者一只脚踩在马桶上,也可以双腿分开弯曲站立,用拇指、中指捏住导管中部将外导管头呈45°倾斜向上推入阴道,当拇指触及外阴时停止,食指向上推动內导管,使內导管和外导管重合,这样棉条就成功置入了。 (商家通常会有使用说明图)

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慌乱,多试几次很快就可以熟练掌握了,小红调研过身边朋友,几乎每一个习惯用卫生棉条的人都好评连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exels)

如果选择月经杯,更换时间会长一些,最多可在体内待12个小时

月经杯使用方法有点难度,但是它的性价比很高,一个月经杯大概300元左右,保养得当可重复利用5~10年,再也不用花钱买卫生用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exels)

以上说的卫生棉条、月经杯,想去尝试的可以去试试,如果实在不能接受,不必勉强自己,用卫生巾也很OK。

目前对于卫生巾新国标征集正在进行中,大家可以去发表自己的建议。

浏览器搜索「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或者 复制链接跳转 →https://std.samr.gov.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搜索栏搜索「GB/T 8939-20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意见反馈(仔细看,在边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是小事,这与每个育龄女性的健康息息相关, 希望能够推进卫生巾行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Natasha R Johnson, MDPamela L Scheinman, MDAlice J Watson, MD, MPH,Vulvar dermatitis,UpToDate

[2]Lynette J Margesson, MD, FAADHope K Haefner, MD,Vulvar lesion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ed lesions,UpToDate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4年11月15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团队〕

策划/编辑:吉娜 责编:Yellow 审核:李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