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紧靠上海大市场,是第一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今年来,南通海门区以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多措并举探索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加大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开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聚力“机械强农”
着力强化装备支撑
近年来,海门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眼下,南通海门区乡间的水稻田片片金黄,种植户们操作收割机在田间劳作。临江新区红红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农场的水稻从育秧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使用农机除了效率高、省人工外,作业质量高、误差小,还有秧苗长势统一、栽插密度均匀、培管效果明显、收获损耗减少等优点。
目前,海门稻麦全程机械化率基本稳定在99.8%以上。不仅是稻麦,全区的油菜、花生、玉米、大豆等作物也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图源:海门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花生是南通传统种植作物,由于大部分是零星或小田块种植,机械化程度低。今年南通开展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坚行动,努力实现耕整地、起垄精量播种、植保、收获、摘果、剥壳等环节机械化作业。
海门区悦来镇悦来村强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被纳入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海门区财政的支持下,基地购买了播种机、联合收获机、分段式收获机、洗果机、剥壳机等农机设备。
“农业生产机械化肯定是个大趋势,既省人工又提高效率,还方便规模化经营。”强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等临江基地第二批花生收获上来后,对比几个品种的产量、出油率等,为来年扩大机械化种植规模打下基础。
图源:海门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为帮种植主体树立信心,海门在中央、省市农机购置、报废更新等扶持政策之外再加码,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今年以来,全区新购置各类农业机械240台,补贴受益农户120余户。
点亮“科技火花”
提高自动化作业效率
农业智能化,使海门的农业机械发展逐步迈入从全到好、从好到强的新时代,为海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目前,常乐镇颐生村农业科技产业园正在进行智能温室工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智能温室的主体框架已建成。“智能化苗床、智能化水肥一体机、智能化收获机、自动运输机、自动包装机……配套的智能设施都已完成订购。”常乐镇农社局副局长朱新健说。
智能温室工厂达产后年可生产果菜200吨以上,自动化作业效率将提升20%,节水节肥40%以上,节省人工60%左右。这个智能温室工厂将成为良种良机良田良艺“四良”融合的一个示范性基地。
图源:海门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
此外,海门正余镇正在建设“数字一张网”项目。“数字一张网”项目共分为“三农”大数据、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综合管理、村域治理现代化、乡村环境智能监测四大模块,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硬件设备已基本安装到位,大数据平台各类模块功能正在开发和数据完善中。
点开“数字一张网”中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综合管理模块的高标准农田综合管理平台,可以看到“数字一张网”通过遥感技术,将高标准农田地块、农田利用类型、作物长势等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与分析,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类设施分类管理,同时结合“一张网”内的农田利用遥测平台、农情监测平台,帮助高标准农田巡查人员、农技人员快速了解不同农田的实际情况。
壮大农业“生力军”
精准服务保丰收
南通海门区坚持把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撑,通过开展农业知识培训、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送农业科技下乡等行动,营造了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致富的良好氛围。
海门正余镇坚持聚焦农业现代化,通过邀请农机专家进网格,开展惠农政策、农业技术和特色种养授课等活动,切实提高了农业技能。
在今年4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攻坚战中,正余镇网格员和农业技术人员一同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农户的实际需求,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做好小麦赤霉病三次防治,保障了全镇1.56万亩小麦全部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图源:海门现代化指挥中心微信公众号
同时,海门余东镇通过乡村振兴学校,请农机公司将一批种植户、网格员、村干部培养成了专业的农机手,参学人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掌握了无人植保机、旋耕机、收割机的驾驶与修理等技术。
除了网格助农外,海门还积极举办现代化农业种植培训活动。今年7月31日,海门区科协、海门区农业农村局、海门街道社会事业局科普办、海门街道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在海门街道秀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在提升大棚种植户现代化农业种植的技术水平,增强现代化农业种植的意识。
未来,南通海门将继续开展农民农业培训活动,通过政策宣讲、技术指导、定期“把脉问诊”等方式,针对农户个性化问题,给农户送去“一对一”指导,为南通海门农业产业发展赋能助力。
文/崔欣
资料来源:海门乡村振兴、消费日报网、南通日报、海门现代化指挥中心微信公众号、海门科普微信公众号、南通发布